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楚七国之乱:刘邦的绞刑架工程

吴楚七国之乱:刘邦的绞刑架工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1/7 17:14:24

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拱卫皇室。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韩王信。韩王信本名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同时分封叔父之子刘贾为荆王、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兄长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儿子刘恢为梁王、儿子刘友为淮阳王、儿子刘恒为代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当时,九个同姓王占据全国大部分地盘。全国五十四郡中,诸侯国拥有三十九郡,仅齐国就占有七郡,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十五郡。当时全国共二百七十七万户、1300万人口,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九十七万户、450万人,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略强一点。刘邦为防止诸侯王位被异姓篡夺,特地杀白马为盟誓,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恒是刘邦第三子,最初被分封为代王,建都晋阳(今榆次)。西汉经历了诸吕之变,刘恒因缘际会,被宗室拥立登上帝位。为宠络刘氏宗室,他又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王。此时各诸侯王业已长大,他们的势力迅速膨胀,宫制百官同中央没有二制,甚至有的诸侯王自制法律,公开抛弃不用汉朝制定的法律《九章律》及一系列律令诏命,成为事实上的另一个中央政府。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乘文帝率兵出击匈奴时发兵叛乱,进袭荥阳,事败自杀,济北国除。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勾结匈奴发动叛乱,兵败后被废封号,迁徙蜀地时死于道中。直到此时,汉文帝才感到皇权威胁,遂接受大夫贾谊的建议开始削藩。削藩同诸侯王利益严重冲突,内战注定无法避免。吴王刘濞是诸侯王中最强大的一支,削藩对他欲望的继续扩张打击最大,更加之汉景帝还是皇太子时,曾因琐事将吴王刘濞世子用棋盘打死,新仇旧恨促使吴王刘濞终于爆发。

吴王刘濞与胶西王刘昂联络,约定反汉事成后,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胶西王刘昂又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濞还与楚、赵、淮南诸国通谋。诸事齐备后,吴王濞设谋杀掉吴国境内朝廷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与楚王戊、赵王遂、胶王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分别起兵。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藉口举兵西向,在几乎没有抵抗情况下打到河南东部,并自称东帝。目的很明确,要夺汉景帝宝座。也不奇怪,同是所谓的“龙种”,血亲距离能差几何?你能当皇帝,我为什么就不能当!汉景帝幼稚,自以为杀掉晁错就可以息事宁人。然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晁错被腰斩而息兵,吴王吴王刘濞不仅继续进攻,并自立为皇帝,公开向皇权发出挑战。已经没有了退路的汉景帝只得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周亚夫以奇兵断绝叛军粮道,耗费了10个月时间才平定叛乱,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但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形势并没有任何改变。刘兴居的反叛只是一个信号,而更大规模的反叛活动接踵而来。

汉武帝总算从血腥教训中清醒过来,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级编制。这同汉初诸侯王爵位、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规定大相径庭,是手段极为巧妙的削藩。“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的结果,使封国越分越小,势力愈来愈弱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里”。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继续削藩,规定祭祀祖先的酎金不动国库,由嫡系子孙诸侯王献助“酎金”,接着借口酎金成色不足色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以上。通过一系列措施,才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刘邦原以为通过分封血亲子弟能藩屏王室,使家天下万古长存,孰料亲骨肉之间因对皇权觊觎导致的血腥屠杀,几乎使西汉王朝灭亡于萧墙之内。不夸张地说,刘邦用心良苦搞起的诸侯藩屏,不过是西汉王朝的绞刑架工程!

标签: 刘邦七国之乱汉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汉朝历史上因为一盘棋而引发的“七国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一盘棋,七国之乱

    导读:汉朝四百年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叛乱多次,但这些叛乱大都是刘家自己人制造的。看来虽然曹植在几百年后才做出了七步诗,但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却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七国之乱”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次,带头闹事的也不是外人,而是高祖刘邦的大侄子,也就是汉景帝刘启的叔叔。叔叔要造侄子的

  • 明朝红丸案始末:历史上的红丸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红丸案

    明朝历史上的红丸案是怎么回事?红丸案,为明朝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神宗的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红丸”,一种特殊的春药,以少女经血为药引,将皇帝朱常洛命归

  • 朱常洛是怎么死的 明光宗朱常洛与“红丸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常洛,明代,红丸案

    红丸案,为明朝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神宗的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朱常洛即位,郑贵妃担心朱常洛会因前嫌而报复自己,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勾结朱常洛所宠幸的

  • 真相有时不能公开:淹没在历史迷雾中的明宫梃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梃击案,明朝,万历

    梃击案与红丸案、移宫案并称明末三大迷案。此案其实并不复杂,然而由于涉及到皇储纷争,其中真实情形显然不能公开,这桩公案遂淹没在历史迷雾之中,真相恐永远无大白于天下之时。1、案件背景明朝的立储严格地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如果皇后有儿子,就立嫡子;若无嫡子就立庶长子。嫡子或长子故去就立长孙。这套规矩除了写

  • 三国史上真实的赵云:只是文臣不曾斩一名敌将?(蜀国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真实,赵云,文臣,武将,蜀国五虎将

    导读:每每提起《三国演义》,不少同学都可以引经据典地说上一段,而且其中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认为他有勇有谋,忠肝义胆;还是不少男同学将其当作心目中的偶像。不过,若说赵云原本是位文臣,想必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翔实考证指出,赵云的武将身份确实值得怀疑。“演义”出来的五虎上

  • 三国大将黄忠是怎么死的?黄忠的墓在哪(蜀国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忠,蜀国五虎将

    大将黄忠怎么死的?黄忠,字汉升,公元147年生,南阳人。关于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洲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

  • 历史上张飞的长相:张飞是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蜀国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飞,三国人物,蜀国五虎将

    导读:历史上张飞长啥样?随着曹操高陵被确认,彭山莲花村一些村民称当地有刘备墓后,阆中张飞墓葬是否真身、张飞头颅何时“回家”等悬案,也成了网友们时下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张飞墓之说,民间流传版本诸多,有人称在张飞的出生地河北省涿县;有人称在重庆云阳县;还有人表示张飞墓就在阆中“工作”过的古城西街的汉桓侯

  • 银锤将裴元庆 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生平简介(隋唐八大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裴元庆,银锤将,隋唐,隋唐八大锤

    裴元庆简介:说到裴元庆,想必大家都是家喻户晓。裴元庆,《说唐》《兴唐传》等书中人物。隋唐第三条好汉,裴仁基之子,手持一对银锤,年少却不失骁勇。在《说唐》中,裴元庆最终命丧新文里、尚师徒的火雷阵中。在《兴唐传》中,裴元庆死于孽世雄的飞刀手中。裴元庆,隋唐第三条好汉,也是隋唐八大锤中的银锤将。其姐裴翠云

  • 隋唐英雄裴元庆与宇文成都、李元霸相比谁厉害(隋唐八大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英雄,裴元庆,隋唐八大锤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都是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那么,他们之间谁最厉害?那么,裴元庆与李元霸相比谁厉害?两人有什么交战的事迹?宇文成都与裴元庆相比,谁厉害?两人的交锋状况是怎么样的?如此,咱们先来介绍一下裴元庆:裴元庆:相传是玉面哪吒的化身。用一对梅花八棱亮银锤,两把锤重六百斤,坐下一字抹

  • 唐朝历史上有李元霸这个人吗? 古代猛将李元霸(隋唐八大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元霸,唐朝,李渊的儿子,隋唐八大锤

    李元霸简介——李元霸(603—619)本名李玄霸,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四子(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弟李元吉),母窦皇后。后世因李元霸画像(勿改)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李元霸是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和众多评书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