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 第二次邙山之战的双方介绍

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 第二次邙山之战的双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0 更新时间:2024/1/19 1:36:03

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时间:公元564年(10月—12月)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在位皇帝:宇文邕,高湛。主要参战人员:北周:宇文护宇文宪尉迟迥王雄达奚武、权景宣等。北齐:段韶斛律光、高长恭、娄睿、独孤永业等。

一、背景:

北周和突厥联合攻打北齐后,由于宇文护的母亲阎姬和宇文邕的姑姑尚在北齐,宇文护想让北齐放阎姬回北周,吓唬高湛说“要和突厥再次伐齐”,高湛害怕,遂放阎姬和皇姑回北周。宇文护和突厥有约在先,要再次伐齐,于是出兵。

《资治通鉴 卷169》:护母阎氏及周主之姑皆留晋阳,齐人以配中山宫。及护用事,遣间使入齐求之,莫知音息。……【是时,周人以前攻晋阳不得志,谋与突厥再伐齐。齐主闻之,大惧,许遣护母西归,且求通好,先遣其姑归。】突厥自幽州还,留屯塞北,更集诸部兵,遣使告周,欲与共击齐如前约。闰月,乙巳,突厥寇齐幽州。晋公护新得其母,未欲伐齐;又恐负突厥约,更生边患,不得已,征二十四军及左右厢散隶秦、陇、巴、蜀之兵并羌、胡内附者,凡二十万人。

二、经过:

《周书 宇文邕本纪》:冬十月甲子,诏大将军、大冢宰、晋国公护率军伐齐,【帝于太庙庭授以斧钺。】于是护总大军出潼关,大将军权景宣率山南诸军出豫州,少师杨摽出轵关。

注:(在这里给宇文邕辟个谣:宇文邕没有参加邙山之战,他在长安目送宇文护带领大军伐齐,因为当时他还没有掌权亲政。)

过程:宇文护率领二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到潼关,兵分三路:

第一路:尉迟迥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洛阳(今河南洛阳市)。随行的有:宇文宪、达奚武、王雄等。

第二路:权景宣率山南之兵攻打悬瓠(今河南汝南县)。随行的有:郭彦等

第三路:杨摽率军攻打轵关(今河南济源市城西)。随行的有:韩盛、司马侃、司马裔等

战争经过:

1、第三路的情况:杨摽身为邵州刺史,守着边疆长达两十余年,与齐作战经验丰富,几乎没有输过,所以这次他对齐作战犯了轻敌的大忌,又引兵深入不设防备,被北齐大将娄睿击败后降齐。

北周:

①杨摽:大军围洛阳,诏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然杨摽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摽以众败,遂降于齐。——《周书》

②新平郡守韩盛,战死。

③司马裔:四年,转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大军东讨,裔率义兵与少师杨摽守轵关,即授怀州刺史、东道慰劳大使——《周书》

(司马裔“率义兵”说明他自己带着一支部队,和杨摽是一路但是两支部队。杨摽自己因轻敌而战败,司马裔和他儿子司马侃力战而回到北周。后来司马裔被授予怀州刺史估计也和他的部队没有被北齐消灭掉有关。)

④司马侃:保定四年,随少师杨摽东征。与齐人交战,摽为敌所擒,侃力战得免。——《周书》

(杨摽因为轻敌而最后被俘,司马侃力战而没有被俘,安全回到北周。)

北齐:

娄睿:周兵寇东关,叡率军赴援,频战有功,擒周将杨摽。——《北齐书》

2、第二路:权景宣围悬瓠,见成效。王士良的妻弟董远秀出城投降。十二月,北齐豫州刺史太原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投降,权景宣派郭彦守豫州,谢彻守永州,送王士良、萧世怡及降卒千人到长安。但因大军班师回朝,权景宣被迫放弃豫州和永州,带兵撤退。

①权景宣:保定四年,晋公护东讨,景宣别讨河南。齐豫州刺史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并以城降。景宣以开府谢彻守永州,开府郭彦守豫州,以士良、世怡及降卒一千人归诸京师。寻而洛阳不守,乃弃二州,拔其将士而还。——《周书》

②郭彦:保定四年,护东讨。彦从尉迟迥攻洛阳。迥复令彦与权景宣南出汝颍。及军次豫州,彦请攻之。景宣以城守既严,卒难攻取,将欲南辕,更图经略。彦以奉命出师,须与大军相接。若向江畔立功,更非朝廷本意。固执不从,兼画攻取之计。会其刺史王士良妻弟董远秀密遣送款,景宣乃从。于是引军围之,士良遂出降。仍以彦镇豫州,增邑六百户。寻以洛阳班师,亦弃而不守。——《周书》

北齐:

①王士良:保定四年,晋公护东伐,权景宣以山南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周书》

②萧世怡:保定四年,晋公护东伐,大将军权景宣略地河南。世怡闻豫州刺史王士良已降,遂来归款。——《周书》

王峻:未至,周师弃城走,仍使慰辑永、郢二州。——《北齐书》

(权景宣走了以后,北齐派王峻又把失去的地方重新占上了。)

3、第一路:宇文护和尉迟迥围攻洛阳。

第一阶段:宇文护让尉迟迥等人一边斩断河阳路从而遏制北齐的救兵,一边继续围攻洛阳。

①宇文护:周人为土山、地道以攻洛阳,三旬不克。晋公护命诸将堑断河阳路,遏齐救兵,然后同攻洛阳;诸将以为齐兵必不敢出,唯张斥候而已。——《资治通鉴》

②独孤永业: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北齐书》

(独孤永业和段思文在洛阳城内抵抗周军的进攻,然后等待高湛派来的救援。)

第二阶段:高湛派斛律光和高长恭率援军救洛阳,但是高长恭和斛律光“畏周兵之强,未敢进”。说明宇文护的十万大军和之前“堑断河阳路”的战术奏效了。

《资治通鉴》:齐遣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洛阳,畏周兵之强,未敢进。

第三阶段:斛律光和高长恭畏周军之强而不敢进,于是高湛找到段韶,让段韶去解洛阳之围,高湛自己也随后带兵去救洛阳。

《资治通鉴》:齐主召并州刺史段韶,谓曰:“洛阳危急,今欲遣王救之。突厥在北,复须镇御,如何?”对曰:“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邻窥逼,乃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齐主曰:“朕意亦尔。”乃令韶督精骑一千发晋阳。丁巳,齐主亦自晋阳赴洛阳。

(把与突厥作战的并州刺史段韶调到洛阳战场上,看来高湛自己也知道比起被突厥人欺负的哭鼻子,洛阳要是被攻陷了是个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于是高湛后来也去了。)

㈠ 段韶到了洛阳与斛律光、高长恭汇合后,登上邙山观察周军的情况。到太和谷,遇到周军,开始交战。

齐军是在邙山上,而周军是在从山脚下往山上攻。段韶先以退为进让周军步兵攻到半山腰,等周军爬山疲惫以后,在让齐军骑兵从山上下来往下打。

估计北周围攻洛阳,邙山一直是北齐的地盘,邙山山下就是溪谷,地理位置处于劣势。

所以齐军骑兵从山上下来杀周军的步兵,而山下恰好是溪谷,被打下来的周军就掉进了溪谷中。

段韶趁着在邙山上打周军的时候,派高长恭带500人去救围困在金墉城里的独孤永业等人。

标签: 邙山之战古代战争

更多文章

  • 邙山之战简介 南北朝时期的第一次邙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邙山之战,古代,战争

    邙山之战简介:邙山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对东魏发动的战役。543年2月,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叛变,宇文泰率军接应。543年3月,两军在邙山决战,西魏军大败。宇文泰在退兵之後,上表自贬,但魏帝元宝炬没有接受。此战之後,东魏乘胜追击,收复虎牢,平定了北豫州和洛州。公元543年,两魏

  • 北齐徐州兰陵郡王高长恭简介 兰陵王传奇邙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兰陵王,北齐兰陵王,北齐,邙山之战

    导读:近日,《兰陵王》电视剧正在卫视热播中,剧中兰陵王高长恭一直是历史上一个神秘的人物。我们都知道,北朝史总是让人感到一种黄沙扑面的苍凉,传说中兰陵王却给人留下柔美帅气的身影。一曲《兰陵王破阵曲》使得兰陵王青史留名,其神秘出身和美貌让人们追寻不止。传奇舞曲背后的邙山之战据史书记载,兰陵王高肃,名孝瓘

  • 历史上的康熙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功绩细数(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的康熙,康熙,康熙皇帝

    历史上的康熙: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生卒于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并且收复了台湾和抵制了沙俄侵略。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揭秘下历史上的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

  • 康熙简介 大清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平(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清朝,清朝皇帝,康熙皇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engzugosinhūwangd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

  • 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都是谁 为什么顺治挑他们(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辅政大臣,康熙皇帝

    辅政四大臣:清朝时期,顺治皇帝要出家,因此,就让年仅8岁的儿子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因为担心康熙无法执政,救任命了4大辅政大臣。那么,是谁都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吗?作为辅政大臣,有什么好处和危险?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都是谁?作为辅政大臣,它跟皇帝的关系是矛盾的。一方面,儿童皇帝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没有

  • 乾隆简介 大清王朝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生平(乾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清朝,清朝皇帝,乾隆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

  • 揭秘历史上乾隆皇帝唯一真心爱过的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女人,唯一,乾隆皇帝

    自从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就永远失去了富有柔情的婚姻生活。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尽管六宫粉黛如云,却没有一个成为他所钟爱的女人去抚慰他那颗孤寂的心。乾隆皇帝这样一个历史伟人,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至少是有缺憾的。自从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他就永远失去了富有柔情的婚姻生活。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

  •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帝为何被传是海宁陈家的儿子(乾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身世之谜,乾隆,乾隆皇帝

    导读: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在民间,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儿子……离奇传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

  • 宋辽世纪之战 雁门大胜后北宋为何仍会失败?(雁门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雁门之战,宋朝,战争

    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灭北汉之后,欲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地,于六月顺道从镇州(今河北正定)北上击辽,结果未能如愿,大败而归。当时的宋辽两国边界线,东段在今河北境内,西段在今山西境内。今山西境内是沿今恒山、雁门山、云中山、芦芽山一线为界,其北部即为辽国统治。辽国常常派兵南下袭扰,今太

  • 董鄂妃是谁?顺治帝的妃子董鄂妃的身世之谜(顺治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董鄂妃,顺治帝的妃子,董鄂妃的身世之谜,顺治皇帝

    导读:董鄂妃(1639—1660年),顺治帝最宠爱的妃子。关于她的身世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秦淮八艳之一之董小宛说,第二种说法就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悲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和猜测,先曾说她是明末名妓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