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齐徐州兰陵郡王高长恭简介 兰陵王传奇邙山之战

北齐徐州兰陵郡王高长恭简介 兰陵王传奇邙山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3/12/15 10:54:41

导读:近日,《兰陵王》电视剧正在卫视热播中,剧中兰陵王高长恭一直是历史上一个神秘的人物。我们都知道,北朝史总是让人感到一种黄沙扑面的苍凉,传说中兰陵王却给人留下柔美帅气的身影。一曲《兰陵王破阵曲》使得兰陵王青史留名,其神秘出身和美貌让人们追寻不止。

传奇舞曲背后的邙山之战

据史书记载,兰陵王高肃,名孝瓘,字长恭(约541-573年),北齐大将,乾明元年(560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世称兰陵王。他的一生,谈不上波澜壮阔,也算不得精彩传奇。史书上仅留下了四百多字的记述,有趣的是,在民间的记忆中,兰陵王的形象却是出奇的鲜活。

其中传说最多的就是这位英俊的王子因为太过俊美,每次冲锋陷阵时,都会戴上一副狰狞的铁面具。这个传说固然生动,可在正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那么这个煞有介事的传说源头是从何而来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唐朝时这个传说就已经定型。崔令钦在《教坊记》里记述“代面”(又称大面)戏起源北齐时,就记载:“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而在段安节《乐府杂录》里,进一步演绎“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著面具,后乃百战百胜。”在正史里只是提及邙山大捷后,“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鲜卑族本就能歌善舞,兰陵王又是“音容兼美”,音乐造谐颇高,因此帐下的军士填词谱曲,鼓舞士气,自在情理之中。史书中的记载兰陵王所经历的战争只有两三次,而其借以名垂青史的“邙山大捷”也是与北齐名将段韶斛律光一起取得的,主导战役的将领不是他,而应该是太师段韶。

公元564年,北周宇文护联合突厥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皇帝高湛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先派出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后又调派太师段韶与之会师。会师后,北齐以兰陵王为中军居高临下以待周军,周军前队是步卒,遂踊跃上山。段韶用计,且战且走,将周兵引至深谷,始命各军下马奋击,此时周军锐气已衰,霎时瓦解,或坠崖,或投溪,伤毙无数,余众俱遁。兰陵王高长恭领五百骑士,左冲右突,突入洛阳城下围栅,仰呼守卒,城上人不识是谁。直到兰陵王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缒下弓弩手数百名,接应兰陵王。周将无心恋战,便撤围遁去,委弃营幕甲仗,自邙山至谷水,沿途三十里间,累累不绝。兰陵王深入敌后的英勇在其后《兰陵王入阵曲》的演绎下,逐渐名扬天下。当时北齐军服尚红,北周军服尚黑,试想一下,五百红袍重甲铁骑,如一股赤色的怒潮,在“四合如黑云”的北周军重阵里席卷而过,那阵势是怎样的震撼。这场史称“邙山大捷”的战役,终以北齐军全面胜利而告终。兰陵王也因此一战成名,由并州刺史晋升为尚书令,从此登上北齐的政治舞台。

美貌背后的神秘身世

演绎此战的名曲《兰陵王入阵曲》在唐代歌舞戏“代面”表演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其夸张的面具被认为是中国戏曲脸谱的发端。慷慨激昂的“兰陵王”题材也曾被搬入军傩,在大傩仪式上宣示军威国力。

今天日本《兰陵王》乐舞中的假面双眼、额部可以活动,是受到唐代以来的金眼神狮(舞狮驱傩)傩面具影响。

但是兰陵王标志性的面具在史书其实明确记载只是头盔。史载“长恭免胄示之面”。胄为何物?“胄”是北齐时期流行的一种带有面甲的头盔,可以遮挡面部,而且并非是兰陵王所独有,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带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

兰陵王本是北齐高祖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子,在高澄的六个儿子中,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这就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想。当时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什么避讳的,即使母亲是妓女也没什么关系,兰陵王弟弟安德王的母亲为“广阳王妓也”,尚知明确姓氏,难道兰陵王母亲的地位低得连妓女也不如吗?

有人猜想兰陵王的母亲也许是西域胡女。在东魏、北齐时期,朝廷和军队内吸纳了很多胡人,如北齐大将斛律金、斛律光父子都是胡人,都没有姓氏,斛律是其部落名。兰陵王的母亲很有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胡人女子,本身就没有姓氏。另外,上天赐予兰陵王一种混血儿才有的柔美容貌,使人一见惊艳,《北齐书》、《北史》说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以至于需要用“代面”遮面立威,可见他的长相绝不是普通的美,而应是白皙阴柔。从这一点推测,兰陵王的母亲很可能是一个白种胡人女子,而且极有可能是白色人种,似乎也只有这样,兰陵王的白、美才解释得通。这样看来,兰陵王可能就是汉人、鲜卑人、西域胡人等多个种族的混血儿。

兰陵王的神秘出身并没有使得他受到特别的照顾,但也没受到什么歧视或迫害,从出土的《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志》记载以及兰陵王后来的表现看,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且在皇族的庇护下,仕途也比较顺利。但这位北齐大牌“高富帅”身上,却显示出了难得的平民气质,如史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这说明他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北齐书》还记载了一个关于兰陵王很“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是有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兰陵王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

如履薄冰存身帝王家

兰陵王纵是容貌绝佳,军功显赫,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对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自建国以来,短短28年间,就换了六个皇帝,叔侄间彼此折磨,相互残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也一个赛一个疯狂。这也使得兰陵王终其一生,一直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以求自保。“邙山大捷”后,武成帝赏其功,为他买来美妾20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过张扬、遭人嫉妒。另外,在出任司州牧、青瀛二州刺史等地方官时,“颇受财货”,也是想假借“贪残”的坏名声自毁形象,以免自己“威声太重”而功高震主。然而,无论兰陵王如何谨慎小心,仍不能消除后主高纬对他的猜忌。高纬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故做关切地问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一听,深受感动,说:“家事亲切,不觉遂然。”这句表忠心的话却触到了高纬的忌讳。高纬开始猜忌兰陵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取而代之。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送来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王妃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劝他:“何不求见天颜?”兰陵王心里很明白这个办法有多天真,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饮鸩而死。

兰陵王死了,但是江湖上却到处是他的传说。随着一首《兰陵王入阵曲》,被从古至今深谙武士之道的人们所敬仰,并传之于四海。《兰陵王入阵曲》唐时传入日本,成为岛国的保留剧目。1992年,时值《兰陵王入阵曲》诞生1428周年,日本雅乐团访问河北磁县,到兰陵王墓地参拜、供奉演出了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当然,这一切可能都与兰陵王无关。可善良的人们,还是情愿相信这位悲情的英俊王子,曾经就是戴着这样华丽的面具冲锋陷阵的,因为相信这样的传奇,历史就会多点感人的温暖,少些寒心的黯然。

北齐的兰陵王活了多久?

兰陵王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之孙高肃。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兰陵王相貌俊,武艺高强,屡建战功。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威武功高,恐皇位被夺,于公573年用毒酒杀豁口了这位仅30岁的名将。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其时,兰陵王仅30岁,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康熙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功绩细数(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的康熙,康熙,康熙皇帝

    历史上的康熙: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生卒于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并且收复了台湾和抵制了沙俄侵略。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揭秘下历史上的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

  • 康熙简介 大清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平(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清朝,清朝皇帝,康熙皇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engzugosinhūwangd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

  • 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都是谁 为什么顺治挑他们(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辅政大臣,康熙皇帝

    辅政四大臣:清朝时期,顺治皇帝要出家,因此,就让年仅8岁的儿子康熙皇帝登上皇位。因为担心康熙无法执政,救任命了4大辅政大臣。那么,是谁都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吗?作为辅政大臣,有什么好处和危险?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都是谁?作为辅政大臣,它跟皇帝的关系是矛盾的。一方面,儿童皇帝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没有

  • 乾隆简介 大清王朝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生平(乾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清朝,清朝皇帝,乾隆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

  • 揭秘历史上乾隆皇帝唯一真心爱过的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女人,唯一,乾隆皇帝

    自从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就永远失去了富有柔情的婚姻生活。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尽管六宫粉黛如云,却没有一个成为他所钟爱的女人去抚慰他那颗孤寂的心。乾隆皇帝这样一个历史伟人,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至少是有缺憾的。自从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他就永远失去了富有柔情的婚姻生活。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

  •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帝为何被传是海宁陈家的儿子(乾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身世之谜,乾隆,乾隆皇帝

    导读: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在民间,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儿子……离奇传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

  • 宋辽世纪之战 雁门大胜后北宋为何仍会失败?(雁门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雁门之战,宋朝,战争

    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灭北汉之后,欲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地,于六月顺道从镇州(今河北正定)北上击辽,结果未能如愿,大败而归。当时的宋辽两国边界线,东段在今河北境内,西段在今山西境内。今山西境内是沿今恒山、雁门山、云中山、芦芽山一线为界,其北部即为辽国统治。辽国常常派兵南下袭扰,今太

  • 董鄂妃是谁?顺治帝的妃子董鄂妃的身世之谜(顺治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董鄂妃,顺治帝的妃子,董鄂妃的身世之谜,顺治皇帝

    导读:董鄂妃(1639—1660年),顺治帝最宠爱的妃子。关于她的身世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秦淮八艳之一之董小宛说,第二种说法就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悲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和猜测,先曾说她是明末名妓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

  • 清朝顺治皇帝有几个皇后?顺治帝有几个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顺治帝,清朝皇帝,顺治皇帝

    导读: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做为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看破红尘,去五台山一座清冷孤寂的寺庙里,当一个夜夜青灯古卷的和尚。解开这个谜,这就要从顺治的婚姻说起,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帝共有14位妻子,这其中有三个女人生前或死后被追谥过皇后,正是这三个不同的女人改变顺治帝的一生。

  • 清世祖顺治皇帝简介:顺治的儿子及妃子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顺治皇帝简介,顺治与董鄂妃,顺治的妃子,顺治的皇后,顺治出家

    导读:顺治皇帝简介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属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