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赎罪日战争的转折:以色列抓住战机扭转了战局

赎罪日战争的转折:以色列抓住战机扭转了战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4/1/2 0:01:39

战争转折

埃及在西奈半岛上取得了巨大胜利后,战术上就发生的极其重大的错误:他们没有乘胜追击,给了以色列一个得以喘息的机会。以色列接受了大量的美国军援,并集中兵力遏制住叙利亚的进攻,同时使用美国提供的卫星应用于战争,他们观察到了埃及的第二第三集团军之间存在一个缺口,很快,以色列军队利用这个缝隙打入了苏伊士运河,导致了埃及军队(第三兵团)被围,战局被逆转。

海上的战斗

以色列和叙利亚发生的拉他基亚海战(Battle of Latakia), 是一场具技术性革命的海战。以色列的胜利证明了,体积小而速度快、并且配备了电子反制设备的飞弹快艇的潜力。战斗发生在叙利亚的港口拉他基亚外,在战斗中,以色列飞弹快艇引诱叙利亚快艇在最远的射程时就发射飞弹,接着以金属箔片和雷达干扰技术使这些飞弹全部落空,等叙利亚快艇射光了飞弹后,以色列快艇便追上去在适当的距离内发射飞弹,结果击沉了好几艘叙利亚快艇。

在这场海战和其他几场小型海战后,叙利亚和埃及海军就一直停留在他们位于地中海的港口内直到战争结束,使以色列得以掌握地中海的海运航道,这使得以色列得以取得大量由美国船只运载来的军火补给(其实以色列有96%的补给是经由这样的船运所取得的,而非经由空运)。

在战争中,以色列海军还对埃及港口发动了几次小型的袭击,以摧毁那些可能用于运载埃及突击队至以色列战线后方的埃及船只,不过这些行动对整场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战争停火

受困的埃及第三军团

1973年10月22日,在美苏间的谈判结束后,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决议。下令以色列与埃及间的战斗立刻停止(但法律上来说不包括以色列和叙利亚间的战斗),停火命令于12个小时后的以色列时间下午6:52生效,但战斗直到夜晚才慢慢停止。事实上仅利用人造卫星的图片是不可能判断双方的前线位置的。

在下令停火时,以色列部队距离他们的目标只有几百公尺—最后一条连接开罗和苏伊士运河的道路。当天晚上,埃及军在许多地区违反了停火令,击毁了9台以色列坦克。为了报复,大卫·埃拉扎尔高层请求继续向南方攻击,莫·扬同意了,以色列部队继续向南进攻,占领了最后一条道路,彻底包围了苏伊士运河东方的埃及第三军团。

隔天早晨,引发了一阵外交上的慌乱。苏联的侦查飞机证实了以色列部队正在朝向南方推进,于是苏联指责以色列违反停火令。在电话中,基辛格质问梅厄夫人:“我们怎么知道在沙漠中停火线到底在哪里?”梅厄夫人回答:“我们终究会知道的”稍后基辛格才知道埃及的第三军团已经被包围了。

因此美国不断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不希望以色列摧毁埃及第三军团,甚至威胁将支持联合国要求以色列退回战线的决议,于是以色列只好答应提供受困的埃及第三军团非军用的补给物资(食物及清水)。在与以色列大使Simcha Dinitz的电话中,基辛格告诉以色列大使,想彻底摧毁第三军团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选择”。

北部战线的缓和

在北部戈兰高地的战线,叙利亚军已经准备好发起另一次大型的反击。除了叙利亚的5个师外,还有伊拉克的2个师,以及其他小规模的包括约旦在内的拉伯国家部队。苏联的支援也补充了之前在戈兰高地的损失。

然而,在攻势展开的前一天,联合国发布了停火令(只及于埃及和以色列),“埃及于星期一 [10月22日] 接受了停火令,使阿萨德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停火令并没有及于叙利亚,但连带的效力却不能被忽视。一些叙利亚将军主维持攻击计划,并认为这样埃及将会感激叙利亚并也会继续战斗…其他人则认为继续战争将会让以色列有藉口彻底摧毁埃及第三军团,到时埃及无法继续作战,以色列就能将军队主力北调全力对付叙利亚,甚至进攻大马士革。” (Rabinovich,464-465)

最后,阿萨德决定取消攻势,宣布叙利亚接受停火令,而伊拉克政府也下令伊拉克部队返国。

战后议和

有组织的战斗到1973年10月26日全都结束了。不过战线上仍偶尔会发生冲突,同时仍然维持军事紧绷的局面。受困的埃及第三军团被切断了所有补给,因此成了以色列的人质筹码。

埃及的国家安全顾问Hafez Ismail传递消息给基辛格—只要以色列同意让第三军团获得非军用的补给物资(食物及清水)并彻底停火,埃及愿意直接和以色列进行对话。

最后,基辛格拿了一份谈判出的提议给萨达特,萨达特几乎没有任争论便签署了。以色列的检查哨将被联合国接管,允许非军用的补给物资通过,并且会开始交换战俘。接着在日内瓦展开了会议,最后各方都签署了休战协议。在1月18日,以色列签署协议将部队撤回运河以东,直到1974年3月5日撤回了所有的以色列部队。

基辛格的穿梭外交终于在1974年5月31日达成了脱离战争状态的协议,双方互相交换战俘,并且由联合国在边界设立缓冲地带,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UN Disengagement and Observer Force)创立并驻扎在戈兰高地以维护停火协定。

标签: 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以色列

更多文章

  • 赎罪日战争的开端:阿拉伯军队势如破竹攻入以色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以色列,

    在这次战争中,埃、叙经过周密准备对以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埃军渡河之役显示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很大,埃、以于14日一

  • 赎罪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埃及叙利亚试图收复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以色列,

    战争的起因赎罪日战争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发起战争,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吞并了整个的巴勒斯坦,占领了约旦的大量领土。在战争前几年里,以色列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1

  • 赎罪日战争的战争评价:中东地区开始了短暂的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以色列,

    赎罪日战争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国家赶上了以色列,扭转了过去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这一结果的形成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经过三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民族觉醒的进程加快,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中东国家对殖民者保护中东的幻想破灭,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起因,埃及革命胜利和收复苏

  •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伤亡和影响:日不落帝国崩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

  •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束:联合国停战决议最终达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并贬值15%,同时否决英国

  • 苏伊士运河战争战斗经过:埃及军民协同抵抗侵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埃及与以色列交战米特拉山口战斗1956年10月29日下午5点,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

  • 苏伊士运河战争背景:纳赛尔试图收回运河的主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

  • 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埃因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

  • 解密《田中奏折》: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白皮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田中奏折,田中义一,日本,

    日本对外侵略史上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其中一句“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暴露无余。尽管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田中奏折》真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但日本自东方会议后对外侵略扩张的

  • 台旅日富商蔡智堪建奇功:抢先公开《田中奏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富商,日本,田中奏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6册未经整理的原始文件,是台湾抗日志士蔡智堪后人捐赠的文物,讲述了蔡智堪揭露日本全面侵华野心的传奇故事。而蔡智堪的祖籍地就是石狮市祥芝镇赤湖村。蔡智堪出生在台湾苗栗县后龙镇。石狮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蔡仁树介绍,根据丰田蔡氏族谱记载,300多年前,蔡勋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