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赎罪日战争的战争评价:中东地区开始了短暂的和平

赎罪日战争的战争评价:中东地区开始了短暂的和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92 更新时间:2024/1/2 3:52:51

赎罪日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拉伯国家赶上了以色列,扭转了过去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这一结果的形成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经过三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民族觉醒的进程加快,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中东国家对殖民者保护中东的幻想破灭,也是北非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起因,埃及革命胜利和收复苏伊士运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结果是美苏大国卷入中东取代英法,但是美苏干涉中东同样不能保证中东各民族的利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让中东人民意识到要获得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埃及萨达特总统对苏联的态度从过去的附从,转变成为合作,增强了民族自主权,把苏联操纵的装备收归埃及使用也加强了独立的地位。自行制定军事发展政策,防止出现六五战争被苏联抛弃的局面。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也体现了萨达特政策的进步,他首先团结了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统一战线,在战争中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和参战,并且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胜利,而且萨达特总统也能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不仅使西欧各国保持中立,也得到了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几乎在这次中东战争中遭到失败。

从军事角度看,这次战争没有彻底战胜以色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没有雄厚、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不能自主生产战争物资,无力应对长期消耗战争;其次是在军事体制上,没有以色列那样完善的全民预备役动员体制,投入的军事武装力量多是雇佣职业兵,在最初的胜利后不能迅速扩大战果,让以色列紧急动员,使兵力优势迅速丧失;另外就是战术呆板,让以色列发现防御漏洞渡过运河西岸,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尽管这次战争最终依然以平局而结束,但是阿拉伯国家依然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了美苏共同发表的中东问题“冻结在冰箱二三十年”的立场,把解决中东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苏主导中东的地位。

交战双方脱离接触,在经过联合国等斡旋后,埃及收复了西奈半岛部分领土,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大部。随后萨达特主动与以色列友好,开了土地换和平的政策,收复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东和平的基础。从国际环境看,当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力长期支援远离自己的以色列同整个阿拉伯世界战争,以色列也无力长期在多条战线打消耗战;阿拉伯国家联合用石油禁运武器同西方斗争,也让西欧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萨达特奉行的自主、灵活的外交、军事战略,获得了国际社会多数拥护,他推行的土地换和平战略也得到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多数人民拥护,符合中东地区的长远利益。

标签: 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以色列

更多文章

  •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伤亡和影响:日不落帝国崩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

  •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束:联合国停战决议最终达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并贬值15%,同时否决英国

  • 苏伊士运河战争战斗经过:埃及军民协同抵抗侵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埃及与以色列交战米特拉山口战斗1956年10月29日下午5点,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

  • 苏伊士运河战争背景:纳赛尔试图收回运河的主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

  • 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埃因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英法,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

  • 解密《田中奏折》: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白皮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田中奏折,田中义一,日本,

    日本对外侵略史上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其中一句“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暴露无余。尽管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田中奏折》真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但日本自东方会议后对外侵略扩张的

  • 台旅日富商蔡智堪建奇功:抢先公开《田中奏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富商,日本,田中奏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6册未经整理的原始文件,是台湾抗日志士蔡智堪后人捐赠的文物,讲述了蔡智堪揭露日本全面侵华野心的传奇故事。而蔡智堪的祖籍地就是石狮市祥芝镇赤湖村。蔡智堪出生在台湾苗栗县后龙镇。石狮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蔡仁树介绍,根据丰田蔡氏族谱记载,300多年前,蔡勋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任

  • 田中内阁的“东方会议”:东方会议为什么召开(田中奏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方会议,田中内阁,日本,田中奏折

    东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组阁。田中义一是一个恶迹昭彰的大陆扩张主义者,他一贯主张“经营大陆”,认为“大陆扩展乃日本民族生存的首要条件”,“利用中国资源是日本富强的唯一方法”。田中内阁上台后更是加速了侵华步伐。6月27日至7月

  • 楚汉成皋之战在哪两位统帅之间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皋之战,楚汉之争,刘邦,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五月,汉高祖退到荥阳一线收集残部。这时,汉高祖的部下萧何在关中征售到大批兵员补充前线,韩信也带部队赶来与汉高祖会合。汉高祖的汉军得到休整补充后,实力复振,将楚军成功地遏阻于荥阳以东地区,暂时稳定了战局。荥阳及其西面的成皋,南屏嵩山,北临河水(黄河),汜水纵流其间,为洛阳的门户

  • 成皋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成皋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皋之战,刘邦,楚汉之争,

    刘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成皋之战中战胜强大的楚军,这除了政治上注意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的胜算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得比较适当和作战指挥的高明正确。这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视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使汉军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能够坚持长期的战争。第二,彭城失利后,鉴于汉弱楚强的实际情况,适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