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齐废帝高殷简介 励精图治的明君却死于政变(北齐皇帝列表)

北齐废帝高殷简介 励精图治的明君却死于政变(北齐皇帝列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48 更新时间:2023/12/28 10:31:01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北齐第二任皇帝,559年―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长子,生母为李皇后。

简介

性敏慧。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高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废他另立太子,在杨愔的劝阻下没有实行。天保十年(559年)十月癸卯即位,时年十六岁,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等一同辅政。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对民生极为关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整顿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军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壮,军力大增;下诏减徭役,使由天保朝国势的危急有舒缓,实为一代明君。文宣帝临终前委托自己的六弟高演照顾他。乾明元年(560年),高演发动政变,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出居别宫,高演即位为帝。皇建二年(561年)九月,高演杀死高殷,时年十七岁。

先前文宣帝登金凤台,曾召太子高殷亲手杀死囚徒,太子很同情,面有难色,再三不断其首。文宣帝发怒,亲手以马鞭抽打太子三下。以后高殷的精神偶尔会有昏乱。

人物事迹

天保十年(559)十月,高洋驾崩,15岁的高殷按遗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登基为帝。

高殷祖父高欢、父亲高洋都是完全鲜卑化的汉人,但是常常轻视汉人,侮谩儒经。高殷却大相径庭,是一个儒化很深的少年皇帝。还是孩童时,便由国子博士李宝鼎和邢峙辅导学习儒经。高殷天资聪慧,不几年便对各种经义十分熟稔。天保七年(556)冬,高洋在宫廷举行了一次儒经辩论会。12岁的高殷在众多宿儒中间,一会儿口若悬河阐发微言大义,一会儿四出诘难,辩驳群儒,令人惊叹。天保九年(558),高洋外出晋阳巡察,太子高殷监国。高殷不失时机,亲自主持了一次《孝经》讨论会。

高殷十分敦厚、善良。有一次,高洋命令他用剑去把一个囚犯的头取下来作乐,但高殷迟迟不忍心下手,催逼再三,高殷手中的剑就是抬不起来。高洋气得扬起马鞭,狠狠抽打高殷,高殷被打得遍体鳞伤,从此常常精神错乱,气悸口吃。

为了防止篡位之事发生,高洋临死前诏令尚书令、尚书左仆射等人辅佐幼主高殷。在高殷支持下,杨暗准备通过进行全面的改革来整顿政治秩序,加强皇权。为了以身效法、榜样天下,杨暗首先奏请高殷免除他的开府封王爵赏,然后诏令全国70岁以上的军人授予名誉职位,60岁以上的军官以及重病不胜其职的,一律让他们退休,并且大张旗鼓将那些无才无德、靠贿赂上台的人全部黜免。杨暗的整顿,朝野为之哗然,那些被黜免下来的佞幸之徒心怀怨恨,纷纷投靠到二王(高演、高湛)手下,当时朝内亲王权力很重,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和太皇太后实际控制了北齐的军政大权。高演一直在忙于培植势力,一旦羽翼丰满就准备夺取皇位。杨暗的改革,促使两派矛盾白热化。

乾明元年(560),杨暗和高殷密议委任二王为刺史,意在架空亲王势力,加强皇权。平秦王高归彦最初也是高殷、杨暗同党,后来权衡利害,觉得高殷年幼,势孤力单,因而背叛高殷,将密谋全部泄露给了二王,二王勃然大怒,将计就计,利用去尚书省“拜职”赴任的机会,拥兵数千,在宴席上将杨暗等人当场拿下,拳杖交加,杨暗等人被打得血流满面。砍掉了高殷的左右手后,二王披坚执锐,押着杨暗等人去见高殷。走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宝剑,厉声阻止二王等人闯入,但周围的卫士一见二王到来,知道幼主已经不可依靠,都纷纷扔下手中的兵器,成休宁一看孤掌难呜,只好长叹一声作罢。二王等人进入大殿,向太皇太后条陈杨暗等人的“罪状”,太皇太后气得大骂高殷母亲李皇后:“我们鲜卑人难道还要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李皇后赶忙跪在太皇太后面前谢罪。高殷仓促不知所措,更兼兵临城下,太皇太后站在二王一边,结果被裹胁下诏,封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佐史晋位一等。一切军政大事由大丞相高演决断。这位即位才一年的少年天子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杨暗等人随即被斩首。

乾明元年(560)八月,太皇太后将高殷贬为济南王,移居别宫。皇建二年(561),孝昭帝高演密令高归彦去将高殷杀害,时年17岁。

评价

性格聪慧,偏于柔懦。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天保十年即位,时年十六岁。即后后励精图治,对民生极为关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整顿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军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壮,军力大增;下诏减徭役,使由天保朝国势的危急有纾缓,实为一代明君。

更多文章

  • 北齐文宣帝高洋简介 建立北齐政权,北齐开国皇帝(北齐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皇帝,文宣帝,北齐皇帝,北齐皇帝列表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9-559),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出生时有异兆,相貌奇特。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

  • 北周静帝宇文阐简介 北周灭亡成为北周末代皇帝(北周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周皇帝,北周静帝,南北朝皇帝,北周皇帝列表

    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579年―581年在位),是北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亲朱满月。人物生平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改元大象,时年七岁,当时刘昉,郑译决定以杨坚为辅政大臣(后在李德林提议下成为大丞相)。七月,立司马消难之

  • 中秋节的诗句 描写中秋佳节的诗句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秋节,节日

    中秋节诗词选:中秋诗句《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水调

  • 中秋节习俗介绍:我国中秋节有哪些古老的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秋节,节日

    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

  • 陕西现上官婉儿墓 武则天因何险杀上官婉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上官婉儿,武则天,上官婉儿墓

    导读:上官婉儿,这位被今人称为集美貌与智慧的才女,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人、又有着怎样的经历?近日,我省考古人员发现的上官婉儿墓,有望解开世人的谜团。近日,陕西省考古人员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发现一座破坏较为严重的唐墓,墓葬规格一般,出土的随葬品并不多。但一方墓志的出土却令人兴奋,也明确了主人身份??

  • 唐代“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葬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官婉儿,唐朝人物,上官婉儿墓

    导读:上官婉儿,一代女皇武则天时期的第一女官、女诗人。昨天上午,陕西省文物局在其新浪官方微博“汉唐网”发布消息称,在陕西省咸阳发现了她的墓。陕西考古人员在咸阳附近发现一座破坏较严重的唐墓,墓葬规格一般,出土随葬品不多。但根据其中的一方墓志铭推断该墓的主人可能是唐代著名女官上官婉儿。目前考古人员正对墓

  • 女官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上官婉儿死因揭秘(上官婉儿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官婉儿,古代女官,唐朝历史,唐朝,上官婉儿墓

    导读:上官婉儿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的一生可谓传奇,其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那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呢?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

  • 贞观之治简介: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贞观之治,李世民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

  • 盛世大唐:解读唐太宗李世民何以成就贞观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导读: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夺权称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杰出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

  • 玄武门之变内幕:李世民好色看上弟媳妇杨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导读: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史书上严正声明说,大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兄弟媳妇杨氏之间:未及以乱,啥意思呢?意思是说,李世民是个正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