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列宁格勒战役的第一阶段:苏军坚固防守挫败德军

列宁格勒战役的第一阶段:苏军坚固防守挫败德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45 更新时间:2023/12/15 22:18:31

进攻开始

1941年6月22日,北方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指挥下,以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为中路,屈西勒尔第18集团军为左翼,布歇第16集团军为右翼,在第1航空队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勒布给第4装甲兵团的先期任务是完整地夺取陶格夫匹尔斯城外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占领陶格夫匹尔斯。为此,曼施泰因的第56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展开了进军赛跑。曼施泰因率第56装甲军甩开左右两翼,单刀直入,4天内一口气冲了320公里,其第8装甲师于6月26日最先抵达陶格夫匹尔斯城外。该师师长勃兰登堡让德军士兵利用缴获来的4辆苏军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军伤兵,瞒天过海,骗过苏军守桥部队,完整地夺获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使北方集团军群主力顺利渡过宽阔的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普斯科夫—列宁格勒一线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愤怒,下令了撤消了库兹涅佐夫上将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由第8集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少将接任,并任命瓦图京中将为方面军参谋长。但是,苏军新指挥机构仍无法扭转战局,德军就像潮水般继续向苏军冲来,处于被动中的苏军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德军占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德军突破了苏军在拉脱维亚—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占领了苏军弃守的普斯科夫,打开了通往列宁格勒的大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芬军东南、卡累利阿2个集团军,也于6月底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列宁格勒已经处于德芬两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气急败坏的斯大林打电话给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责问道:“普斯科夫怎么丢了?你们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去吗?”伏罗希洛夫表示:“斯大林同志,我清楚我的职责,我会不遗力去完成党和人民对我的嘱托。”

伏罗希洛夫紧急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围绕列宁格勒构筑了三道防线,其中最外面的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伊尔门湖西岸希姆斯克,沿卢加河一字摆开,北至卢加河出海口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公里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4个步兵师和3个民兵师。考虑到北部方向芬军战斗力相对较弱,伏罗希洛夫又从北方方面军调出6个师又1个旅,加强卢加河一线的防御。

北方集团军群占领普斯科夫后,其主力以莱因哈特第41装甲军为先导,继续沿卢加—列宁格勒轴线进击;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则向东迂回,进攻楚多沃,以求切断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联系。苏军在卢加防线上拼死抵抗,并向孤军向东迂回的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的侧面发动了一个强大的攻击,将其逐回。

北方集团军群受阻于卢加河畔,使希特勒7月21日前拿下列宁格勒的计划破产了。7月19日,希特勒发布第33号训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3装甲兵团向北转进,切断列宁格勒—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协助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7月21日,希特勒乘专列来到普斯科夫,在车上召见了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勒布。希特勒严厉斥责这个已经65岁的老元帅说:“我给你两个集团军、1个航空队,给你占领布尔什维克第二首都的机会和光荣,但你却在一条俄国老百姓临时组织的防线面前停止了自己的步伐,这简直是给你自己丢脸,你太让我失望了!”希特勒命令勒布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最近几天内拿下列宁格勒。最后,希特勒说:“至于对彼得堡的善后处理问题,我们一定不能仁慈,要让每一个俄国人吓得发抖!我们要把旧世界毫无意义的法律、旧世界的犹太—基督教的传统踩在脚下。我们不需要俄国,既不需要敌对的俄国,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国,我们只需要一片东方的土地。所以我们决不接受无论是彼得堡,还是莫斯科的投降。你们必须使它们化为乌有,化为灰尘,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

加强兵力

于是,老勒布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以莱因哈特第41装甲军和屈西勒尔第18集团军组成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下游突破防线,经加特契进攻列宁格勒;以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缺第8装甲师,新增1个党卫军警察师)组成西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中游进攻卢加,牵制苏军主力,尔后沿卢加—列宁格勒公路进击列宁格勒;以布歇第16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群霍特第3装甲兵团之第57装甲军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上游突破防线,尔后转向东北方向,进攻楚多沃,切断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

北路德军率先从卢加河下游向金吉谢普地区发起猛攻,突破金吉谢普防线,占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切断了列宁格勒至金吉谢普的铁路和公路线;南路德军从卢加河上游向希姆斯克地区发起进攻,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占领诺夫哥罗德,随后向东北方向的楚多沃挺进,并以部分兵力准备越过沃尔霍夫河,占领提赫;中路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向卢加发起攻击,虽然受挫,但牵制了苏军3个师的兵力。曼施泰因奉命将任务交与第50军接管,率第56装甲军南进,支援南路德军。与此同时,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军东南集团军也以3个师的兵力向拉多加湖逼进,芬军卡累利阿集团军则向卡累利阿地峡的苏第23集团军发起进攻。

德军以每天2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8月21日,南路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8月底,北路德军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9月8日,南路德军到达列宁格勒城东面拉多加湖南岸,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线,将列宁格勒三面包围,只有拉多加湖一边可以与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联系。在勒布元帅看来,列宁格勒已经垂手可得。而在伏罗希洛夫元帅看来,列宁格勒已经没有希望了,他甚至跑到前线去,希望被德国人打死。

对列宁格勒的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至1942年因装备增强而增加密度,这直至1943年,除进行炮击及炸弹外,德国空军更有数次使用了鱼雷攻击该市,为此,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共出动超过100,000次以支援在围城期间的防守工作,德军的炮轰及轰炸在市内共造成5,723名平民死亡及20,507名平民受伤

1941年9月8日,德军开始大规模包围该城,切断了列宁格勒及其住宅区的对外物质补给线,由于未能扩展其攻势,及面对格奥尔吉·朱可夫所组织的防守,轴心国改为围攻该城共872天。

形势十分严峻。苏最高统帅大本营决定组建列宁格勒方面军,由原大本营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出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斯大林紧急召见朱可夫,对他说:“你到列宁格勒去,接替伏罗希洛夫指挥方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朱可夫带着助手霍津中将、费久宁斯基少将和科科佩夫少将飞抵列宁格勒。此时,伏罗希洛夫等人正在开会,讨论一旦守不住列宁格勒,应采取什么措施。朱可夫立即提出,必需坚决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最后一人。随后朱可夫对方面军进行了改组,费久宁斯基任副司令员,霍津为参谋长,并当场撤换了第42集团军司令员伊凡诺夫少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员谢尔巴可夫少将的职务。朱可夫又同助手们连夜制定了一份城防计划:从市区防空部队撤出部分高射炮,将其配置在列宁格勒最危险的地域,对德军坦克实施直射;以波罗的海舰队的全部舰炮支援乌里茨克—普尔可沃高地的第42集团军;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布设地雷、设置电网;从卡累利阿地峡抽调第23集团军部分兵力支援第42集团军,加强乌里茨克地区的防御;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军事院校学生组建5到6个步兵旅。

德军开始从南面向列宁格勒发起正面强攻,主攻方向为该城西南的乌里茨克和正南的普尔可沃高地。10日,德军在苏军第3近卫民兵师的防地上撕开了一个缺口。11日,德军占领杜德戈夫,次日又占领红村,向乌里茨克推进。德军突破苏军的防御,占领了索斯诺夫卡、芬兰科伊洛沃,逼进乌里茨克。朱可夫意识到列宁格勒的防御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决定将方面军最后一个预备队步兵第10师投入战斗。14日,步兵第10师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对敌实施迅猛突击。德军没想到苏军会突然发起反击,一时大乱,被迫放弃了索斯诺夫卡和芬兰科伊洛沃,苏军恢复了原来的态势。

对勒布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希特勒将作战重点转到了莫斯科轴线上。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发起莫斯科会战。希特勒要求勒布迅速同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建立联系,合围在列宁格勒的苏军集团,以便最迟为德军在中路的进攻创造条件,到那时,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和一部分空军将调归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15日之前如果不能攻下列宁格勒,勒布将更没有能力去攻占列宁格勒。为此,勒布致电总参谋部,要求准许他推迟四五天再将装甲兵团交给中央集团军群,同时,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将在几天内占领列宁格勒。勒布的请求得到同意,准许他推迟4天。总参谋长哈尔德在命令的最后特别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许多事情和许多人的前途将由这4天决定。”勒布明白,这许多人中也有他自己。

1941年9月,列宁格勒与沃尔库霍夫方面军(由基里尔·梅列茨科夫指挥)的连系被切断及防守区域共有四个军团:北面的第23军团、西面的第42军团、南面的第55军团及东面的第67军团,而第8军团则负责与拉多加湖舰队合作共同防卫通往市区的生命之路,对城市的空中掩护由苏联第6空军军团及波罗的海海军航空兵单位负责。

对保护1,400,000名平民的防御行动是列宁格勒反包围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及由安德烈·日丹诺夫、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 和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负责,另外守军亦与由弗拉迪米尔·崔比斯海军上将的波罗的海舰队合作,主要参与撤出平民行动的拉多加湖舰队由V·巴拉诺夫斯基、S·V·梅尔尼琴科、P·A·特拉日宁及B·V·Khoroshikhin率领。

9月16日,勒布寻找苏军防御的薄弱部位,指挥德军从苏军第42集团军和第55集团军结合部突入苏军防御,攻占了列宁格勒以南18公里的普希城,向左迂回列宁格勒正南的普尔可沃高地,向右迂回东南的科尔皮诺。然而,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德军的进攻速度就向蜗牛爬行一样慢,其推进速度从7月份的每天5公里下降到9月一个月的不到2公里。而距希特勒规定的时间只有一天了。勒布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作最后一搏。19日,德军进攻达到高潮。德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普尔可沃高地等处发起猛攻,炮兵对列宁格勒实施连续17个小时的轰击,航空兵出动近300架次的飞机对该城进行了6个波次的轰炸。但是,列宁格勒军民顶住了德军的最后攻击,挫败了勒布的最后一搏。

更多文章

  • 列宁格勒战役双方安排:德军重兵压境试图夺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列宁格勒,苏联,德军,,列宁格勒战役

    德军方面“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勒布元帅)辖第16集团军(司令官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司

  • 列宁格勒战役简介:一场长达900天的艰苦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列宁格勒战役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 基辅战役的意义:德军持续进攻兵临首都莫斯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分析苏联红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战略上指挥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屡拒部下的正确建议,最终遭到惨败。苏联红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的“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

  • 基辅战役的战斗经过:苏军60万人被德军分割包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战役开始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失利后,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有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由西南

  • 基辅战役的背景:德军第一次面对苏军成建制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苏德战争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很快就席卷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时的全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

  • 基辅战役简介:德军包围并消灭了近百万苏联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今天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Киев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乌克兰首都基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的交汇处

  • 克里特岛战役的经验教训:英军开始扩充空降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克里特岛之战是一例空降作战成功的战例。司徒登固然是战胜者,但他所犯的重大错误在胜利的光辉下全被掩饰而遭人遗忘。初期计划中,他的部队太过于分散,犯了兵家大忌。其后纵有所修正也嫌不足,而且指挥官的底牌-预备队也显得太少了。以致于重要的初期不能获得重大的突破,使兵力损耗激增,士气也极为低落。再者,由于运输

  • 克里特岛战役双方损失:德军空降兵付出重大伤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克里特岛登陆战役历时十二天,以德军占领克里特岛而宣告结束。在战役中,德军阵亡、失踪包括第7空降师师长萨斯曼少将以下约4000人,伤10000人,共计伤亡1.4万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79架。德军唯一的空降师第7空降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伤亡超过5000人,几乎占全师的四分之三;参战

  • 克里特岛战役战斗经过:德军占岛付出惨重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5月20日凌晨二时,德军第一批伞兵在克里特岛着陆,这是空降引导小组,负责用发光信号标示空降地域,接应后续部队的空降。空降开始凌晨三时,德军第一攻击波的官兵起床,三时三十分开始登机,四时三十分运输机和滑翔机开始起飞。因为起飞机场是土质的野战机场,每次起飞都会扬起漫天尘土,所以德军预先在机场跑道上用洒水

  • 克里特岛战役计划:德军试图通过空降占领全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军,二战,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战役

    德军统帅部在巴尔干半岛的作战中并没有一个全盘计划,当德军占领希腊本土后,希特勒原准备就此结束战役,但德国空军的一些将领却在考虑以空降突击手段夺取克里特岛。这一计划最坚决的主张者是第11航空军军长斯徒登特中将,他是德国空降部队的创建者,第11航空军的建制里就包括德军当时的全部空降部队。他已经进行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