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万历时期明朝军队援朝初战平壤受挫真相(万历三大征)

揭秘:万历时期明朝军队援朝初战平壤受挫真相(万历三大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83 更新时间:2024/1/13 3:35:32

祖承训六月渡江之后平壤便宣告陷落,明军将领听了朝鲜君臣的哭诉,当即决定将收复平壤作为一个目标,以显示天兵的战斗力。

可是当祖承训整军平壤进发的时候,一路的状况让他瞠目结舌:朝鲜境内毫无秩序,负责军队、后勤、船只运输的朝鲜员几乎没有哪个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一个个畏缩不前。明朝之前素来认为朝鲜国也算是强兵之国,现在的种种情况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朝鲜军兵的低劣素质低迷的士气让祖承训更为轻视日军。战胜这样的军队,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明军在朝鲜一路跋涉,除了拖后腿的无能朝鲜官员之外,老天也开始与明军作对。半路天降豪雨,旬日不止,让全都是骑兵的明军部队行军更为艰难。

行进至七月十四日,明军前锋猝然遇敌,当即阵亡两人。刚与日军触便有军官阵亡,这给明军未来的战争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受此影响,祖承训的心情也焦躁起来。对己方能够得胜,祖承训并不怀疑,他害怕的是这场遭遇战会打草惊蛇,使得平壤日军闻而逃。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场属于他的大胜必将付之东流。就这样,祖承训满心烦乱地率军行进到了与平壤一江之隔的嘉山,随即寻来当地人询问平壤军情。

当得到日军居然还在平壤,并未撤退的消息后,祖承训这才放下心头大石,他兴奋地仰天祝祷:“贼寇居然还没逃跑,这真是老天爷送给我的大功劳啊!”欣喜之情现于面色。

获得日军的确切消息之后,祖承训随即率兵出发,以史儒为先锋,于七月十七日黎明从顺安出发直取平壤。

可是老天并不放过明军,下了几天的雨不但不停,竟然越下越大,当明军到了平壤外围之时,雨水居然漫到腹!

祖承训也是个知兵的人,明军以骑兵为,如此大雨,完全不适合骑兵突击,于是便欲撤军回顺安休整,准备待天气晴再来攻打。

如果这样,也许祖承训便可以避免一场失败,可是恰恰在此时,有朝鲜斥候将黄瑗却突然汇报说平壤城内的日军大多撤到了汉城,城内日军空虚,趁此机会,正好能将平壤城内日军一网打尽。

其实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消息,但可悲的是祖承训却信了这个消息,改变主意,决定冒大雨继续率军向平壤突击。

明军天兵的声威,原本胆畏战的朝鲜都元帅金命元也派遣了将领率三千人随其后,不遇敌的时候也能狐假虎威一番。因此明军当即从中选了五百人,以一百人为一队,分为五队作为向导,指引明军进攻平壤。而其兵马则跟随其后,作为辅助力量与日军交战。

此时平壤的形势却并非祖承训所想象的那样乐观。日军以小西行为首的第一军下辖宗义智、松浦镇信、有马晴信、大村喜前、五岛纯玄等大将,其兵力达一万八千七百人左右。

当六月十六日攻陷平壤之后,日军在这一个月内一直在稳固平壤与汉城之间的交通畅通,镇压平壤附近反抗的朝鲜人民。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日军第三军团与第六军团的部分来完成。日军在离平壤十四里的凤山筑了两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以大友义统为主将防守,立花宗茂也在附近扎营。

离凤山七里的龙泉山筑砦,以黑田长政的家臣小河传右卫门为主将防守。

龙泉山南方六里的白川城则以黑田长政为主将把守。

平壤军民于平壤城南高山上筑砦反抗日军,却被小西行长率兵荡平,并在附近也建立了砦进行防守。

虽说日军建立了如此多的城寨进行防守,看似兵力分散,但其实日军第一军团主力却一直盘踞于城中,甚至各个寨子的统兵大将也大多留于平壤。此时冒雨行军的明军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并非是一座空城,反而正向日军第一军团主力迎头撞去……

标签: 明朝军队平壤万历三大征

更多文章

  • 三月三庙会 三月三上巳节庙会的来历和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月三,庙会,上巳节

    三月三庙会:正所谓“三月三,盘古山”,所以农历三月初三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城南15公里处的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地方。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神话流传久远,据历史资料显示,泌阳至少从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拜祭活动。每年农历

  •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各地的习俗(上巳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月三,各地,习俗,上巳节

    三月三各地习俗: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si)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

  • 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上巳节是为了祭祀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月三,上巳节,

    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

  • 你所不知道的泼水节 外国的泼水节活动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泼水节,外国,活动

    外国的泼水节:泼水节,并不是只有我们中国有,在缅甸泰国等地也都是十分隆重的节日之一,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带领大家揭秘外国是如何过泼水节的呢?泰国泼水节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续3-7天。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

  •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的历史由来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泼水节,民族,简介,由来

    泼水节由来简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乐的

  •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何失败?失误太多自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之役,建文帝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何失败?明初,朱元璋遍封诸子为王,因“分封太侈”,造成易君之后藩王拥兵自重,朝廷权威不立。建文帝朱允炆面临这种困局,没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行削藩,迫使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在这场叔侄之间的较量中,身为长辈的朱棣最终胜出。朱棣能够取代朱允炆,主要原因是朱允炆在决策、用人、军事指挥上屡犯

  • 靖难之役简介 明初的靖难之役是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靖难之役,古代战争

    靖难之役简介: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因建文帝因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事件经过由农民起义领袖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

  • 明代第一悬案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靖难之役,建文帝

    明代第一悬案: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早年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后来由于朱标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长孙朱允炆为为皇太孙。让其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皇位。但是,对于朱元璋的这种安排,有一个人极为不满,他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朱棣早年随父亲东征西讨,为大明王朝的四

  • 靖难之役的影响 朱棣为何要不断追捕建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建文帝,明朝皇帝,靖难之役

    建文帝生死之谜: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因自己出身卑微,当上皇帝后,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将长子立为太子,九子、二十六子早死,其余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藩。燕王朱棣、晋王朱、宁王朱权等率兵驻守北方,抵御蒙古;周王朱、齐王朱榑等驻于内地各省,监督地方官吏。朱元璋规定,如遇奸臣专权,藩王可

  • 寒食节吃什么? 各地人们寒食节都吃什么食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寒食节,吃什么

    寒食节吃什么: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