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成祖朱棣简介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明朝皇帝列表)

明成祖朱棣简介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明朝皇帝列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532 更新时间:2024/1/3 7:09:51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番。在先后削夺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

由于洪武时期的功臣已经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轻将领挂帅。但由于朝廷的兵力强大,双方还是处在一个拉锯战的形势下。而此时建文帝的软弱就暴露了出来,由于它的一些列决策错误,加之朱棣直捣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叫杀十族。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太监的势力在永乐朝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都参与到了政治中来,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也是明朝宦官专政的祸根。

永乐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因为当时有人传说建文帝从海上逃跑了,朱棣担心建文帝会卷土重来,就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郑和下西洋去寻找。另一个原因就是朱棣为人好大喜功,当时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中心,四海都应该来朝贺,因此他派郑和下西洋去接各国的国王来朝贺,以衬托盛世。

朱棣的另一个壮举就是建造紫禁城,当时北方还不安定,随时都有战争的可能,南京距离较远,指挥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荆城,准备迁都。1416年开始修建阿北京宫殿,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而《四库全书》却有很多内容被编者修改了,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坏。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书之冠的称号。

永乐十年以后,朱棣开始了北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北争的频率越来越快。朱棣一生共发动了五次北争,除前两次有所斩获外,其余多为劳民伤财,使得刚刚恢复的经济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争时,病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终年65岁,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

明成祖朱棣的儿子

据说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1378年,死于1425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永乐十四年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宣宗亲征讨伐,高煦出降,后朱高煦及诸子相继被处死。

赵简王——朱高燧

朱高燧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儿子,生于1386年,死于1431年,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

皇子——朱高爔

朱高爔是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儿子,并未有任何加封。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

明人沈玄华在《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因此,包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内,都深信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

最普遍的观点是,朱棣的生母其实是个高丽人,李姓,封贡妃。论据是《南京太常寺志》所记:“右一位贡妃生成祖文皇帝”。史料中关于贡妃的资料很少,据说是因为生朱棣的时候早产,朱元璋认为孩子定非己出,而将其赐死。

朱棣的皇后——徐达的女儿

这位徐王妃,身体里流淌着大将徐达的血液,平常文静有加,但毕竟是将门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而此时的朱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就是这位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战甲,挽救了北平。

后来朱棣登基为帝,徐王妃自然就成为母仪天下的徐皇后。朱棣的皇位尚未做稳,急需用人之时,他选出了一个特殊的秘书班子,徐皇后为其分忧,采用夫人策略,在宫中隆重接见七位官员的夫人,这在当时是特例,是了不起的荣誉。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老爷,都对“谋反”、“谋大逆”等词神经过敏,只要听说谁“谋反”或是谋杀皇帝,不管有无行动,一经发现或仅是怀疑,也照样要无限株连,残酷屠杀之。明成祖朱棣,一生可谓杀人无数,早在起事攻打建文帝,夺位登基时就杀死不少人。

“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但为何会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痛下杀手,一下子就活剐了三千宫女?

夷十族,送教坊,手段卑鄙

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对于建文忠臣的妻女,朱棣竟把她们送进妓院、军营,让人轮奸。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

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也曾提到明成祖如何对付建文帝的旧臣:

景清剥皮,铁铉油炸,他的两个女儿则发付教坊,叫她们做婊子。

据《明史》记载,景清不但被灭族,而且“转相攀染”,到处牵连,所谓瓜蔓抄,结果整个村庄成了废墟。进入教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送到妓院。教坊是国营的妓院,可不是人待的地方,《教坊录》有这样的记录:

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右韶舞邓诚等,于右顺门里口奏: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守着,年小的都怀身,节除夜生了个小龟子。又有三岁的女儿,奉钦依由他,小的长到大,便是摇钱的树儿。又奏黄子澄的妻,生一个小厮,如今十岁也。又有史家,有铁铉家个小妮子,奉钦依都由她。

“二十条汉子守着”,是轮奸的意思,这种惩罚骇人听闻,奸后生了孩子,还得继续受罪。

邓之城《骨董琐记》曾引《南京法司记》上一段文字:

永乐二年十二月,教坊司题卓敬女杨奴、牛景妻刘氏,合无照依谢升妻韩氏例,送淇国公转营奸宿。

所谓转营奸宿,就是送到让淇国公部属各个营地,让士兵们轮奸。

心狠手辣,屠戮宫女

朱棣的大老婆徐皇后,于永乐五年(1407年)病死。徐氏死后,朱棣一直未立皇后。后宫有一位权贤妃,是从朝鲜选来的美女,美艳殊丽,能歌善舞,且善吹箫,聪慧过人,最受朱棣宠爱。不料永乐八年(1410年),权氏随朱棣率兵北征,死于归途,害得朱棣为宠妃很掉了几滴眼泪。

朱棣正为失去宠妃而悲伤之际,有宫女揭发说权氏是被吕妃串通太监和银匠用砒霜毒死的。朱棣大怒,也不细查,即下令将被告下毒的太监、银匠处死,对吕氏则采用酷刑,用烙铁直烙了一个月才死。受吕氏牵连而被杀者达数百人。

揭发吕氏毒死权妃的人也姓吕,是一位朝鲜商贾的女儿,史书称其为“贾吕”。

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准备立为皇后的宠妃王氏暴死,而恰于此时,皇宫内又有人告发贾吕、鱼氏与宦者“通奸”(宫女和宦者结为夫妻一样的伴侣,实际上没有实质上的性行为,仅仅是相互慰悦、相互照顾而已,宫内称为“菜户”或“对食”)。明朝后期的皇帝对此类事,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明熹宗甚至还亲自将宦官与宫女结为对食的。

朱棣却勃然大怒。贾吕、鱼氏惧祸,上吊自杀。

朱棣并不罢休,又兴株连之法,拘捕与贾吕亲近的宫婢,亲自审讯,看贾吕等人是否还有其他阴谋。宫婢受了酷刑,竟诬服称后宫有人要谋害皇帝。这一口供,激起朱棣嗜杀本性。于是,接连有更多的人被抓,更多人的屈打成招。百连千扯,自承“谋逆”的宫婢侍女,竟然达近三千人之多。

朱棣下令将这些从全国选来的美丽的宫女全部处以剐刑。所谓剐刑,即是凌迟处死。此刑主要用来处死“谋大逆”、“谋反”等政治犯。

行刑时朱棣亲临刑场监刑,经常还亲自操刀,残杀宫女。一位河北籍宫女受刑时斥骂朱棣:“你年老阳衰,我们宫人与宦者相悦,又有何罪!”

朱棣更加恼怒,令画工画了一张贾吕与宦官相拥图,遍示内宫,羞辱无辜的宫女之余,亦不啻自我羞辱。《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大肆屠杀宫女之际,适有宫殿被雷电击毁,宫女们暗喜,以为朱棣会因害怕上天惩罚而停止屠杀,但朱棣“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异平日”。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出兵大漠,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大内以30余宫女生殉朱棣。她们吃完饭以后,被带上殿堂,哭声震殿阁。殿堂内置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圈套中,然后撤掉小床,使她们吊死。

“永乐大帝”无改一生嗜杀气度,死了也要祸害别人。

更多文章

  • 明惠帝朱允炆简介及在位时间 朱允炆下落之谜(明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惠帝朱允炆,惠帝朱允炆,朱允炆后代,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

  • 传奇皇帝朱元璋简介及画像 朱元璋的儿子有几个(明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简介,朱元璋杀功臣,乞丐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第一个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 汉少帝刘恭简介 西汉第三个皇帝刘恭怎么死的?(汉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少帝刘恭,刘恭怎么死的,汉朝皇帝,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前190年—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汉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汉宣平侯之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佯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同时,吕雉命宫女鸩杀周美人。汉前少帝,刘姓,名恭,是西汉第一个被废的皇帝,也是西汉

  • 汉惠帝刘盈简介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及儿子是谁?(汉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惠帝刘盈,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汉朝皇后,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刘盈的人际关系图:父亲:刘邦、刘季母亲:吕雉妹妹:鲁元公主儿子:汉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后改封常山王)、轵侯

  • 汉高祖刘邦及刘邦儿子简介 刘邦立谁为太子?(汉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老婆,刘邦,刘邦简介,汉朝皇帝,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简介,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

  • 唐昭宗李晔简介 在位16年皇权衰微的悲剧性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昭宗李晔,唐朝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皇

  • 唐僖宗李儇简介 玩物丧志宦官手中的傀儡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僖宗李儇,唐朝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於懿宗死后柩前即位。时在

  • 唐懿宗李漼简介 唐懿宗实为唐朝间接的亡国之君(唐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懿宗李漼,唐朝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郓王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

  • 唐宣宗李忱简介 评价很高晚唐人称其“小太宗”(唐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宣宗李忱,唐朝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

  • 唐武宗李炎简介 开创唐朝短暂中兴的灭佛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李炎,唐朝皇帝,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