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珍珠港战役之谜 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苦肉计?

珍珠港战役之谜 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苦肉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71 更新时间:2023/12/9 22:04:42

珍珠港战役之谜: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7点55分,从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70多架飞机,分2 波次,历时2小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美军毫无戒备,美太平洋舰队除3艘航空母舰外,几乎全军覆没。死伤官兵4000多人。日本获得了短暂的战术胜利。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并肩作战。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了一句“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

珍珠港事件是至今为止美国建国以来遭受损失最大的一次来自外国军队的偷袭。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是什么原因使美国遭受到如此重大损失。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学界一直为珍珠港事件争论不休。有一种观点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摆脱国内孤立主义势力,为了使美国在纳粹德国日本法西斯全面征服欧亚大陆之前投入战争,诱使日本向美国开出了第一枪,导演了这出“苦肉计”

破译密码揭示战争警报

我们知道:战争是外交的延续。根据著名美国历史学家舍伍德在其所著的《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一书,我们了解到,美、日在珍珠港事件前外交谈判的一些细节,以及战争即将发生的一些蛛丝马迹。

1935年,美国陆军重新组建由密码专家威廉·弗里德曼领导的监听机关——信号情报处。它与随后成立的海军通信保密科被冠以“魔术”的代号。至1941年,“魔术”已能截获并破译出绝大多数日本人用九七式打字机发出的“紫色密码”外交电报。

1941年11月22日。美国海军部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外相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的电报。这份电报把野村大使递交给赫尔的照会称为日本的“最后通牒”。并说这是防止发生“某件事情”的“最后努力”,其期限为一个星期。美国海军部认为,这份电报表明,11月29日之后,美日关系中将会出现“某件事情”——也就是战争。这份电报作为急件,被送到了罗斯福总统那里。

1941年底,他们破译的秘密外交电报平均每周多达200页。这其中包括许多有关珍珠港的情报:1941年9月24日,日本海军通过外务省致电檀香山总领事馆,要求了解美军太平洋舰队军舰在珍珠港的停泊位置;11月15日,日本外务省要求驻檀香山总领事馆每周至少报告两次珍珠港美军军舰的动向;11月18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向外务省汇报了美军军舰进珍珠港后航向变化角度和从港口到达停泊点的时间;11月28日,日本外务省要求檀香山总领事馆销毁密码和密码机;12月2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用低级密码继续报告美军的一举一动……

12月6日是星期六,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海军部又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给野村大使的电报。这份电报长达14段,后来被称为“14段电报”。海军部的密码专家把它破译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政府拒绝美国政府的建议,并着重说明“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14段电报”的前13段破译出来后马上送入白宫,罗斯福读完之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很快,电报的最后一段被破译出来。它要求野村大使于1点钟整,准时将电报转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海军部认为,所说的1点钟,就是日本发起进攻的时间。破译出来的这段字又马上送入白宫,这份电报不仅表明了日本方面要不宣而战,而且给出了具体进攻时间,但美国最高当局没有采取任紧急措施,甚至也没有向前沿部队打声招呼,以至海军前哨仍处于麻痹状态之中,没有采取任何应变措施。

马歇尔无法回答问题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将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叫到了国会。他们要求参谋长解释清楚,12月7日早晨,他到底做了些什么。马歇尔边回忆着,边不紧不慢地向国会调查珍珠港事件委员会说:“12月7日的早晨,我起床之后吃早饭,翻翻星期天的报纸,骑马。几点到达作战部的,回想不起来了。一到那里,布雷登上校便给了我截获的电报,其中包括日本的‘14 段电报’。诸位可以想象得出来,电报很长,有些段落还得读两遍……”他几乎回忆出了那天早晨的每一个细节,也叙述的很详细,却始终无法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早在珍珠港事件的半个月前,美国就截获了破日本称为“最后通牒”的电报。而以后的事态表明,日本要发动突然袭击已是确凿无疑,“14段电报”不仅是又一份“最后通牒”。而且给出了日本下手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军方为什么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马歇尔回答不了这一问题。

上述资料确切说明,美国总统确信日本将与12月7日对美国发动攻击,但不知攻击何处,珍珠港是可能遭受攻击的地点之一。美国最高当局为何没有通知前沿部队,因为马歇尔没有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只能妄加推断:一种原因是疏忽大意,另一种原因就是故意。

海伦·哈曼女士披露惊人内幕

1995年9月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收到一名名叫海伦·哈曼女士的来信。她在信中称她的父亲史密斯曾向她讲述过一些关于珍珠港事件的惊人内幕,在二战时她父亲任美军后勤部副主管。她父亲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久,罗斯福总统紧急召开了一个由极少数军官参加的秘密会议。总统在会议上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高层已经预见到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命令与会者尽快准备将一批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集结到美国西海岸的一个港口,随时待命运。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禁止将会议内容向外透露,包括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红十字会的官员。面对与会官员的惊讶与不解,罗斯福解释说,只有当美国本土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投入战争。

这封信引起了很大轰动。克林顿收到信后不久,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在查阅该会1941年至1942年财政年度报告的影印件和有关国家档案时,意外发现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在珍珠港事件前一两个月曾进行过非规的人员和储备物资紧急调动。例如,在那段时间里,夏威夷分会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红十字会总部得到价值2.5万美元的医疗急救物品,同时,还通过秘密渠道接收到价值5万美元的药品和物资。

这批额外补给,在偷袭珍珠港事件后的急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11月的美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月度报告也显示,那个月夏威夷分会共接收了2534名医护人员,其中1505名是被秘密调去的临时人员。有关人员还从夏威夷红十字分会会长阿尔弗雷德·卡瑟尔的弟弟威廉·卡瑟尔的日记中发现:12月6日,夏威夷分会的全体人员奉命战备值班。

请注意:海伦·哈曼女士不是当事人,而她父亲史密斯已于1990年去世,人们无法从中得到更加详尽和更有说服力的材料。因此海伦·哈曼女士的信是不能作为珍珠港事件有关研究的直接证据的。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得到额外补给也不能直接证明海伦·哈曼女士信中内容的真实性。

也有人问:珍珠港事件可以避免吗?史学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历史没有假设”。日本在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正式发动侵华战争,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在华利益。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对日本实行了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为了夺取战略资源,尤其是石油,日本最终确定了南下战略即侵占美、英等国的殖民地东南亚。这样,美、日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美、日必有一战。日本不偷袭珍珠港,也会袭击菲律宾,或者其它。

看来珍珠港事件之谜可能石沉大海,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大白于天下。

标签: 珍珠港战役罗斯福

更多文章

  • 珍珠港战役背景 二战日本为何要偷袭珍珠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珍珠港战役,二战

    珍珠港战役背景:国与国之间不单单只有利益,还有情谊……中日全面战争暴发后,美国的主流媒体舆论一直是站在中国一边的,他们为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表示尊重与赞颂,同时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国与国之间除了利益还有道义的存在。“美国民主党的赞助国际和平,罗斯福总统的谴责法西斯,霍华德系报纸的同情中国抗日,

  • 解析珍珠港事件:罗斯福迫使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珍珠港事件,美国,日本,珍珠港战役

    尽管以罗斯福、马歇尔为首的、远见卓识的美国政治家十分清楚美国参战的意义,但他们无法改变美国当时的孤立主义情绪。对于坚持利己主义的美国人来说,为一场与己无关的战争付出损失是愚蠢的行为。不过,罗斯福还是尽自己所能做了一些有益于反法西斯事业的事情。他利用美国国家力量对人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了解法西斯

  • 谁参与了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所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井陉之战,井陉之战的影响

    井陉之战影响:韩信是中国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很多人把他视为中国第一名将。想我中华泱泱千年,名将如云,何以韩信独得其大名乎?无疑其经典战役受到后人的无限追忆,而其背水之战更是让无数后辈效仿者身败名裂,徒为人笑!关于韩信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井陉之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无数风流志士所探讨。

  • 井陉之战怎么发生的?井陉之战爆发的全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井陉之战,井陉之战经过

    井陉之战经过: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

  • 井陉之战简介 历史上井陉之战发生在何时何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井陉之战,井陉之战简介

    井陉之战: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强力诸侯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

  • 莱比锡战役拿破仑为何会失败?双拳难敌四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拿破仑,莱比锡战役

    莱比锡战役拿破仑为什么会失败?莱比锡会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莱比锡城下,战争的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组成的联军约30万人,另一方是拿破仑一世统帅的法军及莱茵联邦的军队约20万人。最后拿破仑失败,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拿破仑在吕岑,包岑和德累斯顿连战皆捷之后,终于又在莱比锡

  • 莱比锡战役双方损失如何 独战欧洲的拿破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莱比锡战役,战争

    莱比锡战役双方损失:1813年10月16—19日,在拿破仑战争的第六次反法联盟(俄国、奥地利、大不列颠、普鲁士、瑞典等国)中,双方在莱比锡地域进行的决战。因有许多民族的军队参加作战,故被称为“民族大会战”。莱比锡战役前的军事政治形势对盟国有利。因连年战争而陷于民穷财尽的法国,在军队供给和后备兵员补充

  • 莱比锡战役简介 决定拿破仑帝国命运的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莱比锡战役,战争

    莱比锡战役简介:莱比锡会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莱比锡城下,战争的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组成的联军约30万人,另一方是拿破仑一世统帅的法军及莱茵联邦的军队约20万人。最后拿破仑失败,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1812年12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回到了巴黎。1

  • 莱比锡战役的背景 莱比锡战役是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莱比锡战役,战争

    莱比锡战役的背景:1807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一个无比强大而又庄严的政治实体。拿破仑皇帝本人于1804年加冕为 “法兰西人的皇帝”,随后赢得了针对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多次在英国的号召之下联合起来对抗这个“科西嘉怪物”,却在奥斯特里茨、耶拿、奥尔斯塔特和弗里德兰被打的溃

  • 拿破仑身高多少?讲述关于拿破仑身高的有趣故事(莱比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拿破仑,人物故事,世界名人,莱比锡战役

    关于拿破仑身高的有趣故事一、我随时可以消灭这个差距拿破仑身高只有一米六几,有一次他在军中训话,有一个一米八几的将领在说小话,这人比拿破仑高一个脑袋还不止,但拿破仑很傲然地对他说了一句话:‘将军,我希望你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你和我的身高有一个脑袋的差距,但如果你不听从我的命令,我随时可以消灭这个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