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

揭秘: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1/24 2:23:29

“阉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由盛转衰直至逐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后期,宦官势力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汉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明朝初年,鉴于历史上宦官专权的危害性,明太祖曾经下诏严禁宦官干政。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些制度,埋下明代阉党专政的祸根,造就了历史上最大的宦官帝国。到了明成祖时,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后面的皇帝更加信任宦官。

明熹宗即位后,迷恋木匠活,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由一个小太监一路做到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太监,与朱由校乳母客氏狼狈为奸。魏忠贤总是趁明熹宗木工做得全神贯注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明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遂逐渐专权,诬陷忠良,网罗亲信,结成政治帮派,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他们把天启年间的政治局面弄得畸形而恐怖,后人称为“阉党专政”。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第一位提出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祯。

蓟辽总督阎鸣泰建生祠于蓟州、密云、昌平、通州、涿州、河间、保定,宣大总督张朴建生祠于宣府、大同。天启五年(1625年)赐魏忠贤“顾命元臣”印。魏广微、顾秉谦、刘志选、曹钦程、王绍徽、霍维华、阎鸣泰、贾继春、田尔耕、许显纯等大臣,将政权拱手相让,甘心沦为帮凶,道德与气节沦丧,时人讥为“门生宰相”、“魏家阁老”。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魏忠贤六十大寿,“天下督抚、总镇竞投密献、异宝、谀词。廷臣自三公、九卿……称觞者,衣紫拖金,填街塞户。金卮玉斝,镌姓雕名,锦屏绣障,称功颂德”。自此,魏忠贤的生祠不但遍布各地,而且建到了京城:工部郎中曾国桢建生祠于卢沟桥畔,巡视五城御史黄宪卿建生祠于宣武门外,顺天府尹李春茂建生祠于宣武门内:而且建到了皇帝祖坟边上:孝陵卫指挥李之才建生祠于孝陵前,河道总督薛茂相建生祠于凤阳皇陵旁。短短一年中,一共建造了魏忠贤生祠四十处,建生祠之风愈刮愈猛,魏忠贤个人崇拜的浪潮也高涨起来。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时虚度十六岁,在此之前的岁月中父亲(光宗朱常洛)没有受到太子应有的教育,作为太子的长子,熹宗所受的教育更逊一筹。但是魏忠贤却把明熹宗服侍得舒服妥帖心满意足。明熹宗因而对他信任有加,在诏旨中与魏忠贤平起平坐,动辄称“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所谓“厂臣”即总督东厂的魏忠贤)。熹宗对他的褒奖是至高无上的:“尔忠贤之念急公家,勋高磐石……故特举尔大节,载在汗青,以作楷一时,流芳百世。念尔自佐朕垂衣而治,六载于兹矣。夙兴以图,心力为悴……朕用是耳目四达,政事肇新。皆赖尔任劳任怨于一身,展经展纶于三事,苦心茂绩,轶古冠今。”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时指出:朝廷上下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上,“宫中府中(宫廷和政府)大事小事,无一不是魏忠贤专擅,即章奏之上,反觉皇上为名,忠贤为实”。有了熹宗和一大批宵小之徒吹喇叭抬轿子,魏忠贤个人崇拜决不可能发展到如此地步。魏广微、顾秉谦等内阁大臣,把政府大权拱手相让,甘心沦为帮凶与附庸,人们讥讽为“门生宰相”“魏家阁老”,造成“内外一体”“宫府一体”的局面。

1627年(天启七年)秋八月,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朱由检素来熟知魏忠贤的罪恶,自己深加戒备,魏忠贤的党羽开始恐惧了。杨所修、杨维垣先攻击崔呈秀以试探朱由检心意,主事陆澄原、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于是纷纷论奏魏忠贤。但朱由检还隐而不发。1629年(崇祯二年)二月,朱由检命大学士韩火广等人审定魏忠贤案,这才将魏忠贤的党羽尽数逐出:阉党为首的魏忠贤与客氏被判凌迟,同谋崔呈秀、魏良卿等六人被判处斩立决,勾结内侍的陆万龄、田尔耕等十九人被判秋后处斩,魏广微、周应秋等十一人被判处充军戍边,其余二百余人分别被判流放、徒刑、革职等处罚。东林党人得以进用。那些与案件有关的人日夜图谋报复。其后温体仁、薛国观之辈相继执政,他们暗中排挤正直人士,为翻案做准备。朱由检厌倦廷臣结党营私,重新又委任宦官,而魏忠贤案中的阮大铖等人更加肆无忌惮,直到大明灭亡。

标签: 明朝魏忠贤阉党

更多文章

  • 明朝阉党魏忠贤的六大功绩: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魏忠贤,功绩,阉党

    长久以来,人们对魏忠贤的看法己经脸谱化了。人们认为他操弄权柄,迫害忠良,结党营私,祸国乱政,有谋反的迹象,是宦官专权的典型。然而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我们现在对魏忠贤的看法,多来源于重新上台的东林党人的说法,很显然,这种说法不具备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崇祯元年接连发生了三次欠饷兵变

  • 明朝阉党时代: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和他的遍地生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忠贤,阉党,生祠,

    在一个皇帝、一个女人、一帮吹鼓手的推波助澜下,魏忠贤的“无上名号”愈来愈多愈来愈高,也愈来愈离奇: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对于九千岁魏忠贤似乎还不满意,因而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所谓“阉党”并非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魏忠

  • 东林党和三党及阉党之争:亡国的明朝政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林党,魏忠贤,万历,阉党

    在万历“争国本”事件中,和万历帝抗争得最强硬的那批名儒士大夫们,后来大多成了赫赫有名的东林党人,并且多是其中的中坚分子。这“东林党”在明季政治格局中,乃是不可不书的重要一笔。关于东林党形成的时间,一直有两说,一说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一说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两说的年份差距比较大。其

  • 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鸿门宴,项羽

    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中国人请客吃饭有时当不得真,历史上的鸿门宴就是这样的饭局,吃饭的想杀死被吃的,可见吃饭有风险,入座需谨慎。不过鸿门宴上项羽并没有杀掉刘邦,多少叫人有些匪夷所思。当时项羽虎视眈眈,陈兵霸上,几欲置刘邦于死地。不过刘邦很有办法,结果逃脱掉了。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

  • 鸿门宴上范增的三大失误:范增的计谋有大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鸿门宴,范增,项羽

    导读:古人年届六十一般都会卸甲归田告老还乡,这叫安享天年。可年过七十的范增还要出山帮助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打天下。真的是“有志不在年高”。而且范增老谋深算,有“善用奇计”之称,可结局因跟项羽意见不合而愤然出走,落得个病死路途耿介而死的惨剧。其实项羽还是比较尊敬范增的,“亚父”的称号即为证明。范增最终的结

  • 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论“鸿门宴”斗争谁输谁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增,张良,鸿门宴

    历史上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可谓是张良的最大对手,二人在智谋上也不相上下,只可惜项羽用人无方,再加上项羽除了他没有什么像样的谋士了,而刘邦手下还有陈平、萧何、曹参等一群人,所以范增在历史上的形象

  • 血战保国的英雄!揭秘英勇无敌的杨家将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家将

    在提到宋朝历史的时候,杨家将是不能不提到的。在历史上的杨家将远不如在小说和民间传说中那么神奇,然而杨家将三代抗敌的忠勇,确实少有人及。前面有朋友已经介绍了一点,还有朋友希望写的更详细一些,我就献上拙作。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

  • 揭秘:平凡的杨家将为何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家将,家喻户晓,英雄

    导读: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 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欧阳

  • 杨家将满门忠烈:致他们于死地的背后黑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业,辽国,潘美,杨家将

    在《杨家将》中,潘仁美被塑造成了一个跟秦桧差不多的反面角色。他公报私仇,处处陷害杨门忠将,致使杨继业战死沙场。但这是演义,不是历史。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北宋人。一开始就跟着宋太祖南征北战,忠心无二,战功赫赫。那么杨继业的死真的是潘美的阴谋吗?我们先看看当时的情况。赵匡胤死后其弟弟赵光义登基做了

  • 揭秘: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实力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家将,五千年历史,宋太宗,杨业

    五代十国时,政权更迭频繁。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北汉灭亡。北汉将领杨业也随北汉降宋。杨业本名叫杨崇贵,他年少时很受刘崇的看重,刘崇以其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30多年的战绩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