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故事 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资治通鉴故事 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4/1/17 7:17:22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必读之书。

成语《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出处:《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成语《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

成语《百废俱举》: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

成语《北门南牙》: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

成语《边尘不惊》: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

成语《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

成语《冰山难靠》: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

成语《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成语《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

成语《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

出处:《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

成语《出奇取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处:《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

成语《大有人在》: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出处:《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

成语《敦默寡言》:稳重而少言语。

出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

成语《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出处:《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

成语《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成语《富室大家》释: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访闻近来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

成语《腹心之患》:比喻严重的祸患。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

成语《高下在口》:犹言信口雌黄。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

成语《膏梁子弟》:膏:肥肉;梁:细粮;膏梁:泛指美味的饭菜。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

成语《根结盘固》: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成语《望风而逃》: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出处:《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

成语《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成语《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

成语《丝恩发怨》: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

成语《人才辈出》: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成语《轻虑浅谋》: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出处:《资治通鉴·秦纪·始皇帝二十五年》:“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虚远谋,挑

成语《请君入瓮》: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

成语《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

成语《剖腹藏珠》: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成语《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多少?诗经中优美的爱情诗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诗经,爱情诗句,诗句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多少?诗经中记载爱情的篇目众多,有爱情诗(《周南·关雎》),婚姻诗(《卫风·硕人》),弃妇诗(《卫风·氓》)。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诗经中记载的三类诗刚好就是爱情的三步曲:恋爱-结婚-维系婚姻。诗经记载爱情的诗时间跨度相当长,达600年,但是不管是题材上还是主题上对爱情的阐述都具有相同的

  • 《诗经》里的爱情诗有哪些?诗经中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诗经》,诗经爱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诗经》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时间很大,达五百

  • 红楼梦简介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红楼梦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

  • 名著《红楼梦》未解之谜多:结局成最大悬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红楼梦,古代名著,古代书籍

    导读:自《红楼梦》诞生200多年来,便以精湛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并成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然而,纵观《红楼梦》,仿佛是一座曲折幽冥的迷宫,一直存在着数不胜数的难解之谜。作者之谜——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已争论了200多年,现在公认的说法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但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在石兄《风月宝鉴》的基

  • 详细解读《红楼梦》里最美的十二位女人排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红楼梦,女人,排行

    《红楼梦》一书里,处处莺莺燕燕,仅贾府上下,便有女孩儿数百,可谓:红香绿玉、环肥燕瘦、争芳斗艳、各有千秋。然读罢此书,却发现金陵十二钗并不是容貌最美的十二位。那么,单以容貌而论,何人能排进前十二甲呢?且容我慢慢道来:第一名:秦可卿可卿乳名兼美,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钗、黛本已

  • 《世说新语》历史意义: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世说新语,古代书籍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艺术特色《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

  • 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文学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世说新语》,古代书籍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

  • 《西游记》简介 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简介: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