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文学价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34 更新时间:2024/1/17 12:57:51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如: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又如:

公孙度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

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例如: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这种任诞只是对竹的一种妙赏,以及对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又如:

晋文王功德盛大,座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

这简傲正是阮籍的可爱之处。总之,编撰者只是将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采集来汇编成书,态度倒是比较客观宽容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淡、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世说新语》虽然没有虚构,但一定有所提炼,这番提炼就是小说的写作艺术。例如关于钟会和稽康的两段故事: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文学》)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简傲》)

钟会对嵇康既仰慕又畏惧的心理,以及嵇康简傲的态度,刻划得入木三分。又如: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雅量》)

顾和的雅量,周顗的赏鉴,通过觅虱不动、既过反还,以及两人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更多文章

  • 《西游记》简介 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简介: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为何成明朝第一禁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游记,明代

    按说嘉靖都死了,追悼会也办完了,事情就完了,该他儿子出场了。如果还要接着搞总结,相信会有人说我罗嗦,天地良心,我从来不管小事,问题不闹得天翻地覆,鬼哭神嚎,是断然不会被写下来的,而这嘉靖年间的最终问题,如果不写,实在是对不起那几位光辉人物,于是我毅然决定,把这个最后的问题写完。嘉靖年间是个多事的时代

  • 疑问:《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封神演义》,古代书籍,西游记

    相关疑问一:“阐教”和“截教”道教史上并没有这两个教派,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取名出自何典,不得其详。鲁迅解释说:阐,是明的意思,“阐教”就是正教;截,是断的意思,“截教”或者就是佛教中所谓断见外道。小说中把“阐教”写成正,“截教”写成邪。二:《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封神演义》成书于隆庆、

  • 揭秘:四大名著《水浒传》人物绰号被误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水浒传,绰号,

    水浒传人物绰号:《水浒传》可以说是国人家喻户晓的名著,书中的108位好汉各有绰号,并且广为传颂。但是,其中有些好汉的绰号却一直被人们所误解,以致于以讹传讹了许多年。纵观水浒传人物绰号,虽然林林总总,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几大类:一是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如玉麒麟卢俊义;二是以人物形体之特征命名的,如赤发鬼

  •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四大名著,水浒传,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福建泉州市,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

  • 名著《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水浒传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

  • 王婆是怎么死的?水浒传中的王婆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婆,水浒,水浒传

    王婆是怎么死的?王婆是中国小说《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人物,在《金瓶梅》中扩充了《水浒传》的这段故事,王婆贪财的形象也有更深入的描写。在两部作品中均为山东清河县人,家住紫石街武大郎家隔壁,在家开一个茶坊,并兼做媒婆、接生婆等工作。她从中牵线,制造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邂逅,并唆使两人杀害了武大郎,为西

  • 谁是《水浒传》中最贞洁女人:拒官二代千里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水浒,贞洁,女人,水浒传

    谁是《水浒》中最贞洁的女人?一本《水浒》捧红了宋江等起义的好汉,一本《水浒》演绎了李师师、潘金莲一等人的风流韵事。英雄的聚义成为评书演员口中传唱的焦点,风流韵事则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话。几百年过去了,人们记住了以淫荡著称的女人潘金莲、李师师,于是人们都以为水浒中的女人都是淫荡的;但万绿丛中总有一点红,

  • 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金瓶梅,价值

    《金瓶梅》的价值:《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毛泽东很看重《金瓶梅》,曾先后五次评价过《金瓶梅》。毛泽东将《金瓶梅》定义为“谴责小说”,当作“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来读,认为《金瓶梅》不可不看,但“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借

  • 《金瓶梅》简介 一代奇书《金瓶梅》讲诉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瓶梅,简介

    《金瓶梅》简介:《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丑恶面相,有着深厚的时代内涵。一、全书描写了富商、官僚、恶霸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西门庆的罪恶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