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春节送礼风屡禁不止:进门先打点看门人

古代春节送礼风屡禁不止:进门先打点看门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2/9 23:52:46

在古代,无论你是几品的官员,春节前大多要忙着送礼收礼。表面上看着很热闹,其实内里却满是腐败之气味。

春节官员之间相互送礼,几乎成了古代官场的一种潜规则。而且这种送礼的潜规则,还不是你想送就能送得到的。在古代,下属给上司送礼打通关系,首先要打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关——看门的人。看门人虽然只是看门的,但其位置和意义却显得非重要,你想想看门人不让你进门,你又如能见到他的主子?

古代显赫人家的看门者到了春节这个时候,常常会因此赚得一大笔银子。“游观第内……鸣钟吹管……或连继日夜……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千金。”《后汉书·梁冀传》这段字记载了看门人累千金的情景,想来真是令人羡慕和惊讶。由此可见,古代送礼之风早已盛行。

周晖的《金陵琐事》主要记载明万历38年(1610)以来的金陵掌故,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其中有一段文字详细记载了明朝万历时期送礼场面之浩荡。

据说周晖除夕前一天出外访客时,只见中城兵马司衙门前聚集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每人手捧食盒,竟使道路堵塞。原来这些人都是来送礼的。送礼导致交通堵塞,这样的事情恐怕也是一种奇闻。

中城兵马司在明朝时期只是负责管理城区安全和卫生的官员,级别相当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城管类的职员。由此可见,这类小官员都有这么多人送礼,官大之人送礼的场面就更不用说了。

清朝康熙时期,朝廷为整顿春节铺浪费和腐败的现象,曾订下一纸公约,明禁送礼之风。当时大大小小官员的各家门前都张贴了这样一张公约:“同朝僚友,夙夜在公,焉有闲,应酬往返?自今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岁元旦为始,不贺岁,不祝寿,不拜客,有蒙赐顾者,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亦不答拜。至于四方亲友,或谒进,或游学,或觅馆来京枉顾者,亦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不敢答拜,统希原谅。”虽公约约束,但因为监督不足,送礼之风依然盛行。

标签: 春节节日

更多文章

  • 春节饮食文化 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春节,春节,节日

    中国春节饮食风俗,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现简述我国部分地区的饮食习俗,以飨食客:腊八粥“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

  • 封神演义的内容:《封神演义》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封神演义》,古代书籍

    历史名著《封神演义》,是一部科学幻想神话故事,成书于明代,作者许仲琳根据评话《武王伐纣》,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几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并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

  •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封神演义作者为何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作者,古代书籍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一为许仲琳撰据明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此书明本唯日本内阁文库藏一部,仅卷二有题署。卷首有邗江李云翔撰写序文,序中云: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

  • 《封神演义》简介 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封神演义,古代书籍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

  • 《金瓶梅》共描写过四次元宵节,每次宴会都写尽人间百态,刻画人性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瓶梅,元宵节

    《金瓶梅》共描写过四次元宵节,每次宴会都写尽人间百态,刻画人性本质。其中,第三次元宵节里正月十二那天,吴月娘等受邀到乔大户家吃酒,意外的将官哥与乔家的长姐结了娃娃亲,使得这场宴会变成了结亲宴,并引出了正月十五日乔家来回拜及为亲家李瓶儿做寿的会亲宴。会亲宴前,官哥被打扮了一番抱来:“头上戴着金梁段子八

  • 元宵节的诞生和改名,只因为这两个跨越2000多年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东方朔,袁世凯,元宵,,元宵节

    吃汤圆,是中国人闹元宵必不可少的庆祝方式。但是这道美食,它的名字却几经变化。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东方朔在御花园,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觉得不能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为了实现元宵

  • 你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两千年前中国就已有这个节日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在这一天人们要和家人吃汤圆庆祝团圆,因此元宵节和中秋节一样又称为团圆节。在节日过完后,代表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那么你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元宵节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随着不断的演变,吃汤圆成了现在的节日风俗。元宵节的由来每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团圆节,这一天主要活动

  • 揭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晚年元宵节如何度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清照,元宵节

    晚年的李清照是孤独的,寂寞的!这在其作品中可以窥其一角。如其著名的《永遇乐》词: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网络配图中州圣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齐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

  • 元宵节的传说 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及其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宵节,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

  • 元宵节的由来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和各地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