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晚年元宵节如何度过

揭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晚年元宵节如何度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67 更新时间:2024/1/10 21:26:28

晚年的清照是孤独的,寂寞的!这在其作品中可以窥其一角。如其著名的《永遇乐》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网络配图

中州圣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齐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适逢一个正月十五女词人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所写。上片写的是黄昏时分作者因恐“次第岂无风雨”谢绝了“酒朋诗侣”们的上门邀请。今天看起来这个理由岂不可笑?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不知当时词人的“酒朋诗侣”们是怎么想的。但是可以肯定他们若是读得这首词以后肯定是同情进而为之感伤。下片回忆“中州圣日”。

在封建时期,尤其是在“理学”统治的朝,像李清照这样多愁善感而又美丽端庄(我想应该很漂亮吧)的怀春少女,父母亲是肯定不会让其平时到处乱跑的,所以情感细腻又热爱大自然(李清照一些早年的作品有此体现,如两首著名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记溪亭日暮”)女词人倍感闺门的无聊,所以整天想着盼着“三五”元宵,以便出去放松一下,以解整日闺门生活的无聊。而如今有了出去的权利却又没有了外出的想法,为什么呢?答:“如今憔悴,风鬟雾鬓”。常年的孤独无依的生活使词人已经头白色衰,昔日的美丽容颜已经憔悴不堪。

网络配图

“怕见夜间出去”,白天就更不用说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个形象的细节描写展示出了词人行为心理上的巨大反差。词人用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谢绝了“酒朋诗侣”们的盛邀,她真的不想去吗?但为何有隔着“帘儿”听别人说说笑笑呢?这岂不是很矛盾?其实词人心理上是很想去的,但是孤独无依的生活和自身的状况使词人又没有勇气走出家门到人群中去尽情欢乐。“行为趋向”使她无法迈出家门走向热闹的人群,“心理趋向”又使她只愿隔着帘儿向外听,这种巨大的反差正是这首词感人至深的原因!

由于生活的孤独无助使词人懒于去做任何事情。早年的李清照虽然受着夫妻分离的苦楚,但是生活还算富裕,再有老公赵明诚时不时的给她寄来一封诉说相思之情的“情书”。(《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中国学史》第二版第三卷袁行霈主编)此时的词人在感到孤独寂寞时还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东篱把酒黄昏后”雅致,以此来消除心理上的孤独寂寞,虽然结果有时候会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但是词人毕竟去做了(勇于实践)。而晚年的词人已经没有了再去做那些消愁解闷的事情的勇气了。而是“怕见夜间出去”;“守着窗儿”,独自捱到天黑;“双溪泛轻舟”也只能是“也拟”(缺少实践)。

网络配图

词人李清照,由一个怀春的女孩成为了一个悲伤的女人,再由一个女人变成孤独的、年老色衰的老妇人。李清照把这一切都写在了她的著作中,尤其是晚年时创作的作品,最具痛彻人心的力量。李清照的晚年,的确很悲惨,这样的人怎能不令我们惋惜呢?

标签: 李清照元宵节

更多文章

  • 元宵节的传说 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及其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宵节,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

  • 元宵节的由来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和各地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

  • 2014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元宵节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宵节,节日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时候?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2014年元宵节是:2014年2月14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

  • 元宵节为什么要赏灯? 揭秘元宵节赏灯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宵节为什么要赏灯,元宵节赏灯,元宵节赏灯的来历,传统文化

    元宵节赏灯的由来?元宵节赏灯的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

  • 情人节的传说 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的传说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情人节,传说

    情人节的传说: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

  • 情人节的由来 西方情人节的起源及情人节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情人节,由来

    情人节的由来: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在古罗马时期,二月十四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二月十五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

  • 古代元宵节具情人节特征:未婚男女幽会谈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宵节,幽会,情人节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情人节?专家说古人喜欢在这天谈情说爱新浪微博 @玻璃瓶子是假不假:那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出门呢!今天元宵节哎~我厚着脸皮说一下今天是偶的农历生日!第一次知道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者微访(翟兰兰 实习生徐采贝):“元宵节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我才第一次听说呢!”不少网友听到这种说法,议论纷

  • 《史记》:史记的故事 史记中著名的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记》,史记的故事,古代书籍

    史记中有哪些故事——《史记》中的故事简介 史记中比较有名的故事集锦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 《史记》:史记简介 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记》,史记简介,古代书籍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

  • 满清赫舍里氏家族的起源:解密赫舍里氏的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赫舍里氏,满清姓氏,满清

    满清赫舍里氏的渊源: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赫舍里氏,又作纥石烈氏、赫舍哩氏、何舍里氏、贺舍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唐朝末期,赫舍里氏为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当时称纥石列氏。到金国时期,称女真纥石烈部,以部族名称为姓氏。赫舍里氏始祖为女真族纥石列部族人(纥石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