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

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39 更新时间:2023/12/7 5:47:26

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萧何韩信张良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终化险为夷免于难;一个是心高气傲、好大喜功、贪图富贵,随被诛灭三族,演绎出一场极其惨烈的悲剧;另一个是心怀坦诚、淡泊名利、急流勇退,后归隐山林博得善终,给世人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睿智的萧何很早就和曹参一起追随刘邦,忠心耿耿,至死不渝,而他发掘人才的本事几乎无人能及。选择并追随市井无赖刘邦,认为其必成大器,其次是看好韩信,强力推荐,所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刘邦性类曹操,功高位显的萧何曾经多次被怀疑、试探。汉十一年,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萧何帮助吕后在长乐宫杀掉了淮阴侯韩信。于是刘邦下诏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为相国的卫队。满朝文武都为萧何受到恩宠发来贺词,唯有召平前来报忧。他说:“恐怕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而阁下留守朝中,明明不必以身涉险,却无端加封阁下、为阁下增设卫队,这是由于淮阴侯韩信刚刚在朝中谋反,皇上因而有了怀疑阁下之心。增设卫队保护阁下,其实并非恩宠。希望阁下谢绝封赏,把全部家产都贡献出来资助军队建设。这样皇上必定高兴。”萧何于是谢绝封赏,大散家资,一场劫难化于无形。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时刻警惕着,没被顺境冲昏头脑,又善于接纳他人意见,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化险为夷,最终幸免于难。

对于韩信,刘邦可以说是用足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铁律,当然,一方面是刘邦故意下套,另一方面也是韩信对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作为部下,却以功要封,犯下了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如果不愿屈居人下,在手握重兵时就应该早做打算,但他心怀“妇人之仁”,狠不下心反叛,最终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诛。帝王们在任何时候都对手握重兵的将帅非常忌惮,尤其是像韩信这样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是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帝王都不会掉以轻心的。其次,韩信在打下齐鲁后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挟封他为齐王,犯了帝王大忌。试想,这种赤裸裸的言行举止,又怎能使刘邦放心?故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就立即封韩信为楚王,以满足他那颗贪婪的心。然而,好景不长,刘邦就借口游云梦泽时大会诸侯,一举将韩信拿下,后贬为淮阴侯。但他却仍不知悔悟、自省,反而对汉高祖怨恨更深,以致称病不朝,终于落得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张良是秦汉之际最出色的谋略家,也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甚得善终的人。他虽身居乱世,却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毅然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留侯张良韩国贵族后裔,秦末群雄并起,他也曾经组织队伍反抗暴秦,遇到刘邦后,两人相谈盛欢,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这才有了“约法三章”入主咸阳,鸿门宴有惊无险,刘邦后来被封汉王,有听张良之计,火烧栈道,使项羽放松了警惕,为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下了基础。楚汉战争开始前,张良从彭城再投刘邦,受封为“成信侯”,成为刘邦的军师,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平定天下。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功成名就的张良谢绝了“自择齐三万户”的封赏,选择“留”这个地方。此后就过着几乎是隐居的生活,除了在封赏功臣、建都问题上提了些意见外,就是后来保护了太子。三杰中,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功成身退,所以刘邦一直很尊重张良。

张良的做法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很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又何必要去苦苦追求呢?高处不胜寒!那些真正做得人上人的,滋味到底又如何呢?从睡梦中惊醒吧,那些一生追求名利的人!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标签: 汉初三杰张良刘邦

更多文章

  • 初汉三杰都是谁?大汉朝史上最杰出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初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精确而深刻,有一次他在酒席宴问群臣自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比自己势力大得多却失去天下又是为何?群臣的对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刘邦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

  • 挪威战役的意义:德军彻底扫除了盟军的西线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挪威,德军,戈林,,挪威战役

    挪威战役,开始于1940年4月9日,结束于1940年6月10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夺取丹麦和挪威于1940年4~6月实施的进攻战役。英法联军优柔寡断,行动迟缓,14日才开始在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中部的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登陆。因未掌握制空权,输送部队和补给的舰船遭德空军袭击。在中部登陆的

  • 挪威战役德军重要指挥官:帝国元帅戈林立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挪威,德军,戈林,,挪威战役

    戈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头目。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罗森海姆。16岁参加德国陆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15年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著名的战斗机驾驶员,到 1918 年战争结束前,担任战斗机中队长。战后复员,受聘在丹麦和瑞典当民航驾驶员。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次年加入民族

  • 挪威战役结果:德军占领挪威 巩固了北侧的防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挪威,德军,海战,,挪威战役

    在德国人心中,纳尔维克港一役是英雄式的惨败,他们还颁发了特殊勋章来纪念此事。德国海军在纳尔维克港与英国海军的两次战斗,惟一的好处是德军在纳尔维克港区域的地面部队增员了。纳尔维克战区陆军司令战争指挥负责者爱德华·迪特尔将军把逾2000名幸存海军收编起来,组成一支步兵旅。当时德军的确亟需这批由海军转为陆

  • 挪威战役战斗经过:德军为占领挪威付出惨重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挪威,德军,海战,,挪威战役

    1940年4月6日夜,由1艘袖珍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28艘潜艇和若干辅助舰艇组成的德国登陆舰队,搭载着首波登陆的1万余名士兵,在夜幕掩护下悄悄启航,驶进了波罗的海。1940年4月7日下午1时25分,英国海军部接到侦察机发来的报告:“发现强大的德国舰队正向北移动,穿越斯卡

  • 挪威战役的背景:德军试图突破英军的北海封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挪威,德军,海战,,挪威战役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是德国海军的一块心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

  • 诺门坎战役的导火索:留西柯夫叛逃引发紧张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诺门坎,日军,苏军,,诺门坎战役

    1937年至1938年的两年里,随着斯大林开展的日渐惨烈的“大清洗运动”——“苏联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四名一级指挥员杀了三名,十二名二级集团军司令员杀了十二名,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一百九十九名师长杀了一百三十六名……”,由于留希科夫的档案中有了“污点”,担心受到清洗,便很快与日本间谍进行

  • 诺门坎战役背景:日军以边境问题为由进行挑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诺门坎,日军,苏军,,诺门坎战役

    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1921中国的外蒙古宣布独立。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于日本的伪满洲国。

  • 诺门坎战役简介:日军试图进攻苏联的美梦破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军,诺门坎,朱可夫,,诺门坎战役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日本称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称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诺门罕事件。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

  • 渭南之战的历史评价:一代枭雄曹操的深谋远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渭南之战,三国,曹操

    初看起来,关中这场叛乱,是曹操没有听高柔的劝谏而导致的,是由曹操疏忽大意的错误所致。但是,后人多认为,曹操就是要逼反那些表面上遵奉朝廷,实际上是各行其政的关中诸将,为名正言顺地剿灭他们制造借口。可以说,从一开始,曹操就是有预谋的。《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开篇就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