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3年09月0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1943年09月0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2/15 13:03:53

每年九月八日是“世界新闻记者日”或“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其目的是唤起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加强团结、努力工作、认真采写真实报导、揭露战争贩子的反动面目、及时报导事件发生的真象、打击坏人坏事,保卫世界平。

九月八日为纪念捷克斯洛克氏族英雄、共产党员、新闻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纪念日。

简介

新闻记者,是指专职于新闻工作机构中从事采访报导社会上的新闻的专业从业人员。包括编辑、采访、评论人员等。中国的新闻机构最初是采编合一的。19世纪70年代开始设立专职的采访人员,最初时不叫“记者”,而称为“访员”、“访事”、“报事人”等。19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称采访人员为“记者”。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物、事实信息,一般需经过传播者选择,并借于语言、字、图像等符号载体及时传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人际交往的频繁出现从事采集与传播新闻的社会职业,并逐步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社会集团的宣传手段和舆论工具;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新闻也成为一种商品。

国际记者协会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盟国和自由国家新闻工作者联合会”。1946年6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通过决议更名为“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现有会员国120多个。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各成员国交换新闻,以自由、真实、维护和平、保护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人身安全,新闻记者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报导,不允许有诽谤性、中伤性、虚假性的报导等义务。

相关来历

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国际记协”,英文缩写“IOJ”。1946年6月由前苏联、波兰等国在哥本哈根成立。其创建任务是:帮助自由、真实地交换新闻、维护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国际谅解,捍卫人民获得真实准确新闻的权利,保护记者的权益。1947年记协二大后,11个主要西方国家退出记协,并于1952年成立了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国际记联”),分裂后的记协将总部迁到布拉格。

1958年5月,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号召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举行“国际团结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表示对因从事争取和平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而受迫害的新闻工作者的同情,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号召全世界新闻工作者定出一个团结日,把这一天的工资的全部或一部分捐作国际团结基金。“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于1958年6月26日会议,确定每年9月8日为“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简称为“世界新闻记者日”。

国际记协的活动1990年前主要受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影响。它在世界120个国家有自己的会员,并用英、法、德、俄、西5种文字出版机关月刊《民主新闻工作者》,以及《国际记协新闻通讯》。1990年,它在津巴布韦召开的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章程,发布了新的宣言。

尤利乌斯·伏契克生平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的来历,它与一起悲剧有关。换句话说,这一天是一位勇敢的新闻记者的牺牲纪念日,他坚持新闻自由,决不妥协让步,反法西斯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这位伟人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1903年2月23日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小镇([译者注]伏契克出生于布拉格斯米霍夫工业区)。他17岁时就捷克斯洛伐克革命左派所办的报纸投稿。在那之前,他12岁时,就已为父母和妹妹编写了一份叫做“斯拉夫人”的手抄本来回应一战的恐怖,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份杂志。通过这种方式,他的革命性文笔逐渐变得尖锐起来。

然后,他加入红色权利报,从那开始以笔和纸同纳粹德国斗争。最终,纳粹在六十年前的1943年9月8日失败,但他们也在同一天处死了他。后来,为纪念他逝世,9月8日被确立为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1929年,由于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捷克面对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许多工厂停工、人民失业,此时伏契克访问了前苏联,回国后,他作为一位社会主义活动者积极工作。他于1943年4月被捕、拘禁([译者注]伏契克于1942年4月24日被捕),在狱中写下《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

到目前为止,该书已被译为9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过300多个版本,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交口称赞。这是一本极富感情的文学性证词,主要是为了反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而作,伏契克在书中向全人类说:“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啊!”

为纪念尤利乌斯·伏契克,世界各地不同组织为新闻工作者制定了许多奖励,大多授那些为和平、合作和增进国家间了解而出色工作的记者们。

他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史家和评论家,他的文学工作在1939-1941年期间的捷克文学史上名列前茅。

尤利乌斯·伏契克不仅仅是以纸笔为武器的自由战士,他也是新一代新闻工作者的老师。他关于记者的声明是:从来就没有一个能站在万事之外的中立记者。这一声明对全世界的记者做出了指导,那就是,新闻应该支持人民的自由。为此,应该以ABC公式来引导新闻,A代表准确(Accuracy),B代表均衡(Balance),C代表可靠(Credibility)。具备所有这些特征的新闻、论文甚至文学作品都会受到一般大众的欢迎。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78年0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华国锋、邓小平、廖承志出席,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圆田直分别代表本国在条约上签字。条约简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或“中日友好条约”。这是继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公报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中华人民

  • 1951年09月0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是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在旧金山美国陆军第六军司令部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此条约不仅构成规定日本从属美国的法律依据,而且使美国可以在日本几乎无限制地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条约正文全名:《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英文:Treaty of Security and Safeguard

  • 1992年08月12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英语: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是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在1992年8月12日签署的关于三国间全面贸易的协议。该协议由美、加、墨三国组成,经过几年协商,在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18年12月,美国、墨西哥与加拿大领导人

  • 2000年08月12日:第一个国际青年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设立的节日。第一个国际青年节是在2000年8月12日。联合国在1999年通过了第54/120号决议,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节。国际青年节的设立为各国政府重视青年问题提供了契机。各地在国际青年日这一天,会举办演唱会、

  • 1966年09月08日:国际扫盲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所设立的。日期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与文盲现象作斗争,并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达

  • 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被发现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张爱玲,上海出世,生于1920年9月19日(张爱玲的美国绿卡、美国结婚证、死亡证上写的出

  • 2012年08月12日:世界大象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大象日于2012年设立,呼吁人们关注身处迫切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每年的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节日来源因象牙的原因,大象遭到大规模屠杀,据估计,在亚非两洲,每天有一百头大象遭到猎杀,人们割取其身体最有价值的部位,尤其是象牙。尽管国际上已经颁布过象牙交易的禁令,但却适得其反,这一禁令更加剧了象牙

  • 2015年0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Explosion accident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是一起发生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特别重大安全事故。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本次事故中爆炸总能量约为4

  • 251年09月07日:司马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

  • 2020年12月02日:吉斯卡尔·德斯坦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吉斯卡尔·德斯坦(1926年2月2日—2020年12月2日),是1974年至1981年的法国总统。2003年获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因主持起草《欧盟宪法条约》,被誉为“欧盟宪法之父”,还被称为“现代欧元之父”。2009年9月,吉斯卡尔·德斯坦出版新书《王妃和总统》,该书未售先火爆,用小说的形式曝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