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39年09月17日:约翰·拉特利奇出生

1739年09月17日:约翰·拉特利奇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23 更新时间:2024/1/7 12:19:45

约翰·拉特利奇(John Rutledge,1739年9月17日—1800年7月23日),南卡罗来纳及美国政治家、律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起草签署人之一,美国开国元勋,《独立宣言》签署后南卡罗来纳州第一任州长,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法律生涯

约翰·拉特利奇曾在伦敦学习法律并从律师业,后返回南卡罗莱那继续法律生涯,积蓄了一大笔财产、种植园和奴隶。

人物履历

1761年,他开始从政,被选入省殖民议会直至独立战争爆发。

1765年,英国加强《印花税条例》(Stamp Act),他建立委员会上书英国上议院表示反对。拉特利奇参加了第一、二届美国大陆会议,主温和。他在南卡罗来纳州政府任职并参与撰写州宪法。

1778年,保守的他因反对州宪法中的民主修正案,愤而辞去职务,曾获得“独裁者约翰”的绰号。

1779年他被选为南卡罗来纳州州长。

1782年辞职,但仍保留州议员职务。

1787年他参加了费城制宪会议,领导的细节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Detail)负责起草《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并最终签署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支持奴隶制和强大的中央政府。

1789年他被乔治·华盛顿任命为美国最高法院陪审法官至1791年。

他曾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并于1795年7月至12月担任第二届首席大法官。

他于1800年7月23日逝世,埋葬在查尔斯顿,享年61岁。

个人生活

约翰·拉特利奇生于查尔斯顿,父亲老约翰·拉特利奇(DrJohn Rutledge,Sr)是爱尔兰移民和医生,其弟爱德华·拉特利奇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

主要贡献

参加美国制宪会议,并起草和签署《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成为美国开国元勋。

担任南卡罗来纳州第一任州长,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指1787年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1789年3月4日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序言以谋求“正义”、“国内安宁”、“共同防务”、“公共福利”和“自由”,说明了制宪的目的。

第1条规定了联邦国会两院议员的产生,国会的职权以及对国会和州的权力的限制。

第2条规定了总统、副总统的产生,总统的职权范围,以及对总统、副总统和其他文职官员的弹劾。

第3条规定联邦法院的组织、职权和有关叛国罪的审理。

第4条规定州与州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州以及联邦对州的义务。

第5条规定宪法的修正程序和要求。

第6条规定涉及以前政府债务和条约的效力,以及联邦宪法、法律与州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7条规定宪法的批准程序。

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人民主权、限权政府、联邦和州的分权等原则。迄今为止,已通过了27条宪法修正案。

宪法争议

从美国宪法制定以来,学者就开始对其合法性表示怀疑。

例如历史学家约瑟夫·埃里斯就指出:美国制宪会议的成员们只拥有修改邦联条例的权限,而不能制定一部取代它的新法律,因此代表们的行为是超越权限的。在宪法表决过程中,制宪会议并没有执行邦联条例所规定的“全体一致通过”原则来通过宪法。

然而也有学者反对这种疑问。

例如宪法律师迈克尔·法里斯指出:制宪会议代表在制订修正案时并没有任权限上的限制。而且,美国宪法在实质上就是邦联条例的一个修正案。美国国会和全部十三个州都按照条例的要求进行了表决。首先,十一个州在1788年7月26日之前通过议会举行的表决会议批准了宪法草案。其次,另外两个州(北卡罗来那州和罗德岛州)尽管在起初反对宪法草案,但是最终也都举行了特别会议表决批准了宪法。因此,在表决程序上的修改已经得到了全体州的同意。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57年0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年(丁巳年)9月17日-1935年(乙亥年)9月19日),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是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航天之父。他最先论证了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近地轨道站的可能性,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

  • 1894年0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大事年表1894年9月16日,北

  • 1945年09月17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

  • 2011年09月17日:占领华尔街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有人甚至带了帐篷,扬言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要把华尔街变成埃及的开罗解放广场。示威组织者称,他们的意图是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2011年10月8日,“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呈现升级趋势

  • 2020年09月17日:李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李铎(1930年4月19日-2020年9月17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毕业于信阳步兵学校,中国著名书法家、军人。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铎认为学习书法须崇尚传统,一生临帖不辍,

  • 1932年09月16日:平顶山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平顶山惨案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对中国进行的第一场针对无辜平民的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虽然中国政府军队撤出东北三省,但是民间抗日义勇军一直在反抗日本军队。日本军队在攻击抗日武装的同时,也经常屠杀抗日根据地的中国普通民众以报复中国武装的抗日行动。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国

  • 1447年12月09日:明宪宗朱见深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朱见深原名朱见濬,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

  • 1608年12月09日:约翰·弥尔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608年12月9日,约翰·弥尔顿出生。弥尔顿的父亲是一位法律文书,家境较为殷实。他父亲虽然是清教徒,但并不像当时其他的清教徒那样呆板,他喜欢音乐,也引导弥尔顿喜爱上音乐。他还爱书如命,而年轻的弥尔顿打小就同父亲一样爱好书籍。弥尔顿的父亲还专门为他聘请了私人教师,弥尔顿刚满十岁时,就能写出一些不错的

  • 1882年12月09日:数学家李善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李善兰,原名李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逝世于1882年12月9日,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研究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现称“自然数幂求和公式”),这是李善兰也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人物生平

  • 2003年12月09日:国际反腐败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同年12月9日至11日,联合国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国际反腐败高级别会议,正式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此后,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9日确立为国际反腐败日,以纪念公约的签署和唤起国际社会对腐败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发展历史为有效预防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