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43年08月26日:拉瓦锡出生

1743年08月26日:拉瓦锡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69 更新时间:2024/1/17 22:39:00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人们普遍认为,拉瓦锡在化学上的杰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科学从定性转定量的转变。Lavoisier因发现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而闻名。他认识并命名了氧气(1778年)和氢气(1783年),并反对发火理论。

拉瓦锡(Lavoisier)帮助构建了度量体系,编写了第一份广泛的元素清单,并帮助改革化学术语。他预言了硅的存在(1787年),也是第一个确立硅的存在的人,同时确立硫只包含一种元素(1777年),而不是一种化合物。他发现,尽管物质可能改变其形式或形状,但其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法国大革命最激烈的时期,他被指控犯有税务欺诈罪,并销售掺假烟草,随后被送上断头台。

主要成就

拉瓦锡在学校是一个天才男孩。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几年之后,即1768年,他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

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还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名称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书中,拉瓦锡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著名的化学鲁伊勒教授。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为了表明守恒的思想,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C6H12O6)=二氧化碳(CO2)+酒精(C2H5OH)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拉瓦锡又撰文写到:“可以设想,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通过实验,算出它们的值。这样,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计算。我就经常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改进实验,直到获得成功。”

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燃烧原理,是他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伟大的科学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气体:氧、氮和氢的作用。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燃烧的原理。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元素”的意思。

拉瓦锡最终排除了当时流行极广的关于“燃素”的错误看法。按照那种理论,在燃烧期间,任被燃烧的物质同一种被称为“燃素”的物质相分离。“燃素”被认为是整个燃烧过程的主导者。

拉瓦锡还识别出了氮气。这种气体早在1772年就被发现了,但却被命名了一个错误的名称——“废气”(意思是“用过的气”,也就是没有燃素的气,因此不会再被用作燃烧的气)。拉瓦锡则发现这种“气体”实际上是由一种被称为氮的气体构成的,因为它“无活力”(来源于希腊语azofe)。后来,他又识别出了氢气,这个名称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拉瓦锡还研究过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从化学的观点看,物质燃烧和动物的呼吸同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定量的红磷,使之燃烧、却后又称量灰烬(五氧化二磷,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于是他又改进实验的方法:将白磷放入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钟罩里的空气用管子连接一个水银柱(注:测定空气的压力)。加热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水银柱上升。拉瓦锡还发现“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烬(P2O5)。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

他还用汞做了类似实验测得的数据也是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拉瓦锡的发现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许多人都质疑他。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但都被驳回。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7年,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

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三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

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1、简单物质,光、热、氧、氮、氢等物质元素。

2、简单的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为酸。

3、简单的金属物质,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等,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

4、简单物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等。

5、其他:以太。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005年09月26日:安倍晴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安倍晴明(公元921年2月21日-公元1005年9月26日),安倍晴明是活跃于平安时代中期的阴阳师,从镰仓时代至明治时代初期统辖日本官方重要的国家政府机构阴阳寮的土御门家的始祖。安倍晴明是位对当时处在科技与咒术最先端的“天文道”和占卜为主的“阴阳道”的相关技术有着卓越丰富知识的专家。而他的生平事迹也

  • 1789年08月26日:《人权宣言》颁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人权宣言》(即《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德国学者耶利内克(Georg Jellinek)认为人权宣言以美国的各州宪法的权利法案为蓝本,甚至“基本上是抄袭北美各州权利法案而来的”,法

  • 1849年09月26日:巴甫洛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俄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英文: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

  • 1973年08月26日:纳米比亚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1973年8月24日,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举行纪念“纳米比亚日”的特别会议,宣布每年8月26日为“纳米比亚日”(Namibia Day),以声援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英勇斗争。1973年12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批准了这一决定,号召国际社会在这一天以各种方式来支持和声援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节

  • 1974年08月26日:侯德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

  • 1980年0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全国律师咨询日,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律师制度的第一部法律,也标志着我国律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节日来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1980年颁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于1986年7月,是社

  • 2007年09月26日:世界避孕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9月26日,为世界避孕日。世界避孕日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旨在提高年青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青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孕率,改善生殖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年青人的生殖健康和性健康。发展沿革当拉丁美洲人Saludy y Mujer(CELSAM)和拜耳公司于2003年在

  • 2020年09月26日:戴元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戴元本(1928年7月31日—2020年9月2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湖南常德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戴元本于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1952年8月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南京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

  • 1991年08月26日:星空传媒正式启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星空传媒(英文:STAR;2001年前称“STAR TV”;“STAR”是公司成立初期的全称“Satellite Television Asian Region Limited”的缩写),是一家全亚洲最大的卫星电视台,于1991年8月26日正式启播,称为“卫视”,星空传媒总部设于中国香港,现时为新闻

  • 1849年09月25日:约翰·施特劳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一1849年9月25日),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1849年9月25日卒于同地。维也纳音乐家。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或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