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9年07月24日:厨房辩论

1959年07月24日:厨房辩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63 更新时间:2024/1/16 2:37:33

厨房辩论指的是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两人之间的辩论均通过了他们的口译员传达)。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的,故称“厨房辩论”。

厨房辩论的背景

1959年7月24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为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揭幕,以此作为对苏联官员访问纽约的“回拜”。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能拥有的一切。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用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果。争论正是发生在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这次辩论正值战的规模扩大期间(以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为开端,直至1960年U-2危机为止)。

厨房辩论命名缘由

这场辩论之所以被称作“厨房辩论”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辩论发生在厨房,更是因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之类,从而避免了在辩论中被迫承认美国在军事方面相对于苏联的明显劣势。

尽管赫鲁晓夫一再声称苏联人民只在意物品是否实用,对奢侈豪华的东西不感兴趣,他显然还是被厨房里五花八门的展品吓了一跳,甚至询问有没有一种机器“能够把吃的塞进嘴巴并让人咽下去”。尼克松回答说至少科技竞争比军事竞争重要得多。最后,两人都同意美国和苏联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开放。不过当最后尼克松承诺将赫氏的辩论内容原原本本地翻译成英并在美国播放时,赫鲁晓夫还是对此表示了怀疑。

厨房辩论的过程

辩论开始是他们停步在样板住宅的光洁漂亮、设备新颖的厨房的时候。尼克松说这是一所典型的美国住宅,几乎任美国工人都能住得起这样的或类似的房屋。赫鲁晓夫昂起头来表示蔑视。

赫鲁晓夫:你以为俄国人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可是事实是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在美国要得到这所房屋要有钱才行,而在我们这里,你只要生为苏联的公民就行了。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那就只有权在人行道睡觉。而你们却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奴隶!

尼克松:……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展览会使俄国人民惊讶,但是它会使他们感兴趣,就像你们的展览会使我们感到兴趣一样。对我们来说,多样化,选择权,我们有上千个不同的营造商的事实,这些就是生活的情趣。我们不愿由一个政府官员在最上头作出决定说,我们只要一种式样的房屋。这就是差别。

赫鲁晓夫(插进来说):就政治差别而言,我们永远不会一致。如果我同意你说的,我就会受到米高扬的引诱。他喜欢辣味,而我不喜欢。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意见分歧。

尼克松:谈谈我们洗衣机各有什么优点,岂不比谈论我们的火箭各有什么威力更好?你想要的不也就是这种竞赛吗?

赫鲁晓夫:(把他的大拇指顶在尼克松的前胸上):对,我们所要的就是那种竞赛,但是你们的将军说他们强大得很,能把我们摧毁掉。我们也能拿出点东西给你们看看,让你知道俄国人的精神。我们是强大的,我们能打败你们。在这方面,我们也能让你看点东西。

在放着加利福尼亚名酒的桌子旁停留时,他们作了最后的较量。赫鲁晓夫提议为“和平和废除在国外的一切军事基地”干杯。

尼克松(没有举杯):咱们只为和平干杯。

一位站在一边的俄国人:祝赫鲁晓夫同志长命百岁!

尼克松:我要为这个干杯。我们尽管不同意你的政策,但是我们愿你健康。祝你长命百岁。

赫鲁晓夫(干杯前):那你还是能活的比我长。(大笑)

赫鲁晓夫(干杯后):到九十九岁的时候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我们着什么急?

尼克松:我是名律师估计活不了这么久。

赫鲁晓夫:你是资本主义的律师,我是社会主义的律师,来亲一个。(Let's kiss.)

[两人都握手,走下舞台,还在说话。]

厨房辩论的结果

而作为赌局当事人之一的尼克松(1994年去世),有幸见证了苏联的解体,他在接受CNN采访时回顾了当年他与赫鲁晓夫打的那个赌注:究竟他们的后代会生活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还是资本主义体制下?尼克松说:当时我知道赫鲁晓夫肯定是错的,但是其实我不知道我是对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赫鲁晓夫的孙女妮娜·赫鲁晓娃(传说她与其外祖父无论是身高、体型还是面容、神情都极其相像)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选择到美国定居生活。并且,在一次应邀访华后接受采访时,她十分自然地用一口极为流利的、毫无俄国口音的美式英语说,她认为美国人最终赢了“厨房辩论”。

就这个赌局而言,在现今状态下,无疑是赫鲁晓夫败了,尼克松赢了。苏联解体并倒资本主义阵营,而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依然不动如山。两位领导人的后代生活在哪种社会下,答案似乎一目了然。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68年07月24日:歌手高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高枫(1968年7月24日-2002年9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1988年,开始录制唱片以及一些影视插曲。1991年,推出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在你走后的那一夜》。1993年,与普安公司解约,成为自由音乐人。1994年,推出第二张个人音乐专辑《天那边的爱》。

  • 1992年10月04日:阿姆斯特丹空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1992年10月4日星期日,下午2:20分,从纽约飞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的,以色列航空(ELAL Israel Airlines)的1862号波音747-258F全货机进行加油、装货。晚上6:00,这架满载着消费品和带有放射性元素的危险品的“巨无霸”客机,起飞了,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飞去。飞

  • 1997年10月04日:横井军平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横井军平(1941年9月10日-1997年10月4日)任天堂前第一开发部部长。GB之父,诞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毕业于同志社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系。横井军平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65年就职于任天堂,开发设计了Game&Watch、红白机、Game Boy、VIRTUA BOY等产品。1996年退社,

  • 1207年10月03日:辛弃疾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

  • 1985年07月24日:尧茂书触礁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尧茂书(1950年4月4日~1985年7月24日),四川省乐山市人,出生在乐山市市中区。1985年7月24日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遇难。生前尧茂书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教室摄影员,他是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人。向往长江尧茂书与长江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当他一次意外地发现中国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

  • 2006年07月24日:ATI被AMD收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ATi(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是世界著名的显示芯片生产商,和NVIDIA齐名。在1985年至2006年之间是全球重要的显示芯片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万锦,2006年7月24日被美国AMD公司以5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后成为AMD的一部分。ATi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曾

  • 1363年10月03日:陈友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杀天完将

  • 1897年07月23日:汤飞凡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曾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21年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回国,先后担作上海中央大学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19

  • 1961年07月23日: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Frente Sandin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FSLN):执政党。1961年7月23日成立,主要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为推翻索摩查军人独裁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1979年7月至1990年4月执政。2006年11月在大选中获胜,时隔16

  • 1789年10月03日:璞鼎查爵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璞鼎查爵士,Bt,GCB(Sir Henry Pottinger,1789年10月3日-1856年3月18日),英国军人及殖民地官员。他从1803年起,在印度从事殖民侵略近40年。他在英国对阿富汗战争中,被封为男爵。1841年4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鸦片战争时期的侵华全权代表,代替查理·义律,来华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