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伯虎一生困窘孤独终老

唐伯虎一生困窘孤独终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91 更新时间:2024/2/22 0:57:07

作为民间传说的宠儿,唐伯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知It名度最高的才子。他的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纵情书画、玩世不恭,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个极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穷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将他抛弃,红颜知己又先于他病死,最终孤苦终老……

江南第一才子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即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唐寅,又因属虎,字伯虎。他就是后来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颖伶俐,却不务正业,后来在家人朋友的劝诫下才发愤图强,闭门苦读,终于在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唐伯虎工于书画,善写诗词,其中又以画最为精妙。

少年时,他曾拜当时有名的画家沈周为师,因天资聪慧,画艺进步神速。沈周非常欣赏他,多次夸赞他的才华。然而唐伯虎却因此而自鸣得意,不再虚心学画。有一次,沈周与唐伯虎一起吃饭,让唐伯虎去关一下屋中的窗户。唐伯虎伸手去关,才发现这竟是沈周老师的一幅画!他大为惊叹,顿时感到惭愧无比,自此摒弃浮躁,勤奋学画。后来,他终于超越了自己的老师,成为一代名家。

有传说称,曾有一位书生拿着唐伯虎画的《对奸图》过桥,一不小心将画掉到水中,画上的对虾居然爬了出来,又落到水里。另有一户人家墙壁上挂着唐伯虎画的一幅《竹枝图》,竹枝上趴着一只纺织娘(一种植食性昆虫)。到了晚上,家里人听见虫鸣的声音,找了半天才发现是画上的纺织娘在叫。这两个传说固然玄虚,却反映了唐伯虎的画生动逼真,出神入化。

唐伯虎一生好酒,常常用自己手绘的扇子换酒钱。一次,他在西湖边的一家酒肆喝酒,结账时才发现囊中空空。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富商,唐伯虎便想将扇子卖给他换酒钱。富商拿起唐伯虎的扇子,看到上面没有题款,便鄙夷地说:“画得乱七八糟,分明是无名小辈所作,分文不值!”偏巧一位书生经过,看到扇子拍案叫绝,又见唐伯虎风度不凡,便恭敬地问:“阁下莫非就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座的酒客听见后无不惊喜万分,纷纷出高价要购买唐伯虎的扇子。那位富商也连连赔礼道歉,要以千金换一扇。最终,唐伯虎仅让书生付了酒钱,便把扇子送给他了。

唐伯虎的诗独具风格,常常以俗语、白话入诗,通俗有趣。有一次,众多秀才向唐伯虎求诗,唐伯虎不紧不慢地写了“一上”两个字,然后喝下一杯酒,又写了“一上”两个字,又喝了一杯,添上“又一上”三个字。秀才们纷纷嘲笑地说:“这也叫诗吗?”唐伯虎不动声色,提笔挥就:“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曰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写完就掷笔出门。秀才们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讲述唐伯虎才情的趣闻很多,大都出自野史和小说。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所作的《唐解元一笑姻缘》风靡一时,使唐伯虎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家喻户晓。后来,人们在这部小说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更多生动传奇的故事,例如唐伯虎点秋香等。

事实上,唐伯虎虽确有才名,但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明史》对唐伯虎的生平记载仅200余字,其余正史对唐伯虎的才华也只是笼统评价,所谓“江后南第一才子”的很多故事是无从考证的。至于民间传说唐伯虎经常出入青楼、有九个老婆等逸闻更是子虚乌有。

真实的唐伯虎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因而,他从小就苦读“四书”、“五经”、史书典籍,没过上几天逍遥生活。16岁时,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苏州城名噪一时。19岁时,唐伯虎迎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妻子徐氏。29岁时,他在乡试中考中解元,可谓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随之而来。

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参加乡试时,文章写得异常精彩,当时的主考官梁储大加赞赏。回朝后,梁储拿着唐伯虎的文章给礼部侍郎、学士程敏政过目。程敏政读完后也连连称奇。不久,朝廷举行会试,担任主考官的正是程敏政。唐伯虎与江阴富商的公子徐经一同赴京赶考,两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府上拜会。然而,徐经心术不正,趁机贿赂程敏政府上的家僮,骗来了会试的考卷。偏巧,那一年会试的题目出得极为冷僻,考生们大多答不上来,唯有唐伯虎与徐经的卷子答得入情人理、文采飞扬。据说,程敏政拿到这两份出色的答卷时,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这必是唐寅与徐经的。”此话被旁人听见,埋下了祸根。后来,有人告发考题泄露一案,皇帝听后大怒,将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打入大狱。徐经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终于支撑不住,供出买通家僮泄题一事,并招认:“得到考题后也拿给唐伯虎看了。”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此前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诏“平反”,释放程敏政和唐伯虎,并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个小官。唐伯虎引以为耻,没有上任。

唐伯虎的妻子徐氏本指望唐伯虎飞黄腾达、声名显赫,一听说他丢了官位,便心灰意冷,与唐伯虎大吵大闹一场离他而去了。科场舞弊案不仅断绝了唐伯虎的功名之路,还使他妻离家散,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半生癲狂清闲度日

弘治十三年(1500),刚出狱不久的唐伯虎对仕途彻底失望,决定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情于游历山川、吟诗作画。他乘船离开苏州,来到镇江、扬州,然后又顺长江而上到达芜湖、九江,游览了庐山等风景名胜。然后,他到黄州观看了赤壁之战的遗址,又去湖南游览了岳阳楼、洞庭湖等地,此后还頼转到过福建、浙江、安徽等地。这次周游名山大川,共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唐寅将各地美景收入眼中,为他的后半生作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正德九年(1514),明宗室宁王朱宸濠以重金延请唐伯虎到南昌为其效力。宁王的慧眼识才唤起了唐伯虎心中仅有的一点儿政治理想。思虑再三之后,唐伯虎决定接受邀请。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宁王请他的用意并不在于他的才华,而是在为谋反篡位招兵买马。陷入了政治旋涡的唐伯虎十分苦闷,无奈之下,他只好装疯卖傻,躲避杀身之祸。后来,宁王见他举止疯癫,便放他回到故里。

再次回到苏州后,唐伯虎没有谋生之路,只好靠售卖„I字画为生。凭借才子之名,唐伯虎的字画大多能卖个好价1^钱,久而久之,也就存下了一些积蓄。36岁时,唐伯虎用S^这些积蓄,在苏州城北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坞。桃花坞其实只有几间茅屋,却景色宜人,幽静清雅。唐伯虎为其取名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唐伯虎有名的《桃花庵歌》就作于此:“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还常常邀请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桃花庵小叙,对酒当歌,吟诗作賦。那段生活虽清贫却也洒脱,是唐伯虎后半生过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据野史记载,唐伯虎后半生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名叫沈九娘。沈九娘在唐伯虎穷困潦倒的时候出现,陪他共同患难,一度让唐伯虎萌生了续弦的念头。然而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死,令唐伯虎悲痛不已。后来,人们依据沈九娘的名字,竟杜撰出唐伯虎有九房妻妾,这纯属无稽之谈了。

无人来买扇头诗

“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李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唐伯虎晚年的这首诗用凄凉的笔调描绘出他穷困潦倒的生活。自仕途失意后,唐伯虎经常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他常说,自己虽无李白之才,却能深切体味李白醉酒的乐趣。酗酒使唐伯虎的身体愈发多病,又因病无法常常爲文房之宝作画,生活越来越拮据,只能靠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人的资助勉强过活。

晚年的唐伯虎没有了凌云壮志,没有了感情寄托,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悲情的人生际遇使他的思想日渐消沉,陷人了人生价值的空无。于是他开始笃信佛教,希望从禅学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并从中参悟了不少人生道理。例如,他曾写过一首《七十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词句简洁而平白,却道出了他一生的苦闷遭遇以及他悟出的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道理。

明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与几位友人一同去东山游玩,看到苏东坡的一首词中写道:“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不禁感慨万分,心生悲凉。回家后,他的身体状况更加不好,不久就卧床不起。唐伯虎料想自已时日无多,便写下了一首绝命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几天后,54岁的唐伯虎就在孤独与忧郁中死去了。

唐伯虎死后,他的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为他凑钱简单料理了后事,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祝允明为唐伯虎撰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这成为后人了解这位悲情才子的主要史料之一。

因为半生穷困,唐伯虎的字画、诗文几乎都卖掉了,散失在四面八方。到了明万历年间,有两位常熟书商因仰慕唐伯虎的才名,千方百计地搜寻他的作品,终于使唐伯虎的诗画得以流传。而他的诗文逸事也在此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被收录在《明诗纪事》及《海古今文苑》中。

《明史》评价唐伯虎说:“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的确,在后人流传唐伯虎的风流倜傥之时,是否了解到风流倜傥的背后,隐藏了一代才子怎样的悲情际遇,怎样的人生无奈……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夺权控制朝政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司马懿简介 三国魏国时期军事重臣,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士族家庭,政治家、军事家。生平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以其功著,封舞阳侯;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司马懿靠什么夺了魏国的政权

  • 司马懿家族发迹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虎啸龙吟》是从魏国司马懿为主线路去讲述不一样的三国历史,摒弃了以往以刘备、诸葛亮等为主视角的三国叙述方式,转而以曹魏阵营司马懿为主视角。 剧集除了时间线有些问题,基本上还原了三国时期发生在司马懿身边的一切事件,而且造型考究,道具真实,人物语言基本符合历史情景,算得上一部不错的历史剧。 有很多人都说

  • 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三国历史上曹操的实力是最强大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但是没有统一中国,既然曹操最终没能统一天下,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所有的专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甚至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太好色。英雄固然难过美人关,但是曹操的好色实在太过,以至于让有雄心且有能力统一中国的曹操最终没能实现抱负。 为什么

  • 和珅的老婆子女后代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大家都知道一代大贪官和珅吧,但是大家知道和珅的后代有哪些吗,其实他的后代不多并且有接都是生下不久便夭折了,只有和珅的一个大儿子活的比较久,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和珅的儿子以及合身的后代的故事。和珅的后代,两儿两女尽管和珅身边的女人多,但是他的孩子却并不多,最后也没有留下直系后代,那么和珅的后代是哪几

  • 刘邦和刘备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刘邦和刘备的比较:刘邦和刘备究竟谁更厉害?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刘邦简介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

  • 朱棣能赢朱允炆的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人家,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参加义军后从一名小卒做起,后逆袭成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马上就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可惜朱标福大命不大,很快就英年早逝。后来,朱元璋权衡利弊,将皇位传给了他最宠爱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传位于孙不传子的做法也引来大争议。要知道,除了长子朱标,

  • 关于成吉思汗的人物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关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吉思汗的画像形象,就是至今也仍众说纷纭的议论焦点之一。目前,我们在各种场合所看到的成吉思汗的画像,是一个略带慈祥,稍微臃肿的老人画像。这张画像根本就没有体现出一代天骄的刚毅和霸气,没有反应出一个征服了欧亚二州的霸主所应有的英雄气概和精神状态。很多人都对这张画像的是否就是成吉思汗

  • 二战时候德国为什么首先打波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一战后,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加剧,以及德国经济和军事的崛起。1939年,希特勒为什么选择从波兰开始,打响闪电战的第一枪?1、历史原因:但泽、波兰走廊原为德国领土 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在德国领土上划出一条宽约80公里的地带,作为波兰出波罗的海的通路,称为"波兰走廊"。又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划为

  • 德国在二战时为什么不打瑞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938年3月12日时任德国政府,为了达成所谓“德意志民族”大团结的计划,毅然出兵占领了同样是“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邻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完全被德国抱住。1940年5月,当英法密集开会讨论,如何让德国人停止扩张,并让其将吃掉的波兰吐出来之时。德国毅然在5月10日向英法联军发起猛攻,并成功于6月22日逼

  • 美军投放原子弹时,日军为何不出动战机拦截,原来都没有想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核武器在二战中真正见识到了原子弹的威力,由于当时的防空体系并不完整日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已经遭到了袭击,而近年来防空体系已经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在核武器还没有进入本土之前雷达就会检测到信号。但让人十分不解的是当初日军为何没有出动战机,对美军的轰炸机进行拦截呢?这也是日军的心酸事,因为首先日军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