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年科举考上第一名的状元,当官10年后发展怎么样?

当年科举考上第一名的状元,当官10年后发展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7 更新时间:2024/2/12 16:49:41

自从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在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之后,状元的含金量便开始不断的上升。就从考试的难易度来说,要想得到状元,必须要经过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步步的关卡,最后才能得到第一名的位置。

三年一次的会试,需要跟全国学子比拼。种种难度,一般人都熬不过来。而且,科举越往后面发展,就越注重考试过程是否公平。说到底,朝廷也希望招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果靠作弊,凭关系上位,再有难度的考试,也不过是摆设。

所以,到后来对防止考场作弊,做得非常严格,规矩也很多。考生之间,不允许私相授受,并且得互相监督。同考场学子如果发现作弊不举报,也会受到连带惩罚。招选考官时,除了身份、官职欧要求,对品行更有考验。而且,惩罚措施极为严格。

不仅是简单的罢官贬职,更有可能是杀头的死刑,甚至会株连亲友。顺治十四年,皇帝经监察官员给事中任克溥举报,发现顺天府乡试中,有严重的作弊情况。为了以儆效尤,朝廷直接杀了七名考官,并惩罚考官亲属,流放一百多人。史称“丁酉科场案”。科举难度的提高,防止作弊手段的同时进行,更能进一步提高状元的含金量。

而且,状元的数量,在整个官场比例是非常低的。以清朝为例,从顺治三年到光绪三十年,朝廷举行过112次科举。因为顺治九年跟顺治十二年时特例,同时招了满、汉两名状元。所以,这段时间内,清朝总共只有114名状元。

因为状元的含金量高,人数又较为稀少,朝廷便可以在每个状元上,倾尽更多的资源栽培。作为一甲头列,状元在殿试结束后,可以不同参加之后的朝试选拔,直接能入翰林院。

翰林院是过去培养宰辅人才的地方。入了翰林院,就等于将来拥有封建入阁的一半门票。状元入了翰林院后,就是六品官阶。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如果是举人当官,一般只能是七品知县。而且,一辈子也很难继续熬上去。

可是状元不同,朝廷是把他们往高级官员的方向培养的,将来要担当担任。以清朝史料统计,当时114名状元中,有14人升任内阁大学士,9人担任军机大臣,19人担任总督、巡抚一级的封疆大吏。其余人,也基本都是四品以上官阶。

这个级别,属于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密折的中高级官员的行列。而且,许多人考中状元时,岁数并不大。以清朝现有资料统计,岁数最大的在59岁,最小的在24岁。这个年龄区间,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起点高,精力足,状元一般都能得到很快的升迁速度。10年功夫,就可能升任高位。

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状元,虽然不能保证个个人才,但其中确实有不少厉害的人物,且在历史上,得以留下名声的人。如嘉庆二十二年的状元吴其濬。这个人不仅从政经历丰富。在福建、江西、陕西、湖广、云贵等地,都担任过巡抚、总督一级的地方官,在中央上,担任过太子洗马、兵部右侍郎、内阁大学士等职位。而且,还是个有名的科学家。

吴其濬阅历广泛,他在公务外,又写了很多书。这些书不是程朱理学,也不是道德文章、为官心得之类的内容,而是讲如何治水、对植物、矿物的记载描述。如《治淮上游论》,就是讲怎么治理洪灾频发的淮河。《滇南矿厂图略》,讲的是云贵地区的矿物。《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图考》则是专门对植物的记载。在植物记载上,吴其濬不仅很详细的留下文字,还专门去采集标本,制成图片。这是很见功底的。

当然,没考上状元的,也不一定就没有出路。如雍正年间的李卫,就是靠捐官获得官职,最后成为封疆大吏。光绪年间的左宗棠,举人出身,最后收复新疆,同样完成一番伟业。只是说状元在科举考试的选拔汇总,含金量更高一些,成材率也不低。

状元们如果可以成为高级官员,退休后,只要没有被朝廷惩罚过,就可以享受到不错的退休待遇,能领到在任时的全部俸禄。级别越高,退休后可以得到的待遇就越丰厚。这种丰厚,不仅是简单的退休高低问题。而是可以终身保障,甚至可以把这种待遇留给子孙。

如清朝时,朝廷会允许高级官员荫封子孙,给后辈留下通往仕途的捷径。对于古代很多人来说,这等于有一份可以传承子孙的铁饭碗。很多人都为此感到知足,并在争夺官职的路途上,越走越远。

还有一些官员,可能会一直担任官职,被朝廷强行留下,不让退休。如咸丰九年考中状元的孙家鼐。他在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已经以告病为理由,请求退休。但是,慈禧后来重新招孙家鼐担任礼部尚书,又升任大学士职位,无法退休。直到宣统元年,朝廷才勉强同意83岁的孙家鼐退休。而在退休不久后,孙家鼐就去世了。

标签: 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左良玉拥兵百万,崇祯自缢前他为何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左良玉,明朝,历史解密

    要说有骨气的皇帝,从秦始皇到溥仪两千多年的帝王史上,崇祯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这里的问题是,这样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皇帝,为何会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而手下的握有大量军队的左良玉却没有前来救驾?面对国破家亡,毅然赴死的崇祯1944年一月,李自成从西安称帝,然后浩浩荡荡从西安杀向北京,由于行军太过顺利,

  • 清朝的绿营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清代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绿营,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在人关期间,陆续收编了一些明朝军队。这些军队,按照明朝的编制,以营为基本单位,以绿旗为旗号,称绿营。清军人关之后,绿营分驻各地,被清朝统治者当成地方治安部队。由于绿营是明军投降部队收编而来,编制与明军相同,但明末军队的编制已经混乱,所以绿营兵的编制也比较混乱。虽然绿营以营为单位,但是各营的兵员数

  • 揭秘:南北朝对立取决于北方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1141年《绍兴和议》规定宋金边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与今天的秦岭淮河一线大致重合。而相比于划淮水而治的南宋,南明连划长江而治都达不到。在清军大举进攻下,南明各政权纷纷灰飞烟灭。那么,同样是中原王朝社稷南迁,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冲击,为何南明不能复制南宋的奇迹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1、南明朽

  • 这位帝王晚景凄凉,儿子却无限风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唐朝,历史解密

    对于开创了大唐帝国的李氏父子而言,可以说很好的诠释了对于古代的父与子之间的那种复杂关系。本身有着最亲密的关系,可是最终也在个人的利益驱使之下,变成了陌生人,甚至在最后的冰释前嫌之中,也依然逃离不了孤独终老的悲哀,可以说对于李渊的凄凉晚景,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他的优柔寡断所导致的。对于建立了大唐江山的皇帝

  • 清朝时期最强的一个衙门 皇帝都得看他们的脸上行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内务府,历史解密

    要说一个王朝最牛气的是谁,当然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了,统领百官,天下大小的事都要经过他的批准。皇帝不牛气谁牛气?可在宫中还有这么一个衙门,比皇帝还要硬气,就连皇帝碰上也没办法,还要按他的意愿办事,最典型的就是道光皇帝了,在那里碰了几次钉子也是有苦难言。这么牛气的衙门到底是什么呢?能让一国首领也败下阵来。

  • 古时候皇帝的寝宫为什么只有十平米 为什么不建大一点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宫,历史解密

    现在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往来也是越来的越频繁,而且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逐渐增多,国家发展起来,自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上来了,人们手上也有了多余的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想要自己打拼事业,所以说在那之后,国家的各种企业就开始迅速的发展,人们手头的钱也是越来越多,那

  • 南宋灭金后的报复是什么样的 金人的下场有多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宋,金国,历史解密

    南宋灭金后的报复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战乱不断,尤其是在朝代交替的时候,各方势力会纷纷起兵,希望自己可以一统天下。也就是那样的局面,即使最后北宋实现了统一,但是边境依然是会受到周围势力的侵犯,但这些势力也并没有给北宋造

  • 诸葛亮临死前对自己下葬的要求?他这么做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名字马上就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在军事、政治上他的表现令人折服,同样还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不仅脑袋聪明动手能力也极强,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便捷的东西,可以说他是忠义与智慧的化身,似乎天下事没有他不知道的。如此一代传奇人物却在临死前拜托刘禅几个要求:在他死后必须安

  • 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安的罪名都是“谋反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作为一位皇帝,他起于微末而一统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都不低。然而另一方面他铁血专断,晚年的时候大杀功臣,成为“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历来为人所诟病。虽然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是出于巩固皇权的统治需

  • 三国死得“最窝囊”的几位猛将,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重新温习了一遍《三国演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觉得在三国中有几位英雄死的确实有点“憋屈”,战士都希望可以牺牲在战场上,以牺牲在战场为荣,但是这几位英雄着实死的有点“憋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让大家也感受一下这几位英雄是不是死的很“憋屈”?首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小背景,东汉末期,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