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良玉拥兵百万,崇祯自缢前他为何见死不救?

左良玉拥兵百万,崇祯自缢前他为何见死不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7 更新时间:2023/12/8 13:24:25

要说有骨气的皇帝,从秦始皇到溥仪两千多年的帝王史上,崇祯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这里的问题是,这样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皇帝,为何会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而手下的握有大量军队的左良玉却没有前来救驾?

面对国破家亡,毅然赴死的崇祯

1944年一月,李自成从西安称帝,然后浩浩荡荡从西安杀向北京,由于行军太过顺利,不到三个月,农民军就打到了北京外围,崇祯下诏天下兵马勤王,在李自成到达北京之前,只有昌平总兵唐通因为距北京较近,来到北京驻防,结果却在阵前不战而降,北京城最后不攻而破,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选择与李自成谈和,而是选择了一个较为体面的死法,在北京煤山自缢而亡。

按理说崇祯是无缘于皇位的,只不过他继承皇位的兄长,也就是天皇帝去世时膝下无子,崇祯才捡了一个皇帝当当,成为明朝继朱棣、朱祁钰、朱厚熜之后又一位以王爷身份登上皇位的皇帝。与杀伐果断的朱棣、临危受命的朱祁钰、乃至御人有道的朱厚熜不同,崇祯这位信王资质不高、性格不够坚毅,因为不是皇储也没受到名师传授治国之道,执政时也没遇到于谦、张居正这样能匡扶大道、挽大厦之将倾的臣子辅佐,这一些列的缺陷不足,导致了崇祯执政的悲哀。

崇祯自缢只是一个结果,而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却都被忽略了,大家看到的结果很壮烈,却不知道,这个果是他自己早早就种好的。

只要崇祯南迁,就可以摆脱危局,为何崇祯迟迟不肯呢?

崇祯的用人之道是:有功不赏,做错事就找人来背锅。其实他有好多可以翻盘的机会,但是呢,他通通拱手让人,我们来说一个典型的例子。

1644年,崇祯想要京都南迁,其实当时南迁对大明是十分有利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南迁的例子,明朝时期实行双京制,南京本来就是明朝的发祥地,从北京到南京,虽然有一点消极逃避的意味,但也是战略转移。

从逃跑路线上来说,当时明朝的威胁在西北和东北,如果向东南而下,凭借长江天堑,偏隅东南,延续国祚未尝不是一种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之举。但是南迁的进程迟迟没能推进下去,说崇祯不怕死,那是扯淡,崇祯也想南迁,问题出在晚明以来的形成的内阁制度,皇权无形当中也被分割了不少,假如这个时候内阁提出南迁,崇祯点头,那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了。

当时崇祯找来了内阁首辅陈演,想让他在会议上提出迁都的建议,但陈演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第二天的会议上,崇祯问道群臣的建议时,陈演只字未提迁都的事。大臣都不傻,知道崇祯心里念的什么咒,谁提出这个逃跑方案,就等于背上了逃跑的骂名,到了南京,崇祯势必要甩锅的,那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是一车一车的。

崇祯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而且他患得患失,疑心病很重。他虽然是很勤奋,可惜用错了地方,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为何对崇祯的命令置若罔闻?

可以说在明朝末期,左良玉的军队,肩上扛起了大明江山的一角,左良玉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左良玉童年凄苦,父母早亡,他是跟着叔父长大的,也没什么机会读书,长大后便参军打仗,因为头脑灵活,善于谋略得到提升,也因为出身底层,善于与人打交道、收买人心,得到了士兵的拥戴,明朝危在旦夕的时候,左良玉的军队已经是明朝最有力的生命军了。

作为明末大将,左良玉的战斗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也并非常胜无敌的那种,他最要命的克星就是闯王李自成,每次遇到李自成,左良玉都会拼命逃窜,也不知道唱的哪出戏。

在李自成要打进北京的时候,崇祯号令天下兵马前来勤王,其中最为翘首以盼的就是左良玉,结果左良玉却磨磨唧唧,迟迟不发兵。

见此情形崇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为了劝左良玉出兵勤王,崇祯许其为南宁伯,世袭罔替,且将武昌的军权一并下放,从此我崇祯是大明的皇帝,你左良玉就是武昌的土皇帝。得此承诺,左良玉这才制定出一份出兵计划,可是这封计划书还没到京城,京城就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自杀。

面对十万火急的崇祯,左玉良为何犹犹豫豫,迟迟不肯发兵呢?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似乎左良玉是想要崇祯的好处,给他加官进爵,没有谈不拢的买卖,只有谈不拢的价钱,实际上真的不是,左良玉压根就不想救崇祯,甚至,他有点恨这个朝廷。

左良玉对明朝中央的不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武将的左良玉在明朝一直遭受来自文官集团的打压。前文已经介绍,左良玉并非文官出身,而是通过军功逐渐被提拔为将领的,而明朝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文官掌兵,我们现在熟悉的大部分明朝将领,比如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杨嗣昌等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将领,他们都是进士出身的文人,真正武将出身的人,都是备受打压的。

可以说,明朝的文官政治相比于宋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左良玉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中,对在战场上乱指挥的文官,自然是深恶痛绝。当然,这也表明了明朝文官政治的合理性,通过正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文官,对朝廷是忠心耿耿的,他们都抱着为国捐躯,必死之心的,而武将则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因此,忠君思想十分单薄,自然就不肯卖命了。

另一方面,对于掌握地方军事将领的人,崇祯一贯的选择不信任,这也是左良玉反感崇祯的重要原因,曾经左良玉也屡屡与农民军交手,为朝廷卖命,结果崇祯还对左良玉十分怀疑,在左良玉打了胜仗之后,竟然不是前去嘉奖,而是派宦官来监军。

等到清兵兵临城下的时候,左良玉前去勤王,结果左良玉还没有到京城,清军撤退了,崇祯连表示都不表示,就让左良玉哪来回哪去,当时左良玉就暴跳如雷,自古大军一动,朝廷就要给拨款,崇祯倒好,来个一毛不拔。

左良玉打了胜仗,崇祯不给升官,左良玉在巅峰的时候,拥兵三十万,官职却只是一个总兵,然而当左良玉吃了败仗之后,崇祯立即连贬左良玉三级。

在左良玉与李自成交战的过程中,左良玉也有剿灭李自成的机会,但是预感到,彻底平乱后,自己也会兔死狗烹,因此,剿匪时并不卖力。

可以说,左良玉并不看好明廷,认为明朝被推翻是迟早的事情,与其跟着不靠谱的皇帝瞎折腾,不如静观其变,等天下有变的时候,做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

总体上来说,崇祯对大臣的严苛,使得明朝将领在国破山河的时候,大多都选择了自保,真正为他卖命的,比如袁崇焕那样的,已经被他砍了。

标签: 左良玉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的绿营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清代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绿营,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在人关期间,陆续收编了一些明朝军队。这些军队,按照明朝的编制,以营为基本单位,以绿旗为旗号,称绿营。清军人关之后,绿营分驻各地,被清朝统治者当成地方治安部队。由于绿营是明军投降部队收编而来,编制与明军相同,但明末军队的编制已经混乱,所以绿营兵的编制也比较混乱。虽然绿营以营为单位,但是各营的兵员数

  • 揭秘:南北朝对立取决于北方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1141年《绍兴和议》规定宋金边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与今天的秦岭淮河一线大致重合。而相比于划淮水而治的南宋,南明连划长江而治都达不到。在清军大举进攻下,南明各政权纷纷灰飞烟灭。那么,同样是中原王朝社稷南迁,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冲击,为何南明不能复制南宋的奇迹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1、南明朽

  • 这位帝王晚景凄凉,儿子却无限风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唐朝,历史解密

    对于开创了大唐帝国的李氏父子而言,可以说很好的诠释了对于古代的父与子之间的那种复杂关系。本身有着最亲密的关系,可是最终也在个人的利益驱使之下,变成了陌生人,甚至在最后的冰释前嫌之中,也依然逃离不了孤独终老的悲哀,可以说对于李渊的凄凉晚景,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他的优柔寡断所导致的。对于建立了大唐江山的皇帝

  • 清朝时期最强的一个衙门 皇帝都得看他们的脸上行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内务府,历史解密

    要说一个王朝最牛气的是谁,当然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了,统领百官,天下大小的事都要经过他的批准。皇帝不牛气谁牛气?可在宫中还有这么一个衙门,比皇帝还要硬气,就连皇帝碰上也没办法,还要按他的意愿办事,最典型的就是道光皇帝了,在那里碰了几次钉子也是有苦难言。这么牛气的衙门到底是什么呢?能让一国首领也败下阵来。

  • 古时候皇帝的寝宫为什么只有十平米 为什么不建大一点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宫,历史解密

    现在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往来也是越来的越频繁,而且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逐渐增多,国家发展起来,自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上来了,人们手上也有了多余的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想要自己打拼事业,所以说在那之后,国家的各种企业就开始迅速的发展,人们手头的钱也是越来越多,那

  • 南宋灭金后的报复是什么样的 金人的下场有多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宋,金国,历史解密

    南宋灭金后的报复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战乱不断,尤其是在朝代交替的时候,各方势力会纷纷起兵,希望自己可以一统天下。也就是那样的局面,即使最后北宋实现了统一,但是边境依然是会受到周围势力的侵犯,但这些势力也并没有给北宋造

  • 诸葛亮临死前对自己下葬的要求?他这么做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名字马上就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在军事、政治上他的表现令人折服,同样还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不仅脑袋聪明动手能力也极强,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便捷的东西,可以说他是忠义与智慧的化身,似乎天下事没有他不知道的。如此一代传奇人物却在临死前拜托刘禅几个要求:在他死后必须安

  • 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安的罪名都是“谋反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作为一位皇帝,他起于微末而一统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都不低。然而另一方面他铁血专断,晚年的时候大杀功臣,成为“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历来为人所诟病。虽然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是出于巩固皇权的统治需

  • 三国死得“最窝囊”的几位猛将,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重新温习了一遍《三国演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觉得在三国中有几位英雄死的确实有点“憋屈”,战士都希望可以牺牲在战场上,以牺牲在战场为荣,但是这几位英雄着实死的有点“憋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让大家也感受一下这几位英雄是不是死的很“憋屈”?首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小背景,东汉末期,在这个

  • 曹操极爱才,被陈琳辱骂都不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作为混乱的一段时期,当时群雄并起,多个政权割据,众位英雄好汉就上演了一出争夺天下的大戏。曹操一代枭雄,他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到他不同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曹操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英雄,但是大部分的人认为曹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小人,尤其是他爱好人妻、盗取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