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6年06月28日:波兹南事件

1956年06月28日:波兹南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30 更新时间:2024/2/8 13:21:41

波兹南事件(波兰:Poznański Czerwiec(波兹南六月事件);英文:Poznań1956 protests(波兹南1956年抗议运动)、Poznań1956 uprising(波兹南1956年起义))是波兰人民共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因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

事件爆发于1956年6月28日,于同年6月30日结束。波兰政府的镇压行动导致了至少74人死亡,800人受伤,包括一名13岁的少年罗莫克·斯恰乌科夫斯基(Romek Strzałkowski)遭到波兰政府军的杀害。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背景

波兹南事件是1948年-1953年间波兰人民共和国模仿苏联模式所造成的恶果。这种模式就是在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指导下,实行一元化领导,同时产生了个人崇拜和种种残暴现象。在经济领域则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扩大积累比重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指标的实现给官僚的事业来了利益,但往往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的。

在经济指导思想上,波兰政府片面的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结果出现了周期性的比例失调,生产下降、倒退。在国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上,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方针,造成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市场商品紧缺。因此人民有理由认为,党只对完成指标感兴趣,而不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政治方面,波兰政府对斯大林时期犯下的错误讳莫如深。波兰党内的斯大林主义者意识到改革正在损害他们的自身利益,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削弱了他们的特权和地位,追究历史责任会使他们的不光彩的一面公诸于世,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斯大林体制所造成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民主,这些事实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积聚了不满和愤怒。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波兰社会开始解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现象得到了初步纠正,在政治方面也出现了松动。但是改革受到保守派的阻碍,进展缓慢甚至有停顿的危险,因此使人民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传出,在波兰引起极大反响,使得人民内部长期积聚的不满爆发了。

后续

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于1956年6月29日发表广播讲话,强调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国内地下分子”精心策划的挑衅活动。

1956年6月30日,波兰政府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将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费德尔斯基降职,将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征收的税款分期返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使骚乱终于平息下来。

整个7月,盖莱克领导一个党政委员会,调查波兹南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调查的结果不曾公布。1956年9月27日~10月22日,波兹南法院开庭审判罢工事件参与者,22人被判刑。

波兹南事件发生在国际博览会期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尔舍尔德正在波兰访问,许多外国客人目睹了波兹南事件,感触颇深。西方媒体则纷纷谴责波兰政府的粗暴行径。

同年10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二届八中全会,被批评为“有右倾民族主义倾”的哥穆尔卡当选为波兰中央第一书记,新改组的党中央为波兹南事件平反,释放被捕者。

哥穆尔卡说:“把痛心的波兹南悲剧说成是帝国主义特务挑起的,这种笨拙的企图在政治上是非幼稚的”、“波兹南工人抗议的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歪曲”。统一工人党二中全会的召开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为此赫鲁晓夫突然飞抵华沙。波兰统一工人党对苏联的干涉极为愤慨,双方发生激烈争论。在波兰强烈要求下,苏联最终将包围华沙的驻波部队全部撤回基地,并将担任波兰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苏联。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2年04月25日:尾崎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尾崎丰(おざきゆたか、1965年11月29日-1992年4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练马区,日本已故歌手。1983年,以专辑《十七岁的地图》及单曲《15の夜》出道。1985年,发行专辑《回归线》,并首次获得公信榜专辑周榜冠军。1988年,发行专辑《街路树》。1991年,发行单曲《I LOVE YO

  • 2013年04月24日:孟加拉塌楼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孟加拉当地时间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首都达卡郊区的一座八层建筑物倒塌。事故共造成1127人死亡,2437多人受伤。其政府宣布当地时间4月25日为哀悼日。事故简介当地时间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首都达卡郊区的一座八层建筑物倒塌。孟加拉成衣制造与出口商协会主席伊斯兰说,事发时在制衣厂工作的工人

  • 2007年05月27日:坂井泉水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坂井泉水(Sakai Izumi,1967年2月6日—2007年5月27日),原名蒲池幸子,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平冢市,日本流行乐女歌手,词作者,模特,摇滚乐队ZARD主唱。1988年,坂井泉水以蒲池幸子的本名进行模特活动。1989年,参加东映卡拉OK皇后选拔,从三千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胜。1990年

  • 1999年0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开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广州地铁1号线(Guangzhou Metro Line 1)是广州市第一条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于1997年6月28日一期工程观光试运营(西塱站至黄沙站),1999年2月16日开通二期工程运营(黄沙站至广州东站),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运营(西塱站至广州东站),标志色为黄色。广州地铁1号

  • 1881年03月28日:施今墨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施今墨(1881年3月28日-1969年8月22日),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是中医临床家,医术高超活人无数,也治愈了民间的许多疑难重症。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

  • 2016年04月25日:梅葆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2016年4月25日),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上海思南路,京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原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2016年4月25

  • 1909年05月26日:马特·巴斯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马特·巴斯比爵士(Sir Matt Busby,1909年5月26日-1994年1月20日),全名亚历山大·马修·巴斯比(Alexander Matthew Busby),出生于苏格兰南拉纳克郡,英国传奇足球教练。马特·巴斯比球员时代司职前锋,曾效力于曼城和利物浦。1945年,马特·巴斯比成为曼彻斯

  • 1972年05月26日:《反弹道导弹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反弹道导弹条约》全称《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Treaty on the Limitation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s--ABM),是苏联和美国于1972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1972年5月26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签署

  • 2020年06月28日: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于蓝(1921年6月3日-2020年6月28日),原名于佩文,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1951年,在剧情电影《翠岗红旗》中饰演红军家属向五儿。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1959年,在剧情电影

  • 1993年0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又有译称“向人体条件挑战世界日”或“世界向人体挑战日”。联合国提议的每年的5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活着、看着、想着、干着,这就是生命。”其目的就是使全人类的体能得到进一步重视,提高人类体能水平,提高对来自各方面挑战的应对能力,从而避免各种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设立宗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