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1年11月29日:苏联英雄卓娅逝世

1941年11月29日:苏联英雄卓娅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48 更新时间:2024/2/13 16:11:13

1941年11月29日,德国法西斯分子在莫斯科的鲁兹斯基区的彼得里舍沃村,绞死了18岁的少女卓娅。

卓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1923年9月13日-1941年11月29日),出生在距坦波夫州北部不远处的奥西诺维·加伊村(意为山林),是前苏联游击队员,苏联英雄(追授)。她是首位获得这一称号的苏联女性,是一个受尊敬的苏联女烈士。

卓娅简介

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涌现出很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她的名字叫卓娅·科斯莫杰扬斯卡娅。

热忱、纯洁、勇敢、聪慧的卓娅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去参加游击战争……妈妈,你也知道,当法西斯莫斯科冲来时,我们是不能袖手旁观的。”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卓娅跟一批热血青年一起于10月潜入敌后,11月底在莫斯科以西86公里的彼得里谢沃村焚烧德军马厩时不幸被捕,虽受尽折磨也不肯吐露半点秘密。

11月29日临刑时18岁的她对德国军人高喊:“你们可以把我绞死,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有两万万人,他们会为我报仇的!德军士兵们,趁现在还不晚,赶快投降。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她对村民们说:“永别了,同志们!别怕,同他们斗……为自己的人民而死,是幸福!”

为了纪念,苏联人民为她树立了雕像。卓娅雕像当时18岁的她被德军绞死时的表情一模一样。战后她和母亲、弟弟舒拉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在全线反攻时,战场上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为卓娅报仇!”

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亲自给西方面军下了一道特别命令:遇到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任官兵,就地枪毙,绝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1942年2月16日,她被苏联政府追授“苏联英雄”的这个崇高称号。

新圣女公墓

卓娅·卡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墓碑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新圣女公墓。墓碑是用深灰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雕像表现了女英雄英勇就义的最后时刻。雕像生动地表现了卓娅大义凛然、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墓碑周围鲜花怒放,墓碑的台阶上摆放着人们献给女英雄的鲜花。

卓娅墓的正对面是女英雄的弟弟舒拉和两位英雄的母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的作者柳博芙·季莫费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墓地。

纪念碑

今天,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还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它的底座上镌刻有这样一句话迹:“卓娅,人民万古流芳的苏联女英雄,1923-1941年”。而在莫斯科州鲁斯区的彼特里谢沃至今仍保留着一座为卓娅建的纪念馆。

在卓娅的故乡唐波夫州的山杨小林村的教堂里,卓娅的形象不带一丝苦难痕迹,与新圣母公墓中卓娅墓上的雕像风格截然相反。当卓娅一家生活在这里的时候,乡亲们都很尊重他们。小卓娅被人们称作是“小天使”,她无论何时都带着天真的笑容。在乡亲们心里,卓娅永远是那个带着笑容的“小天使”

在莫斯科以西约80多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安静的村落,名叫彼得里谢沃,这里就是苏联英雄卓娅就义的地方。在彼得里谢沃村路口屹立着一座卓娅的纪念碑,碑上写着苏联人民英雄卓娅永垂不朽(1923-1941)。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阪泉之战:炎黄上古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阪泉之战,促使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变革。黄帝在这场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阪泉之战以后,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的雏形,确立黄帝的领导地位,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帷幕。而炎帝败得心服口服,甘愿称臣,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战争旧址

  • 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涿(zhuō)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历史背景阪泉之战以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

  • 焚书坑儒的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起因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只是对于坑儒,史学家们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有三

  • 秦灭韩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秦灭韩之战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灭六国之战的过程中,秦军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战争。战争背景秦王嬴政在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势力之后,开始着手统一六国战争。首先从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开刀,恰巧此时韩国南阳假守腾献城投降,秦王遂任命假守腾为京师内史。战争过程秦赵两

  • 秦灭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秦灭赵之战,是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战役。战争背景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四年),秦国国君秦庄襄王去世,其子秦王政(秦始皇)继位。秦王政继位后,采纳谋臣尉缭、李斯的建议,用重金收买六国权臣,破坏

  • 秦灭魏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秦灭魏之战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的作战。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

  • 秦灭楚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秦灭楚之战或称灭楚之战,是秦王政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6年—前22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楚国和越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的作战。序幕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取十城,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楚国公子昌平君(母为秦国公主,曾任秦相国)徙

  • 秦灭燕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秦灭燕之战,是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7年—前222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的作战。战争背景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南)(参见秦灭赵之战)。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鞠武主张西与代联合,南与齐、楚结盟,北与匈奴结好,共同抗

  • 秦灭齐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秦灭齐之战,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战争介绍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战国末年,秦国军队所向披靡,一一翦除韩、赵、魏等国。齐国远离秦国,在秦军大肆兼并时,独居齐地一隅,对秦不作防

  • 2014年11月30日:棋圣吴清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2014年11月30日(农历十月初九日),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吴清源(1914—2014年),原名吴泉,是世界围棋革命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有“棋圣”之称。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居北京。早年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有“围棋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