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67年11月16日:幕府大政奉还

1867年11月16日:幕府大政奉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26 更新时间:2024/1/29 11:13:19

大政奉还(たいせいほうかん),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极为重要的时代。

背景

第二次征长战争之后,幕府已失去统治日本的能力。因此,大部份的维新派人仕都觉得日本的政治架构应重新建造,否则日本便成为一个各藩割据的分裂国家。而土佐藩的维新志士坂本龙马极力提倡“大政奉还论”,大政奉还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朝廷","设立上下两个议会",“订立宪法”等。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内丰信认为新立法机关的首长应仍然由将军担任,於是他便写了一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呈给幕府。当德川庆喜收到这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后,便一口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因为幕府可以藉著大政奉还重新掌握统治日本的权力。1867年11月10日,明治天皇答应收回德川庆喜交出的政权。

大政奉还后,朝廷下令各藩主马上前来京都共商国策,可是只有几个藩主上京,其他绝大多数的藩主都按兵不动,因为他们不太清楚大政奉还是什么一回事,以免得罪幕府。如果再这样下去,朝廷只可要求幕府暂时继续掌管政权,因为朝廷收回政权,却命令不到全国各藩主。而倒幕派的萨摩藩及长州藩认为在这情况下,只有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权,新政府才能顺利成立。

经过

1867年12月8日,萨摩藩主岛津忠义率领3000藩兵从鹿儿岛分乘4艘军舰前往京都,在此之前萨摩藩已有7000藩兵驻扎在京都,于是萨摩军的总兵力达到1万。长州藩则由藩主利内匠率领1200名诸队队员进驻大阪西方的西宫,另外又派遣1300名诸队队员进驻尾道候命。而安艺藩也派遣300名藩兵进驻京都,虽然倒幕派已经布好讨幕阵势,但是讨幕之战并没有马上发生,因为亲幕的会津藩及桑名藩也派出重兵驻守京都,加上德川庆喜亲自率领的幕府军仍留在京都市内的二条城。倒幕派不敢轻举妄动。

1867年,萨摩、长州、安艺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席卷了包括京都、大阪、横滨、江户等大城市的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14日(日本历法)他假意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明治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日本在锁国时代中所遇的对手,还是一些小国如葡萄牙、荷兰等,但是到了19世纪中叶,对手改为欧、美工业先进大国,可怕的外侮由是产生。1842年清朝鸦片战争失败,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以后,欧、美各工业强国也想以武力来打破日本闭关自守的政策。其中尤以美国希望日本开关最切;除了通商以外,尚有下列两因:

(一)美国在北太平洋上的捕鲸事业颇为发达,捕鲸船只损坏,缺乏适当的修理站;

(二)美国前来亚洲各地经商的船只,须经漫长的太平洋航线,中途缺乏加煤站;因此美国就成为第一个到日本叩关的工业强国。

1853年,美国舰队司令培理(Matthew Perry)率舰六艘,强行驶入浦贺港,要求日本开关通商。当时日本见美舰武器犀利,不敢遽然拒绝,也不愿贸然接受。日本朝野正在议论纷纷之际,培理率舰暂时离去。

翌年,培理率领更多舰只前来,鸣炮示威,且声言日本若不开关通商,即直捣江户幕府。日本鉴于清朝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得已接受美国的要求,开放下田、函馆两地为通商口岸,于是日本两百多年闭关自守之局结束,对外关系进入一个新纪元。

结果

到了1858年,日、美两国签订正式商约,日本又开放长崎、大阪等地为通商口岸,议定关税,并许美国人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等。后来俄、英、荷、法援例,也相继与日本签订类似的不平等条约。欧、美势力的侵入,也曾引起日本不少排外运动,但都遭欧、美各国武力镇压下去。日本所受欧、美各国的欺侮,与同时代的我国极为相似,情势同样是岌岌可危。

当时的日本人多怀有“尊攘夷”的思想,遭受外人陵辱之,除了群起攻击与外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江户幕府以外,“尊王攘夷”的呼声也随之大盛。当时主持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鉴于外有欧、美强国的压迫,内有爱国舆论的指摘,各地诸侯又都准备用武力来推翻幕府,他就只得在1867年自动取消幕府,还政于年轻的明治天皇,这就是所谓“大政奉还”。

庆应三年(1867年)6月9日,龙马与后藤象二郎乘藩船“夕颜”号,从长崎出发,龙马与后藤象二郎共记下8条政治主,一起完成了著名的“船中八策”:

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宜出朝廷。

设上下议政局,置议员参赞万机,万机宜决公议。

有材之公卿、诸侯及天下之人材,备为顾问,赐以官爵,宜除以往有名无实之官。

与外国交际,广采公议,新立至当之规约。

折衷古来之律令,新撰永恒之大典。

海军宜扩张。

置亲兵,使之守卫帝都。

金银货物宜与外国设平均之法。

后续

庆应三年(1867年)在“夕颜丸”上,坂本龙马把著名的“船中八策”(舟中八策‎)交给土佐参政后藤象二郎。后藤象二郎将船中八策交于幕府将军德川庆喜。6月下旬,将《大政奉还案》送西乡。1867年11月间,龙马在《船中八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政府纲领八策》。1867年11月15日夜,坂本龙马来不及看此提议的成效就在京都酱油商近江屋遭暗杀,当时正与中冈慎太郎谈话,被刺杀身亡。亦被刺的中冈慎太郎在2天后死亡。

坂本龙马死后,幕府并无意接受大政奉还的提议,德川庆喜率兵前往大阪,萨摩、长州两藩阵营再次以武力进逼,德川庆喜败退江户。直到最后,萨长阵营以西乡隆盛为代表,幕府以胜海舟为代表进行和谈,幕府时代才正式告终,庆应三年(1867年)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在二条城里举行了大政奉还的仪式,天皇颁布《王政复古令》,废除幕府,标志着日本进入明治新政府时代。

影响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了,对日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多项改革,封建体制被摈弃,引进西方的政治体制,包括了西方的法律体系以及政府体系。

此外,其他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多项改革使日本。1879年,日本强行吞并了琉球国(琉球群岛)。日本随之膨胀的野心也导致了之后的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以及日俄战争(1905年)。在这些战争中日本占领了朝鲜、台湾等多处领地。

大政奉还后,天皇按古制重新接掌政权,日人亦要从上古大和化中寻找民族主义的基础,民间出现一片复古热;但明治维新却同时大举引进西学,崇尚欧美文明。

新旧文化交替,也令文字改革呈现多元路线:学者们或提倡假名,或罗马字派,或新造文字、又或废除日语,转说英语;而罗马字派、假名派、新文字派在各自的派系内,对于应采用哪种书写方法又有分歧。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59年11月16日:百老汇《音乐之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音乐剧《音乐之声》于1959年问世,由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根据《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1965年,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将《音乐之声》搬上电影大银幕,电影荣获了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配乐等五项大奖,由此片中故事和音乐更广为世人熟

  • 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玛丽一世(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亲是亨利八世,母亲是凯瑟琳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丈夫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玛丽一世在其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死后,废黜并处

  • 1796年11月17日:叶卡特琳娜二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英译:Catherine II;港澳台译:凯瑟琳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Великая;英语:Catheri

  • 1992年11月17日:路遥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路遥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 1019年11月17日:司马光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

  • 1612年11月17日:多尔衮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

  • 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通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运河全长172.5公里,宽180米-200米,深12米-15米。运河的通航,把从欧洲到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程缩短了9000公里。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

  • 1928年11月18日:米老鼠正式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威利号汽船》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此片的问世标志着米老鼠形象的正式诞生。《威利号汽船》的出场人物相对简单,除了米奇和他的女友,还有一位粗暴的船长、一只聒噪不已的乌鸦,以及一头胸部丰腴的奶牛。此片使得沃尔特·迪斯尼的米老鼠搭乘“威利号汽船”踏上星光大道。简介米老鼠的登场,无疑预示着沃尔特·迪斯尼

  • 2003年11月18日:电竞列为体育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11月18日,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立项之后,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揭幕。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

  • 1836年11月18日:丁汝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早年曾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