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71年08月30日:卢瑟福出生

1871年08月30日:卢瑟福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4/2/29 4:52:10

欧内斯特·卢瑟福(英语: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命名。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

卢瑟福的主要成就

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放射性能使一种原子改变成另一种原子,而这是一般物理化学变化所达不到的;这一发现打破了元素不会变化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为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原子物理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由于电子轨道也就是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经典电动力学的矛盾,才导致玻尔提出背离经典物理学的革命性的量子假设,成为量子力学的先驱。

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自从元素的放射性衰变被确证以后,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手段,如用电弧放电,来实现元素的人工衰变,而只有卢瑟福找到了实现这种衰变的正确途径。这种用粒子或γ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的方法,很快就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重要手段。在卢瑟福的晚年,他已能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加速的粒子来引起核反应。

卢瑟福人物轶事

有个外号叫“鳄鱼”

卢瑟福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这个穷孩子完成了他的学业。

这段艰苦求学的经历培养了卢瑟福一种认准了目标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后来学生为他起了一个外号——鳄鱼,并把鳄鱼徽章装饰在他的实验室门口。因为鳄鱼从不回头,他开吞食一切的大口,不断前进。

摇身一变成为“化学家”

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他对自己不是获得物理学奖感到有些意外,他风趣地说:“我一个搞物理的怎么就得了个化学奖呢?”“这是我一生中绝妙的一次玩笑!”

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卢瑟福还是一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荣获诺贝尔奖的竟多达12人。19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玻尔深情地称卢瑟福是“我的第二个父亲”。科学界中,至今还传颂着许多卢瑟福精心培养学生的小故事。

是我制造了波浪

卢瑟福属于那种“性格极为外露”的人,他总是给那些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个子很高,声音洪亮,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并且极不谦虚。当他的同事评论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并总是处在科学研究的“浪尖”上时,他迅速回答道:“说的很对,为什么不这样?不管怎么说,是我制造了波浪,难道不是吗?”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这一评价。

最后一个土豆

1895年,在农场挖土豆的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被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卢瑟福接到通知书后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啦!”

身后哀荣

卢瑟福的实验室被后人称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幼儿园”。他的头像出现在新西兰货币的最大面值——100元上面,作为国家对他最崇高的敬意和纪念。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51年08月30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1951年8月30日美国与菲律宾在华盛顿签订的条约,于1952年8月27日正式生效,有效期无限。条约共8条,其精神为美国与菲律宾的集体防御制度,在太平洋海域对任一方领土与对其在太平洋的军队、船舶或飞机的武装攻击,两国将依约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2019年3月5日,菲律宾国防部

  • 2005年08月30日:傅彪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傅彪(1963年9月27日-2005年8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临西县,内地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华社会大学电影艺术系表演专业。1982年考入铁路文工团的话剧团。1984年参演《北国红岛》开始正式出道。1994年参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巧遇张艺谋后就读“张艺谋学校”。1997年出演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

  • 2016年08月30日:马克·吕布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马克·吕布(Marc Riboud),男,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1957年起多次访问中国,留下很多经典照片。1957年发表了报道中的第一张图片,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

  • 1920年09月30日:张爱玲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

  • 214年08月29日:庞统中箭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庞统(179年2月19日-214年8月29日),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 1938年09月30日:唐绍仪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校长,还是复旦大学的创办人。唐绍仪自幼到上海读书。同治十三年(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光

  • 1842年0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 1941年0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под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1941年9月-1942年1月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

  • 1955年08月29日:洪深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字浅哉,号伯骏,曾用笔名庄正平、乐水、肖振声等。民国时期导演、剧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清朝文学家洪亮吉之后,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16年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戏剧训练班,1922

  • 1949年0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