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101年08月24日:苏轼逝世

1101年08月24日:苏轼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14 更新时间:2024/3/21 1:06:4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人物评价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

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西夏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215年09月23日:孛儿只斤·忽必烈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

  • 1942年08月24日:东所罗门群岛海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942年8月24日至25日,美日双方海军在瓜岛东南海域展开了瓜岛战役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海战,美军称之为"东所罗门群岛海战",日本称之为“第二次所罗门海战”。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美日海军之间的继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后的第三次航母对决。战争过程8月23日凌晨,弗莱彻的舰队到达瓜岛以东海域,随即被日军1

  • 1459年09月23日:布洛希思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布洛希思之役(Battle of Blore Heath),又称布洛尔荒原战役,是蔷薇战争中的第一场主要战役,爆发于1459年9月23日,斯塔福德郡的布洛希思。这场战役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一次,但已为英国的内战揭幕。部署1459年9月23日,约克公爵在英格兰西北部登陆。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四个儿子,爱德

  • 1966年0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

  • 1740年09月23日:后樱町天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后樱町天皇(ごさくらまちてんのう,1740年9月23日—1813年12月24日),日本第八位女天皇,是樱町天皇第二皇女,母亲为女御二条舍子(青绮门院)。名智子,幼名以茶宫,后来又改为绯宫。樱町天皇只有二女一子,其中长女盛子内亲王还没长大便夭折,皇子则是后来的桃园天皇。但桃园天皇才二十二岁便过世,他的

  • 1939年09月23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

  • 2001年08月24日:越洋航空236号班机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越洋航空236号班机是越洋航空在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和葡萄牙里斯本机场之间的航班。在2001年8月24日,由机长罗伯特·皮切(Robert Piché)和副机长Dirk DeJager驾驶的236号班机,于大西洋上空漏尽燃料并失去动力,后来成功以滑翔方式降落在亚速尔群岛,无人死亡,并打破了民航

  • 1991年09月23日:包玉刚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包玉刚(1918年11月10日-1991年9月23日),名起然,浙江宁波人。华人世界船王。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

  • 2005年09月23日:白方礼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白方礼(此姓名是户口本上的正确写法,“白芳礼”属于错别字)(1913年6月17日—2005年9月23日),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2005年

  • 1874年09月22日:甲戌风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甲戌风灾发生在1874年9月22日(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农历八月十二日)至24日。当年一连三日,一个强烈台风横过珠江口,先后吹袭香港及澳门,远至广州亦受灾害。港湾内大小船只纷纷沉没,岸上的房屋成片倒塌,花王堂受电击起火,火光冲天,烧毁大量的房屋。在香港,台风造成2,000余人死亡,成为香港有记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