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打高句丽,为何杨坚打,李世民李治打,杨广不惜亡国也要打?

打高句丽,为何杨坚打,李世民李治打,杨广不惜亡国也要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908 更新时间:2024/1/14 2:12:26

那么,这四位皇帝,为一定要与高句丽较劲,为何感觉不灭掉高句丽,他们就像寝食难安呢?

(隋帝画像)

我们先来看看四位皇帝攻打高句丽的情况。

隋文帝和高句丽打,败得很惨。《资治通鉴》记载:“师还,死者什八九。”也就是说,十之八九被打死了,由此可见,隋文帝败到哪种程度。

隋炀帝上台以后,不服,发动了一系列与高句丽的声势浩大的战争。隋炀帝先后三次征讨高句丽,第一次就动用了兵力一百一十多万人。这还是兵力,参与后勤保障的,可以说不计其数。《资治通鉴》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就是说人多地挤满了路,而且是白天晚上都有人在走。路上死了的人一个个堆叠在一起,满路都是污臭的味道。

可见,隋炀帝为了征讨高句丽,发动的人之多,手段之粗暴,境况之惨烈,都是空前绝后的。

实际上,从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开始,老百姓就因为不满,全国各地爆发了不少农民起义。但是,隋炀帝根本就没有当回事,还要继续征讨高句丽。征讨了第二次,又征讨了第三次。最终,由于穷兵黩武、横征暴敛,隋炀帝没有把高句丽灭掉,反而自己的国家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诸侯造反给灭亡了。

(隋炀帝画像)

唐太宗上台以后,十分注意自己不要重蹈隋炀帝的覆辙,避免二世而亡。但是,他依然不忘打高句丽。而且他还为自己征讨高句丽狡辩,说:“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他的意思是说,兴兵前往征讨高句丽,都是老百姓自愿的。本来只征集十个人,却有一百个人自愿来参加;本来只征集一百个人,却有一千个人自愿来参加。

唐太宗打高句丽,虽然胜利了,但是代价也不小,以至于连他自己都不满意。还感叹说,如果魏征还活着,绝对不会让他干打高句丽的事情。说是这么说,但打高句丽这事,他丝毫不含糊。

唐高宗政治上比较平庸,很多政务都要仰仗武则天。但奇怪的是,在攻打高句丽上一点儿也不含糊。而且他在攻打高句丽上,也是四个皇帝中成就最高的。最终,高句丽被灭,高句丽百姓,有些被强行迁入中原内地,有的逃跑去与突厥融合,只有少数还留在原地。由此,高句丽灭亡。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隋唐的皇帝们,一定要把高句丽打趴下为止。

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原国家不允许强邻环伺。

(唐太宗画像)

中国古代中原国家和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之间,是一种朝贡关系。周边的少数民族国家,会奉中原国家为宗主国,他们则成为宗主国的藩属国。如果是这样,那么古代社会将非平稳。

但是,这种朝贡体系,只有在中原国家十分强大,以及周边少数民族国家比较弱小的情况下才会成立。如果中原国家比较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很强大,则周边少数民族国家肯定不服,两国之间必然发动战争。

这种战争,首先是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中原国家挑战。中原国家自然要应对,并给予打击。

隋唐之前是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这些国家都比较弱小,高句丽因此发展起来。但隋唐建立后,中原国家就成了统一的强大国家,自然不允许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强大。因此,要对高句丽进行猛烈打击。这种打击,和秦汉时期打匈奴,是一样的道理。当年汉朝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强大起来以后,就是对匈奴一阵穷追猛打,不把匈奴打得“远遁”,决不罢休。

当然了,隋唐之所以一定要打高句丽,还有一个原因,是高句丽所在的辽东,和匈奴、突厥等民族所在的漠北及河西是不一样。漠北与河西从来就不太平,而辽东则从来都比较稳定,至少在隋唐以前,基本上没有强大过,也没有试图侵扰中原国家。因此,中原国家对高句丽的强大,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不把他打下去,那口气就顺不过来。

标签: 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惨败后,刘备人生最后十个月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都督吕蒙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动了江陵之战,通过白衣过江将关羽杀了个措手不及。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遂被东吴重重包围,关羽突围不成被生擒。因誓不投降,同年底关羽为东吴斩杀。关羽的死无疑成了蜀国全面向东吴宣战的充分借口,于是蜀国国主刘备不顾朝臣的一致反对,发兵七万亲征东吴

  • 汉武帝最喜欢太子刘据,为什么把他逼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据,汉朝,历史解密

    大汉天子刘彻,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年轻的时候文韬武略,清正爱民,努力上进,德才兼备。当时的他很受老百姓的爱戴,古代曾经有好多人都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可是自古帝王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不管他在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博学多才,忙于政务,体恤民情,可是一旦到了晚年,他们就变得肆意妄为,对朝中大事

  • 令人向往的西周,凭什么可以长期独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历史解密

    西周的难题西周令人向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留给我们一片云山雾罩。西周之后的时代,留下很多记录,拿东周来说,至少有“春秋三传”、《战国策》和《国语》这些,外加诸子丰富的言论。再往后,就更不用说了。但西周不一样,西周不是没有记录,《尚书?周书》里基本都是关于西周早期的,还有一本《逸周书》,当然《诗经》

  • 左慈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曹操一定要弄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献帝昏聩无能,内外大事都是曹操独断专行,还封曹操为魏王。这时孙权刚好和曹操讲和,得知这个消息后打算给曹操送四十担柑子。左慈知道这个消息后想戏弄曹操,将柑子都变成了空心的,然后乘机劝曹操停止战争,莫让百姓生灵涂炭。这种观点与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理念背道而驰,自然是两者只

  • 皇宫中没有厕所 那么妃子们想方便的时候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宫,妃子,历史解密

    说没有一间是假,据说清乾隆帝为了方便曾盖了三间厕所。一处是在乾隆母亲崇庆皇太后寝宫附近,一处是在皇太后看戏的附近,一处是在自己书房附近,不过里面没有设茅坑。袁世凯称帝的时候,曾在新华门外修了一间厕所,这是风水先生为了破解他的家族男人活不过52岁这道坎而建的,实用性不大。不管怎么说,皇宫后院嫔妃动辄上

  • 裴矩:隋朝对西突厥的关系上起过很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裴矩,晋朝,历史解密

    裴矩在隋朝对西突厥的关系上起过很大作用。隋朝大业年间,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处境很是不利,从前臣服的国家开始反叛,铁勒部这时力量也逐渐强盛,对处罗可汗发起连续进攻。裴矩得知这一情况,便给隋炀帝出了个主意,利用处罗可汗的母亲向氏对西突厥发动外交攻势。原来处罗可汗的父亲泥利可汗娶的是汉人妻子向氏,泥利可汗死后

  • 揭秘:清朝寡妇要改嫁必须经过哪些程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钳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鼓励女子守节,惩罚改嫁的寡妇。《大清律例·户律·户役》明确规定:“妇人夫亡……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寡妇改嫁后,她将丧失所有的财产处置权,相当于净身出户。对于守节的寡妇,《大清律例》则规定:“听其

  • 悲情皇后:司马令姬入宫一年就被废,后改嫁给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令姬,南北朝,历史解密

    《独孤天下》已经终结,但剧中那些可歌可叹的女子命运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杀伐决断、堪比男儿的明敬皇后独孤般若,谋算一生、不死不休的元贞皇后独孤曼陀,聪敏柔善、爱憎分明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那个女子普遍命运凄惨、就连贵为皇后都不能自主地掌握命运的时代,还有一名悲情

  • 乾隆后宫当中的“朝鲜宠妃”,生育四子,封皇贵妃,43岁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从努尔哈赤时期满汉一家这样的理念就存在了。皇太极之后的清朝皇帝的后宫不知有多少汉人的宠妃呢?但是独独鲜为人知的是乾隆后宫之中还有一个朝鲜的妃嫔,并且还十分受宠呢?她就是淑嘉皇贵妃金氏。从金氏的境遇来看,这个女子一生可以说很幸运了。淑惠皇贵妃的祖先是朝鲜人,在清朝初期归顺在汉军旗下。金氏的父亲在朝中也

  • 为了让百姓所受压迫减轻,汉景帝实行了什么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景帝,西汉,历史解密

    刘启,即汉景帝,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嫡长子,他与父亲汉文帝一起缔造了“文景之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文景之治这段时间里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而文景之治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在汉景帝在位期间,老百姓所受压迫显著减轻,人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