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中,袁本初为什么会被曹孟德一锅端?

官渡之战中,袁本初为什么会被曹孟德一锅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3/12/31 12:03:41

曹孟德与袁本初官渡之战后袁本初并没元气大伤,两者之间仍然是势均力敌的。只是曹孟德在此战之后将完全被动变得可以主动些,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太多局势。官渡之战开始之前袁本初的确握得有一手好牌,然而却最终被曹孟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何原因。

两军对峙,其胜败不只是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取决于统帅的指挥能力与方法,用人之道。

那么在此战中袁本初的指挥存在哪些失误呢?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刘玄德突然对曹孟德反水,占领了曹孟德的势力范围之内的下呸等地,并迅速扩充军备,实力与日俱增,于是曹孟德又分兵去与刘玄德激战,袁本初手下田元皓看到此良机建议袁本初联合刘玄德对付曹孟德,其措施是立刻率一支军队偷袭曹孟德后方与刘玄德形成对曹孟德的两面夹击之势,然而此时袁本初的儿子正处于发高烧阶段,没有心思理会军事,对田元皓的计策不予采纳,其结果是使得刘玄德被曹孟德击溃,曹孟德得以将大部分兵力聚拢官渡。

官渡之战时,眼见粮草不继,军心不稳,曹孟德开始考虑是不是收缩战线、退回许昌。可又担心倘若甩不脱袁本初这个狗皮膏药,无法全身而退,于是作书荀若征询他的意见。荀文若对战事做了全面分析,认为现在的情况与从前刘邦项羽对峙于荥阳、成皋间如出一辙,正是处在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点,谁先退,谁就会输得一塌糊涂。在为曹孟德鼓气一番后,荀文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袁本初的软肋与短板——能聚人而不能用!

仿佛是袁本初有意为荀文若对自己的品评做注解,就在许子远建议分兵掩袭许昌的时候,袁本初非但没有采纳许子远正确的建议,反而斥责他是收受了旧友曹孟德贿赂,名义是献计,实则是在给袁军挖坑。好心被当作了驴肝肺,盛怒之下的许子远索性真的投奔了曹孟德,并献策偷袭袁本初的屯粮地乌巢。

袁本初此次的表现昏庸至极,致使战机尽失。

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袁本初在用人方面又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使用酒囊饭袋的淳仲简保护大军粮草,粮草是一支军队的命脉,如此重要的事情居然交给这么一个人来做,袁本初的昏聩又可见一斑。曹孟德得到许子远的情报,于是决定趁夜亲自率领精兵强将焚毁袁本初的军中粮草,一夜之间袁本初的军粮便毁于一旦,军心动摇,内部更是因此而分崩离析,最后竟然只剩下数百骑随袁本初返回河北,想当初出征时号称百万大军。此战中袁本初的指挥与用人均处处失误,这是他自己所带来的结果。

当然除了袁本初自身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对手是曹孟德,如果是其他人也许仗有的打,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曹孟德用兵如神,手下能人辈出,有识人之能也有容人之量,使得手下谋士均能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武将沙场忘命,奋力杀敌。

等到袁本初去世后,袁本初的几个儿子开始在各自的拥立派系下互相倾轧内斗,其整体实力开始逐渐下降。并且其中的一个儿子竟然与曹孟德进行勾结,利用曹孟德的人马去消灭其他兄弟的队伍,这样就给曹孟德机会去消灭袁本初的势力。

所以袁本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手下豪门派系过多谁都不服谁,内斗过于严重,更甚者利令智昏引来外贼参加内斗。所以袁本初太昏聩,曹孟德太英明,二人对峙,虽曹弱袁强,然终是以弱胜强。而官渡之战最终以袁本初的完败而告终。表面上,战胜袁本初的是曹孟德,仔细分析,打败袁本初的其实是他自己。“能聚人而不能用”,七个字就是官渡之战为什么袁本初不敌曹孟德的最重要原因。

更多文章

  • 程颐从小受家学熏陶,政治思想受父亲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程颐,北宋,历史解密

    要知道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熏陶对一个孩子的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你可以看到一个家庭,如果文化熏陶的比较好的话,他的孩子们学习也是十分努力和有文化的,受到熏陶和不受到熏陶,他们的成长状态也是不一样的,今天小编我所说的主人公就是程颐,他就是那种从小就受到家里面的人的熏陶,而且深受自己父亲思想上的影响,在他长

  • 王延翰有多荒淫残暴?八十多个美女被残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延翰,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死后,把初见雏形的闽国交了长子王延翰。王延翰、字子逸,河南光州(河南固始)人,曾任节度副使。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延翰继承父亲的爵位,后唐任命他为威武军节度使。次年,趁后唐更换君主之际,王延翰找出司马迁的《史记》中“闽越王无诸传”为依据,自称大闽国王。王延翰骄傲自大,凶

  • 殷墟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挖掘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殷墟,商朝,历史解密

    史影疑云据《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商王朝,该王朝延续了近500年,是具备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上古历史的开端。第一位商王名汤,于公元前16世纪初在亳都建国,并迅速征服了周邻势力,稳定了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商朝的王位继承采用“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办

  • 历朝历代有设立有太子之位 为什么到了清朝却不设立太子之外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太子,历史解密

    古语云: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说的就是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其领导者。而作为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皇帝,自然是权御天下。但是,就算是再伟大的皇帝,也会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所以皇帝一般都会在生前选择一个儿子来作为他的继承者,从而将这个朝代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子。可是太子这个

  • 安南蚕食清朝土地是真的吗 为什么雍正没有讨伐还赐予土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雍正初年,清朝与邻国安南(即越南)发生领土纠纷,经过调查发现,安南越过边境120里,蚕食清朝大片土地。云南地方官要求重新划定疆界,而安南方面桀骜不驯,态度十分傲慢,这引起地方官员的愤慨,纷纷上书要求雍正帝派兵征讨。没想到雍正帝非但不派兵,反而赐予安南领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明朝末年说起

  • 大汉贤臣萧望之为何被逼饮鸩自杀?他是怎么被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望之,汉朝,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之所以名闻后世,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出了个“昭君出塞”的故事。刘奭生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是汉宣帝刘询的长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她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两年后,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八岁的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

  • 秦朗:曹魏最悲剧的大将,父亲被斩自己被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朗,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关羽被曹操俘虏之后,面对曹操的百般招揽,坚持辞之不受,面对好兄弟张辽的劝降,也直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其忠义的形象一直被人称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关羽和曹操之间还有一段公案,这段公案不仅会为三国那段战乱的历史添上几分不

  • 唐宋元明清寿命基本都在300年上下 为什么汉朝是例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唐朝,历史解密

    翻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就会看到诡异的一幕,即:大一统王朝,寿命基本上都在300年上下!如果严苛意义上说,除了汉朝,其他大一统王朝的寿命,都在300年以下。宋朝虽然享国319年,但南宋实在算不上“大一统”。所以,从这一个角度看,这些王朝基本都不超过300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偶尔出现,那么可能

  • 揭秘:清朝驻防将军到底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平时看一些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总以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总督,是封疆大吏中地位最高的。其实不然,还有一个官职比总督地位要高,那就是驻防将军。驻防将军有何来头?我们都知道清朝得以立国,八旗军功不可没,早期在战场上拼死厮杀的都是他们。入关后,清朝要着手建立有效的统治,但对投诚过来的汉人军队始终保有戒

  • 齐国想打鲁国,为何却被楚国给吞了 ?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鲁国,周朝,历史解密

    鲁国和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衣带水的邻邦,齐强鲁弱,鲁国一直都是齐国的菜。但鲁国和齐国近在咫尺,却没有被齐吞并,反而被远道而来的楚国灭亡。那么为什么鲁国就在嘴边齐国却没有吞下这块肥肉,反而白白便宜了楚国?第一,齐鲁一家,渊源很深,既是兄弟之邦又是姻亲之好。两国第一代开国君主姜太公和周公旦同朝为官,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