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汉贤臣萧望之为何被逼饮鸩自杀?他是怎么被逼死的

大汉贤臣萧望之为何被逼饮鸩自杀?他是怎么被逼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3/12/9 16:13:09

汉元帝刘奭,之所以名闻后世,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出了个“昭君出塞”的故事。刘奭生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是汉宣帝刘询的长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她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两年后,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八岁的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十月,汉宣帝驾崩,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大汉王朝由此走向衰落。

史书上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当他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仅仅因为“刺讥辞语”就被杀害,很不以为然。一天,乘着陪父亲用餐时,委婉地说:“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汉宣帝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怎能交给他们以治理国家的重任!”说完了这番话,汉宣帝又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只是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刘奭的一大幸运。

汉元帝继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汉元帝在位期间,因为有宣帝朝的基础,汉朝仍然强盛,但此时也成为衰落的起点。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汉宣帝临终前,已为汉元帝安排“三驾马车”辅政,由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

汉元帝的信任与支持,让萧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张,推行仁政的希望,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元帝对两位师傅特别信任,儒臣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致使被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与萧望之产生嫌隙,权力斗争的阴影随即笼罩着朝廷。

史高与宦官里外呼应,反对萧望之的改革主张。萧望之忧虑外戚放纵、宦官擅权,于是,向汉元帝建议:中书是国家政事之本,应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书,不合乎国家旧制,且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必须予以纠正。元帝初即位,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不敢做出调整,议论久而不决。萧望之提出此动议,却招致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嫉恨,于是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只用两个回合,就将萧望之逼死。

萧望之饮鸩自杀,元帝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责怪弘恭、石显等人害死自己的师傅。但他却没有惩治逼死师傅的幕后推手,只是口头责问弘恭、石显等人,使其“免冠谢罪”而已,事后,对他们宠信如故。从萧望之死,便能看出汉元帝政治上短视与低能,空怀匡正理想,而缺乏战略眼光与政治谋略。毫无疑问,汉元帝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为,必须将儒臣作为主要依靠力量。而汉元帝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臂膀。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大赢家。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也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此后,中枢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出于对石显的信任及汉元帝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将朝政全部委托他处理,事无大小,都由他汇报决断。由是石显威权日盛,贵幸倾朝,公卿以下无不畏惧他。石显俨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迹”。汉元帝虽为天子,但权柄却握在石显手中,一切听任石显说了算。

汉元帝特别宠信宦官,主要基于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缔结“外党”。但这是一种错觉,石显之流其实颇擅长“结党”,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结为“外党”;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易学大师京房曾提醒汉元帝,不要宠信佞臣,元帝却执迷不悟,依然听任石显专权;京房触怒石显,很快被逐出朝廷,随后,又因“非谤政治”而被处死。

石显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在后宫,王昭君因为不愿出钱行贿,画师便将她丑化,不得不出塞远嫁匈奴。昭君出塞让汉元帝惊悟国政混乱,然而,对于宦官危害国家,他始终未能悟察。司马光评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说白了,就是汉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让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宦官石显的专权,实际上正是汉元帝纵容的结果。在帝制时代,大权旁落乃为君之大忌,尤其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必须善用最高权力施展抱负。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东北)。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

司马光这样评论汉元帝:“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者也。”

标签: 萧望之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朗:曹魏最悲剧的大将,父亲被斩自己被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朗,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关羽被曹操俘虏之后,面对曹操的百般招揽,坚持辞之不受,面对好兄弟张辽的劝降,也直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其忠义的形象一直被人称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关羽和曹操之间还有一段公案,这段公案不仅会为三国那段战乱的历史添上几分不

  • 唐宋元明清寿命基本都在300年上下 为什么汉朝是例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唐朝,历史解密

    翻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就会看到诡异的一幕,即:大一统王朝,寿命基本上都在300年上下!如果严苛意义上说,除了汉朝,其他大一统王朝的寿命,都在300年以下。宋朝虽然享国319年,但南宋实在算不上“大一统”。所以,从这一个角度看,这些王朝基本都不超过300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偶尔出现,那么可能

  • 揭秘:清朝驻防将军到底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平时看一些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总以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总督,是封疆大吏中地位最高的。其实不然,还有一个官职比总督地位要高,那就是驻防将军。驻防将军有何来头?我们都知道清朝得以立国,八旗军功不可没,早期在战场上拼死厮杀的都是他们。入关后,清朝要着手建立有效的统治,但对投诚过来的汉人军队始终保有戒

  • 齐国想打鲁国,为何却被楚国给吞了 ?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鲁国,周朝,历史解密

    鲁国和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衣带水的邻邦,齐强鲁弱,鲁国一直都是齐国的菜。但鲁国和齐国近在咫尺,却没有被齐吞并,反而被远道而来的楚国灭亡。那么为什么鲁国就在嘴边齐国却没有吞下这块肥肉,反而白白便宜了楚国?第一,齐鲁一家,渊源很深,既是兄弟之邦又是姻亲之好。两国第一代开国君主姜太公和周公旦同朝为官,是一

  • 揭秘:曹文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文公,春秋,历史解密

    曹文公,姬姓,曹氏,曹共公之子,曹国第十七任国君。由于曹共公的错误决定,致使曹国同楚国断交,并且失去了洮以南,济水以西的土地,国力大幅衰落。等到曹文公继位,为了延续国祚,他不得不选择以晋国为首,同鲁国亲近的外交策略。曹文公二年,曹文公亲赴鲁国朝见鲁文公。曹文公五年,曹文公同鲁文公、宋昭公、陈灵公、卫

  •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滕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滕国,春秋,历史解密

    滕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后分封自己的十四弟姬绣于滕(今山东滕州),是为滕叔绣。公元前414年滕国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战国时期,宋康王称王,滕国被宋国灭掉。共传23世。古滕城是滕国的国都,距离山东滕州7公里。有一种观点是,滕始封可能在卫地

  • 赵光义继承王位后,是怎么安排哥哥的子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光义,宋朝,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把之前讲过的宋朝皇位继承总结一下,大家才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线条。我们说金匮之盟是非常有可能的,是可以成立的。杜太后临死的时候,要求赵匡胤把他的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而不是直接给年幼的儿子,也就是构成赵氏家族的王位继承。这个金匮之盟能成立了之后,这之后赵光义才在赵匡胤的扶持下,做了十五年的开封府尹。

  • 陈自明有哪些轶事趣闻?他对后世医学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自明,南宋医学家,历史解密

    相传当时有一乡妇怀孕得病,一到中午就痛苦不堪,泪流不止,很多医生束手无策。陈自明知道后遣人告诉其家属:这是内脏燥热引起的,应用大枣汤治。病人家属不信,请人查证医书,正如陈自明所说,用此方一剂病就好了。成年后,医术精进,名扬四方。陈自明的医疗思想非常积极,他认为“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

  • 揭秘袁术为什么称帝 他手里的玉玺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袁术,历史解密

    袁术是三国之中最先称帝的诸侯,他在东汉末年一度手握重兵,成为江淮一代的大势力,他的手下也有着不少的谋略之士,只是这些个谋臣志士都不怎么给力,才能不出众。到了电视剧中袁术手下突然多出了一个智计百出的白胡子老头,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那么这个老头是谁呢?新三国袁术身边那个谋士是谁在新三国里,袁术的身边有一

  • 崇祯皇帝死后,为什么四皇子的行踪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改朝换代对于前朝的皇室来说,往往都是一场悲剧,很多皇族就在刹那间越陷越深,灰飞烟灭,甚至连自己的后人都没有能够存活下来几个。历史上很多的王公贵族都消失在不断的杀戮中,连带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消失在了历史的故纸堆里,所以才会有人说中华民族没有贵族。在明清交替的时候,明王朝的很多王公贵族就遭受了这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