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丰是三国的顶尖谋士,为何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呢?

田丰是三国的顶尖谋士,为何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87 更新时间:2024/1/10 17:43:56

我们都知道,袁绍曾经的汉末最强军阀,坐拥四州之地,兵强马壮,谋士如云,还顶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这么一个大帽子。要知道,当时的袁氏作为东汉士族执牛耳者,即使被董卓所屠,但积累下来的名望底蕴还在,门生更是满天下,可比刘备那个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值钱多了,号召力更是没法比,即使是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敢说就能压他一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击败死敌公孙瓒,斗垮弟弟袁术后,面对曹操,袁绍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他还是输了,可谓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而曾经那一群追随辅佐他的人,也被伤透了心。

其中袁绍帐下谋士田丰,就是被袁绍给坑惨了。田丰此人,绝对算是三国历史上的顶尖谋士,其战略眼光非常独到,无论是平定公孙瓒还是对抗曹操,田丰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但是他偏偏遇到了袁绍这么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自己的献策不被采纳不说,最终还死在了袁绍这个自己主公手里。

官渡之战之前,刘备反水曹操,曹操率兵征讨。田丰献计袭击曹操的后方,可是袁绍并没有采纳。

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三国志》

而官渡之战作为曹操和袁绍的大决战,田丰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当时曹操已经击败刘备,回师许都了,后方不再空虚。所以田丰主张以静制动,在当时的情况下应当屯兵囤粮打持久战,凭借着袁绍地盘人口的优势,压制并蚕食曹操。

可是袁绍不听,执意南下攻打曹操,然后输了。最可气的是,你袁绍不听人家谏言导致失败,不回来虚心请教不说,反倒是因为面子上挂不住,把人家给处死了。

说起来田丰还真够冤的,早知道还不如学学许攸,去跟曹操混呢?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田丰选择袁绍确实没选好,许多人也惋惜其遭遇。甚至有说法称,如果当初袁绍听了田丰的建议,曹操早就被灭掉了,而一统北方的也将会是袁绍了。

其实这个说法其实有待商榷,田丰遇人不淑,确实没错。但是他对于袁绍的成功失败与否,还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

田丰针对曹操的两次献计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见得就比人家袁绍的选择的高明。

首先,田丰让袁绍趁曹操攻打刘备,后防空虚的时机,去攻打曹操。

袁绍之所以拒绝,第一是事发突然,来不及准备。第二是曹操早已经有所防备,出击的成功率并不大。

从董承等人密谋衣带诏事件东窗事发,到曹操攻打刘备,攻克下邳回来,其实不到一个月。而这段时间里,袁绍需要时间得到刘备反叛曹操的消息,需要时间判断曹操出兵与否的真假,需要时间探明许都是否空虚。然后还得需要时间集结兵马,调集粮草,规划路线等等。最关键的是,这中间还有着黄河天堑,大军渡河的准备工作,也是需要时间的。

等袁绍准备妥当,曹操早就打完了。

当然,袁绍并不是没有行动,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调兵向曹操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然而在延津渡口,被于禁给拦了下来。

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三国志》

所谓袁绍没有听从田丰建议,仅是指袁绍没有亲自袭击曹操后方,但不代表袁绍不会派遣其他将领袭击曹操后方。而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袁绍早有防备。事实上,除了延津渡口,曹操在官渡还布置了一道防线,即使袁绍拿下延津渡口,曹操也有时间回防,官渡决战避无可避。

所以,田丰的建议可行性并不大,袁绍当时拒绝也在情理之中。所谓因为给小儿子生病就不出兵的说法,更多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而之后的官渡决战,田丰苦劝袁绍不出兵,坚持以静制动的谋略,其实并不适合当时袁绍的处境。当时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且在曹操进攻刘备的时候,袁绍大军已经乘机完成了集结和粮草准备,并且还在延津渡口和于禁打了一仗,算是堪称了一番敌情。

此时的袁绍,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后勤储备,那都是比曹操有优势的,他完全有理由打这一仗。当时审配郭图等人非常支持打这一战,其理由是袁绍地盘超过曹操,兵员超过曹操,粮食物资超过曹操,又刚灭掉大敌气势正盛,灭曹操不难?

而如果此时不战,无疑是夜长梦多,给予曹操发育的时间。当然,田丰说得也有道理,曹操善用奇兵,袁绍方实力虽强但较为疲惫,不利于马上决战。而且袁绍有着地盘人口的优势,他耗得起,就如同后来魏国和蜀国那样,差距会越来越大。而且袁绍兵多粮食多,不断的骚扰,曹操的经济撑不住,士兵也会疲惫,这种战法是以强攻弱,以大欺小的必胜之术,高句丽就是被唐活活拖死的

但是,田丰忽略了当时袁绍集团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内部矛盾。当时的袁绍集团,其实分为三大势力,一个是田丰、沮授为首的冀州派,背后还有河北四庭柱代表的军方势力。一个是南阳派,以审配、许攸、逢纪等人为首。还有就是颍川派,以郭图为首。

三方势力,争权夺利,袁绍本身又是一个选择犹豫的患者,根本无法很好的协调或者说驾驭这三方势力。

如果停止对外扩张,袁绍集团很可能会在内乱中土崩瓦解。当年官渡之战后,袁绍虽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并不输曹操。但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消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袁家内乱。总之,袁氏这类内部派系林立,彼此水火的军阀势力,一旦停止扩张,矛盾集中转向内部,是福是祸委实难说得紧。

换句话讲,官渡之战对于袁绍来说是完全可以要打的,因为当时的敌我力量悬殊。如果再等两年,时机不一定就比那时候要好,所以战略上是没错。

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袁绍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不是说田丰不够优秀,只是袁绍有他自己的考虑和安排。然而袁绍战术上真的是差了一大截,也非将才,这才有了后来的失败。

而且袁绍疏远田丰最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就是田丰是冀州派代表人物,而当时冀州派作为本土派系,背后有着冀州士族以及军方势力撑腰,给予袁绍很大的压力。

历史评价田丰“刚而犯上”,并不仅仅是因为田丰刚直的性格,更多的还有实力的支撑。袁绍本身是一个外来者,对于南阳本家的这些追随者,比较亲切。和冀州派走进,更多的是看重他们的力量。而在起稳坐冀州以后,他需要打压冀州派系的实力,从而达到内部派系的平衡,他才可以更好的掌控。

这也是为何,田丰明明才华横溢,谋略出众,却在后期处处遭到袁绍疏远排挤。甚至于袁绍官渡战败后,也不是因为田丰嘲笑他而将其处决,他只是以此为借口,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在他战败之后,蠢蠢欲动,甚至心怀异志的本土势力。

毕竟,袁绍好歹是叱咤一时的枭雄,能在乱世之中打造出如此大的势力,靠的绝不仅仅只是运气。他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凭田丰一己之力,很难逆转。

标签: 三国袁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丈夫把妻子卖给王爷,15年后她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娥,宋朝,历史解密

    想要成为皇后,对于后宫里的嫔妃来说,真的是可望而可不及的事情,虽然看着很近,但想够着那个位置,真的是太难了。不过却有一个女人,她居然是以二婚的身份,嫁给皇帝当皇后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个女人,就是宋朝时期真宗皇帝的刘娥皇后。虽然天生丽质,但出身穷苦的她,在10来岁的时候,就由姥姥(爹妈已经离

  • 曹操号称少妇杀手,为何没有霸占貂蝉?真相终于揭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据说这四大美女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之貌,一直被众人所追捧。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也不例外,都有缺陷。西施:大脚。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虽然美丽,但是脚却比一般人大。 王昭君:削肩。让“落雁”为之惊叹的昭君容貌出众,

  • 太平公主是个怎么的女人?为何如此放纵?与三名朝中大臣的情爱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陈红版太平公主若论花花公子,大概历朝历代的皇子皇孙们大都不虚此名,而历史上放荡风流的花花公主也为数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有“武则天第二”之称的太平公主。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塑造的太平公主,与史实相去甚远。历史上的太平公主,生活极其奢侈,个人聚财几可敌国,喜权力、好男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花花公主。《旧

  • 王彦的八字军和岳飞的岳家军哪个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八字军,南宋,历史解密

    关于南宋,我们都知道中兴四大将、中兴十三战功等。同时也知道大名鼎鼎的岳家军,但当时作为南宋铁军、顺昌大捷的铸造者——八字军却无人知晓呢?他们从散兵游勇,成为了赵构的亲军护卫,再铸造了顺昌大捷。从战功来说,他们是真正唯一二次(顺昌之捷、柘皋之捷)和金军主力(铁浮屠)进行决战的南宋军队。中兴十三战功中,

  • 古代官宦之家为什么都要请乳娘?为什么不让亲妈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富贵人家有了小孩之后一般都会请上一位乳娘来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这个职业的薪酬待遇要比一般的丫鬟都要高上不少,但同时也就说明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人喂了,那时候为什么不让亲妈自己喂养呢?在古代,生了孩子请奶妈的情况就更多了,官宦之家特别是皇宫大内,生了孩子之后往往不是母亲亲自哺乳,而是请奶妈代

  • 波士顿惨案简介 事件的时间,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美国,波士顿,历史解密

    波士顿惨案是1770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的流血事件,五名美国人被英国军队杀死,由于被殖民者的奋起反抗,导致事件恶化,该事件导致5年后的美国独立战争。案件背景1765年,驻营条例颁布后,英国政府派遣军队驻扎北美。当时,驻扎在波士顿的第14团和第29团胡作非为,有的刁难行人,有的调

  • 清朝末期四大奇案“刺马案”,两江总督马新贻为什么会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马新贻之所以被刺杀,是因为他因为他干了很多的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恰恰相反,其实马新贻被刺杀跟他在两江任上干什么事情,几乎无任何关系,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马新贻在任上颇有政绩。比如他曾以浙西三府被战争蹂躏亦深的理由向清廷申请减收浙江各属的漕粮,而清廷也最终批准了这个请求。后马新贻在减漕的

  •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昭公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昭公,春秋,历史解密

    宋昭公(?―公元前611年),子姓,宋氏,名杵臼,宋成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公元前619年―公元前611年在位。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其弟御杀宋成公太子与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君,史称宋后废公。后宋国人杀宋后废公,立宋成公少子杵臼为君,是为宋昭公。公元前611年,宋昭公庶弟公子鲍联合其嫡祖母

  • 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孙权,历史解密

    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当中孙权无疑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了,起初他一直以一个明君的形象示人,东吴也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可惜晚年的孙权喜怒无常,有些昏君的味道,而且还爆发了二宫之争,这是怎么回事呢?赤乌四年五月,孙权长子太子孙登病逝。孙登死

  • 缪希雍有哪些轶事典故?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缪希雍,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他因事游京师,将老母委托康孟修赡养,其母泻痢,康氏夫妇以子媳身份护理之,死后“敛以美材”(见李延《是南吴旧话录》卷二),足见社交之广,尽皆休戚与共者。缪公“重气节,娴经济”,为当地豪士。杨涟始上任常熟知县时,首先拜访他,并虚心向其求教,仲淳推荐隐湖大富翁毛清帮助政府开发水利、传授种植谷物的经验,还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