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端平入洛为什么失败

端平入洛为什么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90 更新时间:2024/1/16 18:59:18

端平入洛,是南宋朝晚期历史中一次争议极大的事件。金国灭亡后,南宋挥师北上试图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却以损失惨重、功亏一篑告终。很多人对于名帅孟珙未能指挥这场战役非常惋惜。但实际上,孟珙是反对入洛计划的,他和老上司史嵩之都认为,双方国力差距太大,即便入洛侥幸成功,等到严冬来临,休养得神完气足的蒙古大军渡过黄河南下,河南的宋军很难逃过被歼灭的命运。

端平入洛的理论基础是金国曾经使用的“拒关守河”体系。金国末期收缩到黄河以南(当时黄河夺泗水由淮河入海),保守狭窄的河南之地,凭借潼关和黄河的天险阻遏,使得蒙古军无法打开局面,最后武力借道南宋的汉中才得以迂回灭金。

但是金国在三峰山之战前尚有野战军接近二十万。也就意味着,考虑到冬季黄河某些河段会结冰,完成这一防御体系至少需要十五万野战军,而当时行政效率低下的南宋举国战兵也不过十五万左右。因此除了年少轻狂的宋理宗和一味主战的郑清之赵葵等人之外,满朝武大部分都反对这一计划。

当时进取中原,有出襄阳和淮西两条路线。宋理宗原计划是希望两路并出,但最终只有六万淮军参与了入洛行动。京湖战区的史嵩之拒绝出兵转饷,历来饱受诟病,但实际上这是个正确的选择。由两淮出兵,尚有汴渠等河道可以运粮。如果由襄阳出兵,考虑到缺乏东北-西南向的河道,正如名臣乔行简所说“由襄而进,必须负载二十钟而致一石,亦恐未必能达”。既然由襄出兵运粮的性价比如此之低下,放弃参与必败的入洛行动,反而能够为京湖战区保全更多实力。

端平入洛的宋军作战大致如上图,赵葵、全子才率六万军队由淮西而进。由于时值盛夏,蒙古主力都在黄河以北避暑,只有少量被蒙人收编的金军留守河南,所以宋军很快就收复了商丘、汴京,原金将李伯渊等人杀死汴京城主帅崔立,投降宋军。此后宋军分成两部,先后赶往洛阳,第一梯队徐敏子部1.3万人,第二梯队杨谊部1.5万人。

由于蒙古人掘开黄河河堤导致洪水泛滥、道路泥泞影响宋军粮食转运,此时宋方已经出现缺粮情况。第二梯队行进到离洛阳城只有20公里不到的龙门镇时,遭到蒙古军袭击。当时杨谊部正在全体用饭,遭到蒙军先锋刘亨安率领冲击骑兵突袭。宋军的应急能力显然不足,很快全军崩溃逃散,被逼入洛水淹死者极多。1.5万宋军组成的第二梯队就被区区数千蒙古先锋部队的一波冲锋报销掉了。

然而负责应付宋军的蒙古大将塔察儿率领所部2-3万人与徐敏子部1.3万人作战,竟只和缺粮的宋军打得不分胜负,宋军【杀四百余人,夺团牌三百余,至午不解】。由此可见,南宋淮军中的野战力量在步兵阵战时表现可圈可点,强大的弓弩火力足以应对蒙方的步弓手和骑射手,身着步人甲的重步兵与蒙古步兵交锋时也完全不落下风。

蒙古军擅长机动、骑射、伏击,但无论冲击和步战都无法与巅峰时代的金军相比,也无怪乎金末的忠孝军多次对蒙古兵打出以少胜多的战绩。之前龙门之战时的刘亨安所部冲击骑兵大多是汉人军队,格斗能力要胜过蒙古冲击骑兵。赵葵和全子才可能认为徐敏子部和杨谊部会师后兵力足以击退蒙古军,因此并未支援。最终徐敏子部粮食吃尽,杀马而食,不得不放弃营地向南撤退,过程中遭到蒙军骑射手追杀,损失十分之九。

得到洛阳宋军几乎全灭消息后,赵葵全子才大惊失色,慌忙扔下大量辎重物资,率领剩余的3万部队逃回淮西。端平入洛之战,南宋王朝损失了接近3万野战军,消耗了大量粮草和军需物资,最终成为一场闹剧,还给予了蒙古以入侵的口实。次年,仅战兵数量就多达十数万的蒙古大军便对南宋王朝发起了全线入侵。

但我们也要看到,蒙军战斗力比起宋军没有多少优势,事实上在蒙宋战争中,蒙古人屡屡要依靠人海战术取胜。但相应地,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南宋王朝举国可用的野战军长期维持在十万出头的数量,仅有蒙方在东亚野战军数量的一半左右,剩下的不是吃空额就是不堪一击的弱卒,这不得不说是体制的问题。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什么是碳中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

  • 如果没有端平入洛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南宋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被宋蒙联军灭亡。金国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的遗骨被带回临安,送到太庙,以告慰被金国欺侮过的先人。南宋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沉浸在来之不易的喜悦中。金国灭亡后,中原地区也就是河南的领导权进入了权力真空,本来属于宋朝的地区却成了悬而未决的地方。蒙古军队向北方撤退后,南宋宰相

  • 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中草船借箭的故事都非常熟悉吧?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中算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了,而且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是话说回来了,既然诸葛亮在船上放的是草人,为什么曹操不换成火箭呢?这样不就直接将其点燃?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一桥段想必大家都很熟

  • 水俣病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在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这种“怪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被称为世界八

  • 古代的鞋子为什么翘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喜欢看古装历史剧的同学就会发现,宽袍大袖的古人,脚下总会蹬一双鞋尖上翘的鞋子,鞋翘即翘头鞋上翘的部分,鞋翘是中国古鞋的代表性特征。你知道其中隐藏的秘密吗?一、古代鞋头为何高高翘起古人在鞋上绣鸳鸯一类飞禽图案做装饰的现象并不鲜见。特别是汉唐以后,妇女常用鸳鸯图案装饰鞋履,成为潮流。唐代诗人令狐楚在《杂

  • 古代比武招亲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说起比武招亲,第一印象就是在某部电视剧中见过,摆着擂台,台上站一女子,旁边人敲着锣打着鼓,一些没有成家的男子如果想抱得美人归,要先和台上的女子打斗一番,能够取胜的男子就可以和女子成亲了。但这毕竟是电视或者武侠小说的场景,在古代社会中真有比武招亲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在作者看来,现实中比武招亲这种事是不可

  • 古人的衣服为什么拖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在影视剧里,很多江湖中的女豪杰或者皇宫中的后妃、公主,穿着的衣服都很长,长到有很大一部分拖到地上了。这时候,女子的走路姿态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古人穿这种衣服,难道不担心会弄脏衣服吗?其实,这一切源自很多人对古代社会认知的不彻底。衣服自由提到“衣服自由”,很多人首

  • 御前侍卫怎么不刺杀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都知道,越是有权力的人的命就越是值钱。在古代的时候,最值钱的命当然要数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因为很多人都想当皇帝。因此皇帝身边一般都有很多御前侍卫保护自己的安全。然而,那些刺客也可能混入侍卫当中。那么,皇帝是怎么保证自己能够顾不被侍卫刺杀呢?其实能够在皇帝身边负责保卫工作的侍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 有些巧克力上写着代可可脂巧克力说明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有些巧克力上写着“代可可脂巧克力”,说明它是什么有些巧克力上写着“代可可脂巧克力”,说明它不是纯正的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是指以白砂糖或甜味料、代可可脂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可可制品、乳制品及食品添加剂,具有巧克力风味及性状的食品。而油脂含量大于5%的巧克力都要统称为代可可脂巧克力。有代可可脂巧克

  • 经常大笑有助于减肥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经常大笑有助于减肥,是真的吗?真的研究表明,经常笑确实会燃烧更多的热量。大笑一小时可以燃烧100卡路里的热量,约是一小包薯片及小条巧克力含的热量。笑算是小规模的有氧运动,心跳因此加快,心脏释放更多血液到身体其它部位,同时胸腔上下振动,使胃部肌肉必须剧烈运动,有助肌肉紧实。每一个女孩子都有一个爱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