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炒菜用什么油

中国古代炒菜用什么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03 更新时间:2024/2/12 3:48:59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渊远流长,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我们丰富的历史化,同时也孕育了我们丰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代代相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的祖先当然也是要吃饭的,不然哪来的我们大中华十几亿的人口呢。我们人类一生下来就不能少了要吃油,当然不是说直接吃油,而是我们在炒菜的时候是必须用到油的,只有用油来炒菜才会让菜更好吃,口感更丰富。

在现代,食用油非的多种多样,也让餐桌上的菜更为可口。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科技的进步,我们吃的越来越好,吃的花样也越来越多。煎炒烹炸,可谓是花样百变。而在古代,没有发达的科技,能吃到的油肯定是有限的,那么,在古人的时候,他们是用什么油炒菜的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我们国家的美食数不胜数,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烹饪食物了。从燧人氏发明火开始,烧烤从此旦生;后来有了陶具,炖、煮也开始流行起来。但这些烹饪技巧都不需要食用油参与,一直到后来“炒”菜出现以后,油的用处就显现出来了。

历史上第一道炒菜应该是韭菜炒鸡蛋。据《周礼》记载:“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这其中的“韭以卵”就是韭菜炒鸡蛋的意思,因为韭菜不可能煮鸡蛋吧?

但在汉朝之前,古人使用的食用油都是动物油脂,其中以猪肉为主。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所记载“猪肪煼取脂”,说的就是把肥猪肉变成猪油脂的过程,但这种猪油在当时并不称为“油”,而是称为“膏”。因为古人把有角的动物脂肪炸出来的油称为脂,无角动物脂肪炸出来的油称为膏,一直到“油”字发明后,才把所有动物的脂膏和植物油脂统称为油。

猪油炒菜是非常香的,而且也营养丰富,同时含有可以抗衰老的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在古代,猪油是非常贵的,一般的平民百姓还是吃不起的,说明当时,对于猪油的食用还只限于达官贵人。但是用猪油炒菜是非常让人有食欲,美味可口,以至于在今天,很多人也有用猪油炒菜的习惯。当然,我现在也是用猪油炒菜,自己买来提炼,安全卫生。

古代食用油从动物转变到植物是在汉朝,张骞从西域带了芝麻回来,当时称为“胡麻”。人们发现这种东西榨出来的油非常香,可以用来食用,因此芝麻油是最早的素食油。但在芝麻油之前,我们的植物油脂提取技术已经产生,当时是从杏仁、乌桕上提取出来,但并未用于食用,主要用来点灯。明朝陈耀文编写的《天中记》就详细记载了古人从乌桕提取油脂的过程。

从汉朝使用芝麻油开始,植物油就进入了我们美食烹饪中,到了明朝的时候,植物油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而且古人还给这些油分了等级。据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菜服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台子次之;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为下。”

由此可见,明朝已有菜籽油、大豆油、茶子油了。只是按当时等级排列的情况来看,古人应该是按产油量来排名的,因为现在茶子油可是上品,卖得很贵呢。

在明朝的《天工开物》成书期间,玉米已经进入我国并开始大量种植,但书中并没有玉米油的记载,因为玉米油是从玉米胚芽中提取,当时还没有这种工艺。

在古人的食用油中,最有争议的应该是花生油。很多人认为花生是明朝才开始进入我国,因此花生油的出现也应该在此之后。其实花生油早在元时期就已经有了。据清朝的《滇海衡志》记载: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以其资于民用者最广。宋元间,与棉花、蕃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若乃海滨滋生,以榨油为上,故自闽及粤,无不食落花生油。且膏之为灯,供夜作。按照《滇海虞衡志》的说法,花生在宋朝、元朝的时候已经开始种植,并且用来榨油。花生油不仅拿来食用,还用来点灯。

因此古人用油炒菜的顺序应该是动物油、芝麻油、花生油、各种菜籽油。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海克拉火山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海克拉火山为冰岛西南部活火山。海拔1491米。在雷克雅未克东约113千米。其火山喷出物主要出现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裂隙上,长达5-6千米。有记录以来,火山爆发超过1104次,1930年以来,共爆发了15次。地理环境海克拉火山(Hekla),是一座复式火山,也是冰岛最著名的火山之一,外形像是倒扣的船,

  • 卡特拉火山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卡特拉火山,是冰岛的主要火山,科学家表示历史证明卡特拉会紧随艾雅法拉的脚步,何时喷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研究进展冰岛位于大西洋中部洋脊一个面积巨大的火山多发带。历史上,地震活动经常导致冰岛火山喷发。与地震一样,预测火山何时喷发也是一个科学难题。卡特拉火山,是冰岛的主要火山,科学家表示历史证明卡特拉会紧

  • 古代钦天监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在一些明清电视剧中,经常出现钦天监这个词语,什么预测天气、占卜吉凶、识人断命、解释异象,几乎没有什么是钦天监不会的,由于钦天监经常与玄学连在一起,显得尤为神秘,让人觉得钦天监大概就是一个遍布神棍的地方,而历史中真实的“钦天监”到底干嘛的呢?1、历史发展 钦天监作为官署名,主要职责是观察天象、编制节气

  • 曾侯乙编钟是如何出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是如何出土的呢?出土环境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进行曾侯乙墓发掘期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填土清除完,把墓葬打开时,地面水与地下水都混在一起,看到的几乎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大

  • 皿方罍是如何出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皿方罍,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它是如何出土的呢?又是怎样流传的呢?皿方罍是什么器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盖呈庑殿顶形,罍身作长方口,直颈,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

  • 古代的盐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盐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老古人过日子讲究两个字——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享受就很少将就,从《人月圆·山中书事》描写的“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大可窥见一斑,有酒有茶,岂不美哉?不过这

  • 羽觞都有哪些著名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羽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那么又有哪些代表文物呢?汉代玉圆雕羽觞杯白玉质,玉质细腻、温润、坚硬,无杂质,有较好的蜡脂光泽。整体受铁质沁染呈褐色及赭色,深浅变化,过渡有序,自然纯正,打光、转动观察发现,表面光泽熠熠生辉,并且玉理中的沁色更为亮泽、美丽,如彩霞一般,此种带红颜色的沁,历来古玉鉴定中

  • 古代吃不起盐的穷人是如何过日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哈喽,大家好,我是爱好历史的小编,欢迎和小编一起来探寻历史之迷,今天要说的是古代吃不起盐的穷人,是如何过日子的?看完倒胃口了,一起来看下吧。俗话说得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余六件可以通通找别的东西来代替,但独独有一样东西我们离不开它--是盐。没有盐,我们吃的食物不仅乏

  • 三星堆有什么新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86年,三星堆首次大规模发掘。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35年后,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三星堆有何新发现呢?三星堆考古发掘再次启动,新发现6个“祭祀坑”。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祭祀坑

  • 三星堆为什么没有发现文字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是早期考古著名成果之一。20世纪20年代,三星堆遗址无意中被发现的。很快吸引了众多考古学家,几天内人们就在此处挖出了600多件玉器,1986年人在又在此处挖掘出了两个殉葬坑,并出土了上千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三星堆遗址因为其久远的历史,精美的文物,独特的文化和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