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师傅与师父有何区别

师傅与师父有何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24 更新时间:2024/3/9 9:58:01

“师傅”与“师父”这两个词的用法,相信很多人都分不清,用的时候,更是草率地乱抓乱用了。这就好比《济公》里的那位被烧坏脑子的傻姑娘,是“爹”还是“娘”终究搞不清,那就随心而叫吧!

中国的化是博大精深的,一个字,一个词就有多种意思,不同字、不同词更是表达着不同的意思。稍不注意,很可能就祸从口出,引来了各种矛盾争议。比如“同志”等词,如今就不能再乱喊乱用了。

在中国的字典词义解释里,“师傅”与“师父”两个词,是有明显区别的。

只不过在日生活中我们不太熟悉它的区别在哪,混用、混用就造成了许多错误理解。

具体来说,要区分这两词的用法,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看这俩词的称呼所指的演变过程。

“师傅”,最早是指老师,后是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

“师傅”这个词,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且就是表“师父”的意思。

比如《榖梁传》中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羁贯”,在古代女曰“羁”,男曰“贯”,意思就是古代男女成童的意思,谓八岁以上。

整个句子的意思很直白明了,就是指年已8岁的孩童,若还没有随老师学习,那就是父亲的过错了。

这里所指的“师傅”,就是指老师的意思。

秦汉之后,“师傅”一词逐渐演变成为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尤其是指宫廷皇帝、贵族的教师,即太师、太傅,太师兼文武,太傅主文,都是指皇帝的老师,往下地位次之的还有少师、少傅等称谓。

所以,在当时,“师傅”这个词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分量的,它是一种地位高,声望高的称谓。

根据考据,从汉朝到南时期,“师傅”这个称呼,基本上都是对于帝老师的一个专称。

也就是说在当年的古代,可不是任老师都可以称为“师傅”的,只有地位级别高的老师,专门在皇宫里教书的,才能喊师傅,这称号比我们现在喊的“教授”级别要高太多。

南宋之后,“师傅”这个称呼的所指才逐渐下降,普遍到平常百姓家,即普通百姓家的老师,也能喊为“师傅”。

后来,到了清代中后期,“师傅”这个词有了更广的代指意思,即还可以用来表示戏剧、工商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后来,到了新时代时期,这个词更是被广泛用于工厂等地方,大家喊领头的、带班的为师傅,年轻一点地喊“小师傅”,年纪大一些的喊“老师傅”。

如今,在街头巷尾,我们总是时不时能听到几句“师傅”的称呼。

如大家管司机也叫师傅,管裁缝也叫师傅,管拉琴卖艺的也叫师傅,管路边修车的也叫师傅,管驾校里的教练也叫师傅,管建筑、水泥、搬砖工人也叫师傅,管食堂阿叔也叫师傅……总言之只要有点技术的,不管张三四都能喊“师傅”。

总言之,如今放眼全国,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亦或者城乡结合部,“师傅”几乎已经全国通用化了,它仿佛就像“通关”口号似的。

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有工作单位还是没有工作,是有技术还是没有技术,反正见了面,不管是见面打招呼也好,问路也好,买东西也罢,都可以统一喊“师傅”。

“师父”最初意思和“师傅”相同,后来用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这词的出行比较晚一些。据考证,这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所指的意思,和“师傅”意思是基本相同的,都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哪一类人,如“投钓升朝,封四履而称师父”。

在古代,师父这职业的地位比较高,毕竟尊师重道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古代,学生和师父可以情同一家人,人们一旦拜了师父,就得听由师父管教。因为师父与徒弟的交往,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生活、世俗人情等方面指导学生。

所以,其对学生的操心程度,往往不亚于父亲对孩子的关照、指导。所以这就有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

比如被我们视为伟大的圣人的孔子,他和他的弟子,就是亦师亦父的关系,师生感情非常深。

当年,孔子去世后,葬礼还是学生给他凑钱办的,守丧也是学生给守的,且一守就是好几年。可见,这师徒关系多么之深。

唐代之后,“师父”渐渐被赋予了另外的意思,用来指有特殊技能的一类人。

如南唐尉迟偓的《中朝故事》中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街头表演,结果却非常尴尬地将表演给演砸了,他非常不好意思地给大家道歉道:

“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这里所说的“师父”,指的就是有特殊技能的一类人。

除此之外,“师父”还有用来表示对和尚、道士、尼姑等一类的出家群体的尊称。

如《元史.刑法志》中曰“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则者",这里所提到的“师父”,便是指僧人。

小结

总的来说,“师傅”和“师父”两个词有着相同的意思,但也有各自的侧重所指。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是可以混用的。

相对来说,“师父”的情感侧重点偏于敬重,这种情感和我们传统文化观念中常说到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意思等同,即父亲和老师的地位可以视为同等的,都是成长路人的教育者,引导者。

而“师傅”作为尊称,更多的含有尊敬的情感在里面。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器官捐献是活体还是死亡后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进步,思想越来越开放包容,就比如器官捐献。也来越多的人主动担任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希望死后为社会做贡献。与此同时,不了解的人还是会产生疑惑,器官捐献是在人死前取还是死后取年?器官捐献本就是个人的志愿行为,是不可能在死前就取的。器官捐献的前提就是脑死亡,然后经过捐献者与家属的

  • 香蕉是树还是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香蕉是最为常见的水果之一,即使我们没有亲眼见过它们的生长过程,也知道香蕉是长在高大的“香蕉树”上的果实,但其实“香蕉树”只是我们所说的俗语,香蕉其实是草本植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草”。香蕉为什么是草?在我们的印象里,草通常是指柔软、渺小的植物,但其实也有一些草长得非常高大,比如:竹子就是一种草,而最

  • 外星文明为什么没有攻打地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在天文学领域有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地球并不特殊。地球的位置并不特殊,地球既不是位于宇宙最中心,也不是宇宙中唯一一个位于星系宜居带的行星;地球的组成成分并不特殊,在地球上能够找到的物质在其他星球上也能够找到;地球的诞生并不特殊,地球是由星云物质引力坍塌而形成的,这一点也和其他大多数星球类似。正是因为地球

  • 双角犀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双角犀鸟(学名:Buceros bicornis)是大型鸟类,体长119-128厘米,翼展146-160厘米,重量2.15-4千克。雄性较大。后头和颈白色,其余上体黑色。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分布于中国

  • 软水为什么比硬水更健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生活中使用软水有诸多好处,最直观的不同就是烧水不会结垢,饮水泡茶有泉水的甘甜;长期饮用软水能够减少胃肠疾病、便秘、结石等疾病的发生;用软水沐浴,能让头发更光滑柔顺,恢复皮肤光泽,祛除湿疹,修复干裂,让皮肤更细腻富有弹性;软水还可促进细胞组织再生,抑制真菌,因此用软水清洗擦拭伤口、冻伤、烧伤,能够更快

  • 1999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

  • 从众的表现形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从众效应是一种追随别人的行为的常见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有时是积极的,如别人献血你也去献;有时是消极的,如看到别人在公园摘花,自己也跟着去摘花。表现形式形式从众现象表现形式:对从众行为也要具体分析。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

  • 随大流是一种什么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名称

  • 蜗牛交配为什么要用飞镖刺伤对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腹足类动物蜗牛看起来非常的弱小,行动缓慢,但是它们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却十分强悍,而且在繁殖期内每一只蜗牛都是一名刺客。在干燥、寒冷的季节,蜗牛会蜷缩回自己的壳里,并且在壳的开口处分泌粘液来封住出口,以防止水分快速的蒸发,这样蜗牛就会进入休眠期,不吃不喝等待雨季的到来。在雨水充沛的季节,湿度和温度刚

  • 蝴蝶效应的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美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