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美国不怕福岛核废水污染

为什么美国不怕福岛核废水污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07 更新时间:2024/2/16 2:13:52

在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十周年之际,日本决定将超过120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此举引发周边国家强烈谴责。然而有意思的是西方国家对此事大多闭口不言,美国甚至表示支持感谢!

转动地球仪,你不难发现西方国家大多位于欧洲,太平洋上发生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似乎可以高高挂起;美国本土距离福岛7450公里,夏威夷更近些,但也有6250公里之遥。太平洋很宽阔,美国离事发地比亚洲其他国家远多了,福岛的核泄漏应该不会有影响吧?

美国离日本很远

但是且慢!如果你学过高中地理,就会发现太平洋并不是一潭死水。受地球运动科里奥利力以及海水温度梯度的影响,北太平洋上层海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顺时针环流。在洋流驱动下,日本东边的海水会跨越7000公里流到美国西边,福岛那些核污水也会随之流到美国!

美国其实是最早的受害者之一

普通美国民众可以不知道有太平洋环流,科学家不可能不知道。早在福岛核灾难发生的时候起,就有人意识到了核泄漏可能会对海洋造成影响,并且一直紧盯着事件的进展情况。

核污染物的扩散跟踪

2011年3月,就在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没多久,日本东部海洋的“黑潮”(Kuroshio)就将铯-137等放射性核素带到洋流之中;2014年初,人们在美国西海岸捞到了体内含有铯的蓝鳍金枪鱼。海洋中原本就有铯,为什么科学家确定污染物来自福岛呢?因为他们在海水中同时找到了铯-134,它的半衰期只有2年,不可能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

福岛核污水中部分放射性核素

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半衰期”的概念,比如说氚的半衰期是12年,并不是说12年之后氚全消失了,也不是说两个氚原子过12年后剩下一个。它是指在一个大的系统中,在12年中有50%的氚会衰变成氦-3,再过12年氚的总数量剩25%,再12年后剩12.5%,以此类推。科学家通过核素浓度的变化反推它产生的时间,同时也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福岛核电站排放出来的污染物中,有相当多的核素会在自然界中存留上百年!

美欧日一直是海洋核污染的大户

我们生活的地球,包括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有辐射,其中有些放射性物质能给生物体造成严重伤害。许多人经把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搞混,其实你无须担心电磁波;核辐射是电离辐射,你不能接触它,比如福岛核废水里的锶-90、碳-14等等。

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有机会释放三种物质:α粒子(氦的原子核)、β粒子(高速电子)和γ射线,这些东西携带强大的电离能,一旦被吃到肚子里,它就有机会破坏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导致基因突变。

电离辐射有可能破坏DNA

既然放射性物质这么厉害,会引起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并且科学家明知道日本放射性核废水会随着洋流到达美国,甚至扩散到整个太平洋,为什么他们刻意淡化影响,说这不是问题呢?让我们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报告里寻找答案。

这家研究机构是“世界领先的独立非营利性”海洋学研究机构,它的资金来自于公众和“机构的资助”。从2011年起,它所属的海洋与环境辐射中心就一直跟踪太平洋的辐射变化情况。

通过大量的海水采样以及对海洋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分析,这个研究机构得出结论:福岛核污水会很快被太平洋稀释,它所造成的影响远不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甚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海上搞核试验残留至今的核物质都比福岛高出50倍。

美国核试验残留至今的核污染比福岛高50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机构一直强调日本福岛释放的核污染物在海洋中的相对浓度,绝口不提日本海洋中排放有害核物质的绝对数量,以及这些有害物质在海洋中存在的时间。与此同时,日本则强调自己排放核污水里的氚,坚决不说那里边还有多少其它放射性核素。

无论海水里放射性铯、锶、氚或碳-14的浓度是多少,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它们的总量是增加的,并且始终在海水和海洋生物的体内循环,让这些物质减少的唯一条件是时间。鱼吃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食物,它们会在体内蓄积,直到鱼排泄或死去,那些有害的东西回到海里等待下一轮循环。

放射性污染在海洋的循环

鉴于某些“科学机构”刻意淡化核废水的影响,加之西方媒体长时期选择性忽视,于是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公众看来,日本排放核污水并不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情。

核污染对鱼造成的伤害是肉眼可见的吗?鱼的寿命大多短暂,它们即使染上某种辐射病,我们也很难观察到后果。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辐射造成的伤害与其剂量并非有严格对应关系,核素的衰变是一种概率,其中多少有“运气”的成分,三吃两斤鱼没事,四只吃了一只螃蟹却中招了。

两年后,吃鱼要小心

你无法判断一条鱼是不是遭到辐射污染,要想不受其害,唯一的选择是到时候不吃相关海域的任海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范围扩大,我们能吃的海鲜会越来越少。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到底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不过历史上没有记载朱允炆的下落是什么,朱棣也没能找到朱允炆,这成了一个无解的谜题。朱允炆去哪了?建文四年六月十三,南京城被攻陷,城内一片火海,孙若微的父亲景清是建文一朝的御史大夫,孙若微还有一个妹妹,叫做蔓茵,在那一天,景清一家九族被诛,孙若微的父母都惨死在她面前。南京城被攻陷时,建文帝朱允炆正披头

  • 2010年10月28日:梁从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梁从诫,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北京市。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办人、会长。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

  • 古代人有环保意识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每当读到古人所描绘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总是会对诗中描写的美景心生向往,其实古代的美景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还离不开当时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持,那他们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呢?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系统法律规定。宋时程朱理学的“天人合一”主张对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 靖难之役后明朝宗室待遇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宗室待遇变化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六月二十六日,成祖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七月十二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十

  • 方孝孺真的被诛十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看历史剧,我们比较常听到的都是诛九族,诛九族一般也是最严重的处罚了,不过在明朝期间,方孝孺被罕见的诛了10族,这到底是有什么血海深仇?古代人要是连带诛族人的话也是非常倒霉了,自己的亲戚也要跟着一起被斩,这位方孝孺到底是什么来头,能让朱棣下命令来个诛十族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众所

  • 2008年5月20日:蔡尚思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蔡尚思,号中睿,1905年11月10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诗敦村。他的老师有梁启超、蔡元培、陈垣等。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历任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复旦大学、沪江大学、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历史

  • 1991年1月9日:徐中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徐中舒,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在此期间,他受到王国维先生的影响,树立了“新史学”的观念。以后更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将古文字学与民族学、社会学、古典文献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法”发展成为“多重

  • 粉红脚蜘蛛生活习性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粉红脚蜘蛛也称圭亚那粉红脚蜘蛛,从中美洲一直到巴西都有它们的分布,原产地的数量众多,使得每年都有大量野生个体进入世界各地的宠物捕鸟蛛市场。温顺的性格加上不会踢毛使得它们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适合新手第一次饲养尝试的种类。那你们知晓粉红脚蜘蛛主要分布在哪里?饲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吗?种群分布主要分布在中、

  • 巨人粉红脚蜘蛛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粉红脚蜘蛛(拉丁学名:Avicularia avicularia)也称圭亚那粉红脚蜘蛛,原产于圭亚那、巴西、哥伦比亚,最著名和最经典的宠物捕鸟蛛种类之一。中文名粉红脚蜘蛛英文名Pinktoe拉丁学名Avicularia avicularia地理分布南美洲繁殖方式卵生。习性雨林区树蛛蜘。性情温驯。寿命

  • 巨人粉红脚蜘蛛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今年一季度,全国海关在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04种,14000多次。在金陵海关,一批委内瑞拉巨人粉红脚蜘蛛,在过关时被检测出来。据了解,这些寄递渠道查获的昆虫多为异形宠物爱好者“海淘”回国豢养。粉红脚蜘蛛,拉丁学名:Avicularia avicularia,也称圭亚那粉红脚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