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榜案有没有舞弊

南北榜案有没有舞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4/2/27 23:41:45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科举舞弊案”,因朝廷先后于春夏发榜两次,故称“春夏榜案”,又因两榜分别录取南北学子,因此也称“南北榜案”、“南北榜之争”,还因主考官为翰林学士刘三吾,故也称“刘三吾舞弊案”。实际上,这次事件并非是真正的科考舞弊,而只是所谓的文人“风骨”所引发的一场政治风波罢了。

春榜录取学子皆为南方人,北方举子联名上疏告发舞弊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又到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时间,经过反复斟酌,朱元璋最终任命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王府纪善白信蹈为副主考(纪善为王府属官名称)。

科考进行的很是顺利,经过二月会试以后,刘三吾、白信蹈先后录取宋琮等五十一名学子。三月,经过廷试之后,最终以陈安阝为状元、尹昌隆为榜眼、刘仕谔为探花,并发榜公示。因为发榜时为春季,故称为春榜;又因所录取的五十一人全部为南方学子,故也称南榜。

发榜之后,北方学子见录取者皆为南方人,而北方学子竟然全部名落孙山,再加上两名考官皆为南方人,因此难免怀疑其中有鬼。于是,仅仅六天之后,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跑到礼部衙门鸣冤告状,言称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徇私舞弊,偏袒南方举子,更有数十名考生在街头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的娇子上坊告状。

如此情形之下,坊间顿时遍布各种谣言,有人说主考官收了钱,也有人说主考官“地域歧视”,总之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份皇榜是真实可信的。事情经过发酵,很快便从民间渗透到了朝堂之上,引起了朝中大臣的热议,先后十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而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有鬼。

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诏,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安阝﹑尹昌隆﹑刘仕谔等十二人组成“联合调查小组”,从落第举人的试卷中每人调阅十卷,增录北方举子。

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到四月末终于给出了调查结果,但这个结果却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经过复核后上呈的试卷,不仅文理不菲,甚至还有犯禁之语,由此也反映出,春榜所录取的学子完全没有问题。

北方学子官员群情激愤,朱元璋一怒之下全部录取北方举人

这个结果一出来,不仅北方落第举人无法接受,就连朝中的北方籍官员也开始怀疑其中有问题,毕竟朱元璋是自南方起兵北伐夺取的江山,朝中南方官员极多,北方官员自然有所怀疑。于是,北方的官员要求朝廷再次选派得力官员,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查涉案官员。

之后,更是有官员上奏弹劾,直指刘三吾、白信蹈与张信等人勾结,故意以陋卷进呈。

到了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说主持本次科举的主考官刘三吾和副主考白信蹈等人皆为“蓝玉余党”,尤其是刘三吾曾于十多年前上书为胡惟庸鸣冤,因此认定刘三吾为“反贼”,结果,包括“十二人调查小组”在内的涉案官员全部受到严惩。张信被凌迟处死,刘三吾等人全部被发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罪。

六月,朱元璋亲自举行殿试,之后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并发榜公示,因发榜时间为夏天,故称之为夏榜;又因录取的学子全部为北方人,因此也称北榜。

该案造成的直接影响便是明朝从洪熙元年(1425年)开始,朝廷开始分南北卷分别取士。然而,南北分榜之后,却又造成朝堂上的派系之争,中榜的考生因地域关系亲疏极为明显,同榜之间的考生拉帮结派成为常态。

刘三吾等人真的徇私舞弊了吗?事实上不过是文人的“风骨”罢了

关于主考官刘三吾,《明史》对其评价道,“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也就是说他乃是人品才学俱佳的士林领袖,而朱元璋之所以会任命他为主考,也是考虑到了他的才学和品行,因此很难说他会在科举中对考生进行偏袒。

事实上,此次科举大案的发生虽然是个偶然事件,但却有一定的必然性。自五代十国以来,中国政治经济逐渐向南发展,南方的经济文化已经迅速赶超北方,而北方则由于五代十国以来屡遭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北方学子在学风和学识方面已经与南方士子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春榜录取皆为南方学子,虽然有一定偶然原因,但同样也拥有一定的必然因素。

然而,朱元璋本来就是一个疑心较重的皇帝,以明初的“空印案”为例,本是朝廷官员为了节省时间而取巧,朝廷也从未对此进行明令禁止,但朱元璋得知之后,却担心朝中官员彼此勾结欺上瞒下,结果酿成巨大惨案。到了南北榜案,由于春榜的确太过奇怪,而复核后的结果又大为出乎意料,他难免便怀疑朝中官员相互勾结,故意徇私舞弊。

此外,皇帝和官员所处立场不同也是此案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南北榜案爆发之后,面对北方官员学子的群情激愤,虽说南北学子学识差距明显是客观事实,但作为皇帝不得不考虑到北方官员和学子的感情,为了平息风波,为了朝廷的稳定,身为皇帝的朱元璋也不得不做出妥协。然而官员却不同,他们认为只要行的端、坐得正,没犯错就不该退步,更不该为了平息风波而做出退让,这违反了他们心中的“道”。

刘三吾作为士林领袖,他更看重的是什么?声望、风骨、名士气节而已,文人为了这些甚至可以不惜性命。如果他做出了让步,那么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徇私舞弊,这对于他的声望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更何况他已经85岁高龄了,为了身后名又何惜这条性命。

作为后世之人,其实我是比较理解朱元璋的,他之所以会在五月份突然态度强硬,之所以处置如此多的官员,其实恼怒的倒不是他们是否真的徇私舞弊,而更多是他们竟然为了所谓“风骨”而对江山社稷如此漠不关心,不理解自己的苦心。

若是真的徇私舞弊,为何主考官刘三吾仅仅流放,曾经质疑刘三吾、又负责审核的张信却惨遭凌迟,而戴彝、尹昌隆却因在复核之后推荐北方士子而得以免罪?朱元璋此举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朱元璋之后发布的夏榜更是将其狠辣的手段表现的淋漓尽致,几乎就是在赌气,你们既然敢全部录取南方举子,那么我就全部录取北方举子,南方一个也不录取。

如上所述,与其说此事是一桩科场舞弊案,倒不如说是因文人“风骨”而引起的一场政治风波。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南北榜案的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南北榜案是源于一次科举考试,因此可以说它的间接原因来自于科举考试制度,而直接原因则来自于一次偶然的考试成绩,在明朝的历史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南北榜案这件事的记载,然而关于记载事情发生的原因却很少,只有二本书的记载谈到了事情发生的原因,一本是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中的记载直接说出了这件

  • 南北榜之争朱元璋一怒之下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明代洪武年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一件政治大事,那就是当时科举的“南北榜之争”。此次事件发生在洪武三十年,当时的统治者朱元璋,下令将当时的主考官全部严惩,并重新给出了一份当时的贡士名单。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之前的主考官给出的贡士名单全部来源于南方,因此在公布之后引起了数位北方落榜考生的不满。当时的统治

  • 不易胖体质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似乎怎么吃也不会吃胖,让人羡慕。这种体质就是不易胖体质,也叫易瘦体质。其实不易胖体质并不是随便出现的,而是由各种原因。正常原因可能本身的基础代谢率比较高,基础代谢率比较高的人每天用于基础代谢的热量比较高。所以它吃下去的食物转化成为能量被消耗掉了,不容易转化成为脂肪从而使人体

  • 关于两会的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你究竟了解多少?这里有几条冷门小知识,绝对让你“涨姿势”,成为备受崇拜的“好公民”!两会冷知识两会代表可以请假吗?自2006年起,全国政协规定,凡不请假私自缺席的委员姓名都将在会议结束时予以公布。按照规定,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递交书面请假报告,由人事代表工作机

  • 易胖体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易胖体质是指那些容易发胖的人群的体质,会让人肥胖的荷尔蒙只有胰岛素。但是当人体中瘦的荷尔蒙高于胖的荷尔蒙时,这种人就是属于易瘦体质。反之,当体内储存能量的荷尔蒙高于新陈代谢的时候,人体就会偏向易胖体质。特征1、身体容易感到沉重与疲倦。2、皮肤缺乏弹性,身体容易浮肿。3、污痰、口中黏液、女性分泌物多。

  • 寒假作业的定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寒假作业是寒假内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由于时间较长,因此通常量较大。小学由二门到三门组成(语文、数学、英语),中学由七门到八门组成(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七、八年级加地理、生物,八、九年级加物理,九年级加化学)。寒假作业近年来有了新的定义,少数学校展开了素质实践活动,将寒假作业变成活动,丰富

  • 易胖体质饮食如何调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自己是喝水都胖,干啥都胖,这就是俗称的易胖体质。易胖体质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先天基因的影响,也有自己不当的生活方式等。既然易胖,那么饮食就要注意了。易胖体质是指那些容易发胖的人群的体质,会让人肥胖的荷尔蒙只有胰岛素。但是当人体中瘦的荷尔蒙高于胖的荷尔蒙时,这种人就是属于易瘦体质。反之,

  • 白头发能拔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白头发真的会“拔一根长三根”吗?正确答案:不会。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白发不可随便拔,拔一根便会长三根。实际上,黑发的颜色主要是依靠发根的黑色素细胞。在发囊根部的色素细胞便会逐渐停止制造黑色素,白发便是因此而形成的。"白发拔一根长三根”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经常拔头发容易导致慢性毛囊

  • 白头发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白头发指头发全部或部分变白,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白发往往有家族史,以局部性白发较常见,多见于头前面的发际部。后天性白发有老年性白发和少年白发两种。有的年迈体弱而白发很少。少年白发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常有家族史,除白发增多外,不影响身体健康。青春时期骤然发生的白发,有的与营养障碍有关。总

  • 明初四大案是指哪几个案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所引发的著名四大屠杀案件。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