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繁体字转简体字要怎么办

繁体字转简体字要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42 更新时间:2024/3/9 0:45:39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

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起源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

简化原则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简化方法

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

《简化字总表》的最终版本是1986年修订版,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14个简化偏旁:第一表收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350个。

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类推简化字1,753个,《附录》收习惯被看作简化字的规范汉字39个,其《说明》里有提到表外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1986年,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不再作“迭”、“复”、“象”的繁体字处理。

因此,在第一表中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瞭”字读“liǎo”(瞭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一部分简化字,有特殊情形,《简化字总表》加了适当的注解。

编码

繁体中文自1980年代以来通使用Big5中文编码。而中国内地使用GB2312的国标简体中文编码。台湾省“标准局”公布一套名为CNS 11643官方编码,但并未被广泛采用。

随着Unicode跨语言编码集的出现,Unicode不仅能够同时表现繁体和简体字,还能够同时表现日文、韩文等汉字编码,由于Unicode被Microsoft,apple,IBM等所有计算机公司共同支持,因此在世界范围被普及采用。

而中国大陆又推行了一套GBK国标编码,这套编码在以前的GB2312国标简体中文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繁体中文、日文和韩文的编码,已在台湾等地区推行使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翻译的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和视频翻译。其中,在甲语和乙语中,“翻”是指的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

  • 中国翻译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诗经》中就讲究翻译的信达雅,《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方曰译”。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

  • 口译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口译(又称传译)是一种翻译活动,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者仍在说话时,同声传译员便“同时”进行翻译。口译的作用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为提高翻译人员素质、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 同声传译是什么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讲话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同声传译员通过专用的设备提供即时的翻译,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的研讨会和国际会议,通常由两名到三名译员轮换进行。同声传译效率高,能保证演讲或会议的流畅进行。同声传译员一般收

  • 翻译有几种类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翻译有口译、笔译、机器翻译、同声传译、影视译配、网站汉化、图书翻译等形式。随着IT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最后又诞生了真人服务的“电话翻译”,所以形式越来越多,服务也越来越便捷。从翻译的物质形态来说,它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具体可分为四类:①有声语言符号,即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其表现形式

  • 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总体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的作用,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其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人

  • 文物和古董怎么区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部分收藏爱好者,在如何正确理解文物与古董、古玩、艺术品的辩证关系方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建筑、碑刻及各种艺术品等。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域和领海中遗存

  • 地球上曾有一场雨下了数百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在地球生物史上,恐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类物种从2亿多年前就出现了,然后一直称霸地球,直到6500万年前才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恐龙为何突然灭绝的问题,学术界如今已经提出了多种解释,但关于恐龙是如何发家的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直到科学家们发现了在二叠纪末期和三叠纪初期那一次新的灭绝事

  • 兵马俑原来是彩色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秦兵马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你知道它原来是彩色的吗?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兵马俑不是彩色的呢?秦代工匠如何将颜料施于陶俑之上?颜料层又是什么成分,有什么结构?赋彩过程是否也有标准化流程,暗含着法制威严?所选择的色彩是否体现着秦人的审美观呢?一、秦俑彩绘工艺秦俑,隐藏着秦代服饰、工艺、艺术等密码。秦

  • 打呵欠为什么会相互传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有些人甚至一看到“打哈欠”这三个字,都会情不自禁地开始打起了哈欠。不知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呢?一项研究发现,观看打哈欠视频的时候,大约50%的参试者也开始打哈欠。2004年一项研究发现,哈欠的传染性同样存在于黑猩猩、狒狒和猕猴中。最令人叫绝的是,在看到主人打哈欠时,宠物犬也可能会打哈欠。有时甚至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