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民告官怎么告

古代民告官怎么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80 更新时间:2024/3/2 3:28:10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民告官”不论有理无理先打一顿再说,原因是古代“民告官”本就有罪。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其实为“民告官”设有相当完备的制度,所谓的“民告官、先挨揍”其实只有百姓“越诉”时才会发生。

例如《大清律例·诉讼》便规定,“凡军民诉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若越本管官司,辄赴上司称讼者,笞五十。”注意,这条律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并非是“民告官”,而是“越级诉讼”的问题,《大明律》与此类似。那么,古代民告官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始终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三纲五常”便成为了维护统治的基本纲领,而在社会关系层面,也通常以“泛血缘关系”进行处理,朝廷命官通常被视作百姓的“父母官”。这种制度之下,“民告官”自然就被视为了以下犯上,这是符合统治者的统治和稳定需要的。

不过,历代王朝虽然不支持“民告官”,但对此却也并非完全杜绝,毕竟如果完全杜绝了底层的上告途径,同样不利于统治的稳定。古代百姓想要告官,其实还是有路径可选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采风。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由朝廷派专人赴特定地区采集民情,查看和纠正吏治,虽然这种方式仍然是自上而下的治理,但百姓却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来达成“民告官”的目的。

例如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创造的“问事”制度,“问人之所害于乡里何物也?”“除人害者几何矣”“问刑论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管子·问》)又如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派使臣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得失”(《汉书》)。再如武则天置右肃政台,专掌“察州县吏善恶,风俗得失”。当然,这种方式更多只是作为一种临时措施,是统治者短期内以整顿吏治为目的采取的手段。

2、监察。古代统治者为了吏治清明,往往在地方设有监察性质的官员,其主要职责便是对辖区内的官员履职情况进行监察,同时兼具整顿吏治、惩治官员的职责。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中的“御史大夫”便负有监察百官职责,汉武帝时则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监察刺史,其职责中的“违法征科、行政冤滥”主要针对的就是官员侵害百姓权益的问题。

唐代继承了汉朝的监察制度,唐太宗时将天下划分为10道,每道设监察官员不定期赴多事地区视察,例如采访使等。宋代则设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作为巡查官员。明朝时期,则设有十三道巡查御史,不仅可以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纠核和处理,而且可以直接受理对官员的审理。

3、直诉。主要指在遇到重大案情或冤屈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上级衙门向皇帝告发,甚至直接向最高统治者诉讼。该制度起源于周朝的路鼓制度,后于晋武帝时期建立“登闻鼓”制度,此后“登闻鼓”成为百姓直诉的主要方式。

到唐朝时,直诉路径已经开始多种多样,百姓不仅可以通过“登闻鼓”诉冤,还可以上表诉讼,且规定朝廷官员必须立即受理,尽快闻奏,否则就要受到惩处,如《唐律·斗讼》有载“若上表诉,而主司不即受者,加罪一等”;甚至还可以直接拦皇帝车驾诉冤,如《唐律·斗讼》有载“车驾行幸,在路邀驾申诉”。

4、越诉。主要指越过地方官员进行控诉,即越级诉讼。因越级诉讼往往会扰乱司法体系,因而历朝历代对此严厉杜绝,不过,朝廷虽然不支持越诉,但也并不完全杜绝,这也是百姓越级告官,要首先受到惩处的主要原因,即打你是因为你越级诉讼,但案子官府还是会受理的。

不过,宋朝以后规定,凡是遇到地方官员本该受理但不受理,或将案件交给被告官员审理,或本司官员本应回避但不回避,以及官员贪污受贿等官员渎职情况,百姓可以越级诉讼,且不会受到惩处。

5、拿官。这种“民告官”现象只发生在明朝初期,彼时朱元璋为了严厉打击危害地方、鱼肉百姓的贪腐官员,不仅明确规定百姓可以直接捉拿贪腐官员送至京城严惩,而且对这种现象极为鼓励,例如常熟县陈寿六等三人将贪财害民的官吏顾英绑缚至京城面奏,便获得了重赏。

同时,为了鼓励这种现象,朱元璋还规定,对于阻挠百姓入京告状的官员,要严厉惩处,例如淳化巡检何添观因阻挠嘉定县民郭玄二入京告状,被朱元璋下令砍脚戴重枷服刑。

以上便是古代百姓“民告官”的主要途径,从这些制度不难看出,古代统治者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其实是考虑到了百姓切身利益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朝廷腐败和官官相护的因素的影响,大多“民告官”的途径都被堵塞,以至于百姓求告无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代民告官有成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在古装剧里看到很多民告官都可以胜诉的,可在古代民告官真的像影视剧里那么容易吗?其实,无论在哪个朝代,民告官可谓是难于上青天。像周星驰的《白面包青天》里的一样官官相护,如果没有包青天一样的好官为民做主,民告官几乎等于送人头!可见民告官有多难。看看各朝的关于告状的例律:清朝见官先打五十,胜了也要发配

  • 麻花是油炸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小吃。传说是东汉人柴文进发明了麻花。现主产于陕西省咸阳、山西稷山、湖北崇阳、天津、湖南。其中山西稷山以咸香油酥出名,湖北崇阳以小麻花出名,天津以大麻花出名。另有天津十八街麻花、河南汝阳县麻花、江苏藕粉麻花、河南宁平麻花、湖南新化赵氏麻花各具特色。作法是以两三股条状的面拧

  • 馓子是什么食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馓子,又称食馓、捻具、寒具,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或豆浆后入口即化。做法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饧面、切条,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食用油。待面条在盆中

  • 凤凰姜糖是哪里的特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姜糖,系凤凰传统的独家特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这个起源无从在史志书上查找,根据乃是制糖艺人们一代代身传口谕至今。特色在凤凰老街,你会看到现场拉制姜糖的场面,姜糖师傅会极其夸张地将姜糖团挂到门旁的铁钩上拉长、绕圈、再拉长,如此这般地反复拉扯,现场表演成分大过买卖,然后出售还带着温

  • 凤凰血粑鸭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凤凰血粑鸭是凤凰一道传统名菜。但因工序复杂、工艺考就、故而日常做之甚少,每逢佳节及宾客到来,才会做上这道名菜,以待亲朋好友。血粑鸭是凤凰和湘西地区特色的地方菜之一,制作时将预先浸泡好的上等糯米装入碗里,宰杀鸭子时将鸭血淋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凝固后再放入锅里蒸熟,放冷后将血粑均匀切成一小方块,再用菜

  • 凤凰苗家菜豆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苗家菜豆腐就是用蔬菜和豆腐合成的一种豆腐类食品。是凤凰苗家人日常最喜食用的主菜之一。苗家菜豆腐是凤凰特色菜。做这道菜,首先倒适量冷水入锅,再将事先用石碓冲细的黄豆粉倒入并拿筷子搅匀。文火煮开后即倒入青菜,稍加搅拌后,加少许酸汤,文火煮至汤水变清,即可放入野葱、大蒜、辣椒粉末等佐料,焖盖一阵,便可食用

  • 湘西为什么盛产湘西椪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湘西椪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湘西是中国最适于发展柑橘种植的地区,种橘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非常适宜柑橘生长,是中国果品协会认定的“中国椪柑之乡”。湘西生产的椪柑素有“桔中之王”之美称。果实大小适中,呈扁圆

  • 凤凰古城是四大古城之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凤凰古城是湘西的历史名城,很多人好奇它是不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很遗憾,凤凰古城并不是,中国四大古城是指安徽黄山的徽州古城、四川阆中的阆中古城、山西平遥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的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的历史不够古,清康熙年间才建镇,真正算得上古迹的古建筑又在历次现代化进程中被改建和拆除。没有历史,没有古迹,而

  • 《边城》的背景真的是凤凰古城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很多人都认为《边城》指的是凤凰古城。沈先生描写的这个地方民风淳朴,并且景色非常的优美,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而凤凰古城古代建筑非常的明显,并且拥有着非常淳朴的古代文化。并且沈先生是在湖南的凤凰县出生的,很多人认为他描写的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出生地凤凰古城。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边城》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 中国人喝热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当一个女生生病后,她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多喝热水”。不管是老一辈的人,还是年轻的一代看来“热水”仿佛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喝热水”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虽然中国人喝热水的历史很早,但是全面普及时间并不是很久,事实上直到解放后社会上才开始大规模普及喝热水的习惯。喝热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