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医生写的字像天书

为什么医生写的字像天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42 更新时间:2024/2/13 11:42:28

为什么医生写的字那么潦草,像“天书”一样让人看不懂。

这个问题在网络很是火热,很大的部分原因是大多数人都是“受害人”,对该问题特别关注。这里的受害倒不一定是身体健康真正受到伤害,而是为了破解这些天书煞费一番功夫却往往无果而终。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有谁没有进过医院?看病至少要看个明白,结果看了半天,医生给出一份份“鬼画符”的病历处方,心里总觉得别扭和不踏实。

比如,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份中药处方,N年来,集中了全体网民的聪明才智也不过破解这份天书的其中一部分。

为什么医生写的字像“天书”?让人看不懂呢?

关于这个问题,网络上有很多答案。然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作为从医20多年的医生,我想很多医生也跟我一样,即便是参与过这个问题讨论的医生,并不确知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暂且不去“猜测”这个为什么,首先厘清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可能的事实。

世界性现象

医生的字,确切来说要是医生手书的门诊病历和处方,潦草难以辨识,并非独见于我国,而是一个广泛存在全世界的普遍现象。

很多国家医生和医疗管理者还针对这种现象展开过许多研究探讨。包括医生的字体本身是不是真的比其他行业的人更难辨识?关职业阅读者,比如药剂师和护士是不是能够全部准确的破解这些“天书”的内容?这种现象会不会造成或增加医疗差错事故?

是因为医生忙碌时间迫因而书写潦草?

时间紧因而需要书写速度快因而书写潦草。这看似是那么“天经地义”,因此,所有讨论参与者也都将之归于首要原因。

比如,国内不知谁给出“一个医生平均每天看80病人”(显然不实)的说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了需要完成正的问诊、体检等工作,还要按规范完成仅万字医疗件书写,这无疑需要进行速记,因此字迹难免潦草。

这的确是一个很具有说服力的说法。但是,事实上,医生日常不可能看那么多病人,多数门诊病人的病情并不复杂,医疗文件书写认为也没有那么繁重,我们常见的很多门诊病历都是寥寥数言有的甚至是空白的。

在国外,这也是首先被提及的原因。比如,有一位医生就抱怨,“每天要看20个病人,除了正常的诊疗活动,每个病人还要为保险完成2到3页的医疗文件”。

那么,书写快字迹就必然潦草难以辨认吗?

1996年,一项前瞻性研究,对包括82名医生的209名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写书测试。告诉他们的理由是需要检验一项电识别系统对手书体的识别能力。实际上是由人工对字迹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医生手书笔迹的易读性并不低于非医生的笔迹,易读性低于平均水平相关的群体是行政人员和男性。医生手书总体的可读性主要分布在“一般”和“”范围内。

研究结论不能支持医生手书(快速)字体比其他人更难识别的传统观念。

但是,1998年的一项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医院的92名员工被要求快速书写,理由同样是检验电子识别系统的对笔迹的识别能力,并要求参与者尽可能书写工整。所有手书文件经扫描后由专门电子识别系统识别评分。

结果发现,尽管被要求尽可能书写工整,但是医生的字迹整体上易读性低于其他人员,错误率则高于其他人员。

但是,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字迹低易读性主要集中在字母不是数字。这可能反映了医生对药物剂量具有更高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对于数字以外的内容,也就存在重视不够甚或故意书写潦草的可能性。

总之,现有少数研究不足以得出时间紧是医生书写潦草的必然的原因。

一项古老的行业传统?

医生手书的潦草难以辨认,不仅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同时也是一项古老的传统。

我国古代并没有书写病历的习惯,但是医生们通常会书写处方,由家属照方抓药。在欧洲,几个世纪以来医生就有书写“门诊病历”和处方的传统。

要知道,那时,我们郎中们的处方几乎是仅供患者家属到医生自己开的“药”抓药之用。欧洲的门诊病历更是仅供医生自己阅读,处方同样主要是供在自己家的药房抓药用。

就是说,医生手书的病历和处方,实质上是在少数人之间定的一种“密码”文字,这个“少数人”的人数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此密写文件自然是非常熟稔,通常会辨认无误。

其实,直到广泛使用电子病历之前,医生的手书门诊病历和处方仍然是流通在少数人之间的一种密码文字。职业阅读者限于医生、同科室护士(住院处方)和同医院药剂师。即使今天的医疗是一个高度协作性的体行为,职业阅读者的圈子也通常不过区区几十人。

至于门诊病例,原本的阅读者还包括患者和家属。但是,门诊病例内容让患者和家属可以辨识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和麻烦。因为,如果门诊病历书写容易辨认,患者和家属往往会按照门诊病历上找医生事无巨细地把病情问明白。高深的专业壁垒导致这种“明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医生把门诊病例书写成天书,难以辨认,就是防止这种麻烦的最简单方式。

至于,这种密码文字是不是具有其他的“保护性”意义。比如:

保护“独家”处方以防外泄,保证处方能落实在自己诊所或医院以防经济损失,等。

至少在某些医疗机构和某些人员中并不除外这些动机。比如,早些年,就有医生开具的处方是只有本院药房能破解的数字代码的报道。

医生的密写,有意还是无意?

其实,多数医生来说,可能是无意的,只是跟随传统。

比如,有的医生自己都会奇怪:我当医生之前写的字不会这么潦草。当了医生后,不知不觉中就“随了大溜”,“可能是因为忙吧”。

当然,要说全部是无意的也并不属实。比如,医生手书中最难以辨识的是签名。医生的签名通常是自己刻意设计并反复练习的结果。而,病历文件和处方的手书格往往与签字趋于一致。这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医生手书的潦草,部分程度上是有意的,即使是潜意识的。

职业阅读者都能准确破解医生天书吗?不会出事故吗?

护士和药剂师作为医生手书的职业阅读者都可以准确破解这些天书吗?

这是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大量的研究指出,医生天书的这些职业阅读者其实是对此抱怨最多的群体,几乎所有受调查的药剂师和护士无不对此怨声载道。

但是,事实上,他们却通常可以准确的读出医生手书的内容。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熟悉。对于后入圈子的新医生,开始的处方中必定有很多不能读出的“密码”。解决方法就是个别沟通,通常是打电话进行确认。一般经过3、4年的熟悉,这位医生的密码本就会被职业阅读者熟悉掌握。毕竟,涉及的内容主要无非是处方中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内容是非常有限的。

即使是这样,也难以完全避免因为处方误读造成的医疗差错事故。

在欧美有很多这类著名的判例。其中之一是,在1999年,美国一名药剂师把医生处方中20毫克Isordil(消心痛)误读为20毫克Plendil(非洛地平)而“导致”患者死亡(无论从医学度看错误用药是不是患者为死亡的直接原因)。

另一个案例,还是在199年,丹麦一位老师处方中的激素药Halotestin(氟甲睾酮)被药剂师误读成一种强力的抗精病药Haldol(氟哌啶醇),服用后导致癫痫样大发作。

诸如此类案例不断见诸媒体报端。

据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早年的一项研究,美国每年有98000人死于医疗差错,包括约7000死于药物使用不当,其中部分是由于药剂师误读医生处方导致。

综上,为什么医生写的字像“天书”?因为,那原本就是仅供少数密码本拥有者阅读的天书。大概率上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医疗行业的一种古老传统,新入行的医生不知不觉中成为这种传统的跟随者。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曼陀罗种子可以祛痘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曼陀罗子,中药名。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或毛曼陀罗Daturainnoxia Mill.的果实或种子。白曼陀罗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上海、南京等地有栽培。毛曼陀罗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苏、浙江、河南。具有平喘,祛风,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喘咳

  • 可用甜水服苦药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俗话说“良药苦口”,如果怕药苦,可用“甜水”服“苦药”吗?部分药物不可行对于有些通过苦味刺激消化液分泌从而发挥药效的药物来说,加糖掩盖了药物的苦味,会对药效产生影响。另外,糖中含有的一些矿物元素能与某些药物中的蛋白质和鞣酸等发生反应,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俗话说“良药苦口”,人们生病的

  • 用黄瓜片敷脸可以有效美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黄瓜被称为“厨房里的美容剂”,可见黄瓜有美容养颜的作用。所以很多化妆品中都有拿黄瓜做原材料!可是用黄瓜片敷脸可以达到美白的效果吗?用黄瓜片敷脸可以达到美白的效果吗?是不能的。虽然黄瓜是一种营养物质丰富的蔬菜,富含维生素C、氨基酸、磷、铁、细纤维素、绿原酸等物质,但是并不代表它就可以直接拿来当作面膜使

  • 刚出炉的面包怎么保存比较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刚出炉的面包,为保持最佳口感,如何保存比较好?常温保存冷藏会加速面包中淀粉的老化,使面包干硬、粗糙、口感差。淀粉老化反应是不可逆的,一旦面包变“老”了,即使重新加热后面包会再度变软一点,也不可能重新回复之前的松软。淀粉的老化反应从面包出炉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在室温下,面包老化得比较缓慢,在较低温度的时

  • 红火蚁蔓延中国12省还会扩大范围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红火蚁蔓延中国12个省份,要知道红火蚁本来不是我们这里的生物,最早被发现的地方是广东吴川,那个时候应该是2004年,也就是说,红火蚁其实是一种原本生活再南美洲,后来才出现在我们这里的入侵生物。从农业部门的检测数据来看,红火蚁目前蔓延12个省的435个县,其中有191个县级行政区近五年都被红火蚁影响,

  • 挪威帝王蟹泛滥成灾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帝王蟹在原产地,数量逐年下降,入侵挪威后却泛滥成灾。帝王蟹谁挡吃谁,连海鲜“素食”海带都不放过,严重影响了挪威地区的海洋生态,制造了大量海洋“沙漠”,被挪威民众称为斯大林的螃蟹。不过,即使是这样吃货也无福消受。我们平常说的帝王蟹多为红帝王蟹(也叫阿拉斯加帝王蟹),在生物学种称为堪察加拟石蟹,原产于白

  • 你的精子数量只有你爷爷的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总爱畅想长生这件事。但如果在长生之前,人类先被终结了呢?甚至可能等不到宇宙大爆炸这样充满未来感和科幻感的情节发生,人类就被一颗小小的精子难为死了。这听起来颇耸人听闻,但并非没有根据。在对1973年~2011年提供精液样本的4万多名男性进行分析后,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生殖流行病学家Shanna S

  • 实现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十年匆匆而过,各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蓬勃发展,全面屏手机成为标配,摄像头从800万提到1亿像素,指纹解锁、面容识别、快充技术也不再新鲜……一切都在变化,顺应时代发展。一切又仿佛没有改变,从1990年到现在,锂电池技术几乎原地踏步,进展缓慢。电池这玩意涉及到材料学,而材料学但凡想做出突破,没有多少捷径可

  • 微信8.0.3大更新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1月21日8.0.0 for iOS发布,带来了新式浮窗和“炸裂”表情动效,而后的8.0.1、8.0.2版本并无太多新功能,积了2个月“大招”的微信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朋友圈可发布30s短视频微信8.0.3 for iOS中,最重磅的更新莫过于朋友圈视频支持发布30秒时长了!你

  • 地球能源的发展停滞不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横亘百年的问题:地球上的石油什么时候会被我们用完?答案一直在变,从最初的10年,一直到50年、100年……由于勘探技术进步、页岩油气革命、地质理论突破等因素,石油探明储量越来越多,很可能永远都采不完。有一个严峻前提是,要想继续满足每年庞大的燃油需求,我们只能加把劲去发展钻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