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球能源的发展停滞不前

地球能源的发展停滞不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92 更新时间:2024/1/20 4:36:11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横亘百年的问题:地球上的石油什么时候会被我们用完?

答案一直在变,从最初的10年,一直到50年、100年……由于勘探技术进步、页岩油气革命、地质理论突破等因素,石油探明储量越来越多,很可能永远都采不完。

有一个严峻前提是,要想继续满足每年庞大的燃油需求,我们只能加把劲去发展钻井技术,以应对表层油田快速枯竭的现实。

正如上面我提到的“摩尔定律”一样,钻井技术总有一天会达到瓶颈。

或许等到开采石油的成本越来越高,高到失去了竞争力,一桶油可以卖到天价,自然就被市场弃用,也就等同于枯竭了。

而没有石油,光靠煤炭,可没法维持人类的高科技生活。

仅仅石油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全球大部分城市无法正运作,农业生产也难以为继,更别说要养活全球70多亿人。

而且石油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无论是塑料、合成橡胶、化纤、清洁用品、添加剂还是沥青,都离不开石油,新能源也无法替代。

不管核能、水电、太阳能、风能还是潮汐能,目前仍处于最低层次的利用,而且各有弊端:

水电有季节性,风能太阳能是间歇性获取,不能随取随用,也不能调度,对现有电网的稳定造成冲击,只能作为补充能源……甚至一些新能源行业还要依靠财政补贴才能撑下去。

马斯克这个人是挺大嘴巴,资本利益代言人,可为了实现殖民火星的愿景,他可以一边夸夸其谈,一边用长达十几年时间研究,甚至掌握了航天器发射与回收技术,大幅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哪怕马斯克真解决了人类在火星上生存的种种问题,包括空气、食物、水人造基地,也无法解决最核心的能源问题。

目前在火箭推进方面,我们很难有技术上创新,发动机还是使用液氢液氧甲烷来做燃料,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即使不断压缩成本,马斯克要想送一个人去火星,也要至少50万美元成本(假设有人愿意),更别说在未来的宏伟计划中,要运送100万人口和一亿吨物资。

再往后推,仅以现在的火箭速度,我们飞到距离地球最近的比邻星,就要6万年……6万年,比人类的明史还要漫长。

如果在未来,火箭发动机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火箭推进仍然基于化学燃料,人类将永远困死在太阳系内,毫无希望可言。

所以目前可以一次性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方只有一条:可控核聚变。

不可控核聚变,在上世纪我们已经研究出来了——氢弹。

可惜氢弹是一锤子买卖,炸完就没。

因此,如把一个等同于氢弹的几亿度高温反应材料,和零下269度的低温材料,还有上万个零部件,拘束在一个极小空间内,实现能量的高效率转化,并令其保持长期稳定,是最大难题。

为了让核聚变“可控”,科学家们已经研究了50年,接下来还要继续研究第二个50年,甚至第三个50年……

目前我国的研究进度是,芯部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可以维持20秒,并且在今年4月底冲击100秒,算是迈出了一大步,很不容易。

为什么“可控核聚变”对人类如此重要?

一旦人类掌握了这项科技,等于掌握恒星的能量利用方式,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而获取核聚变的原料来自海水里的氚元素,原料成本忽略不计。

有了“可控核聚变”,就有无限廉价电力,就有无限前景:

内燃机将成为历史,石油沦为化工原料;

极大降低各种矿物开采、提炼成本;

大规模海底渔业养殖、大规模沙漠农业成为可能;

粮食问题彻底解决,无需耕地,直接无土栽培,用海水淡化,电费忽略不计;

星际航行成为可能,开发太阳系不再是梦想;

温室气体得以控制,大型绿化得以实现,不计成本改善地球生态……

这是我们最期盼的未来。

但如果在化石能源耗尽前,人类还没找到“可控核聚变”的办法,最终命运一定很惨,不止是文明倒退,而是从此被锁死在太阳系内。

所有高级物理实验无法进行,所有科学理论无法进一步验证,太空作业将成为历史,能源危机甚至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人类承当不起“科技停滞”的后果。

科技进步的意义,在于不断将蛋糕做大,让分蛋糕的人不会争抢;可蛋糕体积一旦固定,而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矛盾就开始了。要么坐下和谈,要么从别人手里抢来,一切都靠着拳头说话。

战争离我们没那么远,核手提箱也不仅仅是战略威慑,真正的和平,永远处于大炮的射程范围内。至少在短期内,人类社会难以出现大的科技变革,所以地缘纷争、人口压力、经济制裁、能源危机将成为常态。

也只有末日到来,才能确定人类是否接近极限,是否有孤注一掷的决心。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骆越文化青铜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1986年发掘武鸣马头元龙坡西周至春秋墓群和安等秧战国墓群,广西西部地区的青铜文化逐渐显露出来。目前发掘的骆越文化中青铜器有哪些?镂刻细纹匕首武鸣元龙坡出土2件,身呈锐角形,扁茎,无格,阔肩,宽扁叶,呈锐角三角形,截面呈菱形。茎部镂刻细线云纹和凿点纹,叶面浅刻极纤细的栉纹地三角形细线纹及眼状纹。19

  • 飞机遭到飞鸟撞击后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根据动量定理,一只0.45公斤的鸟与时速80公里的飞机相撞,会产生1500牛顿的力,与时速960公里的飞机相撞,会产生21.6万牛顿的力,高速运动使得鸟击的破坏力达到惊人的程度。鸟击对飞行器的破坏与撞击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严重破坏的撞击多集中在导航系统和动力系统两方面。飞行器的导航系统大多位于

  • 骆越古国有哪些历史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骆越古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骆越有哪些历史遗址呢?覃内村陆斡镇:覃内村——岜马山岩洞葬。1987年挖掘,清理了5个墓洞,5号洞所出土的石玉戈为权力标志性文物,墓主很可能是当地方国君王一类人物。6号洞随葬品有陶制釜、壶、杯、纺轮等,其身份很

  • 现代怎么很难出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理论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当今科学理论的验证越来越难,但人的寿命有限。300年前,人们根据燃烧的化学现象提出能量守恒理论;200年前,一边提出电磁理论一边做实验验证;100年前,人们期待100年后能够有足够能力去验证量子力学。随着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任何一位顶尖数学家、物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都需要经过大量时间去学习最基础

  • 红白鼯鼠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红白鼯鼠(学名:Petaurista alborufus)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很像松鼠,体长35-60厘米,体重2000克。头短而圆,眼睛很大,眼圈赤栗色,瞳孔特别大,可以感受微弱光线,适宜于在地洞黑暗的世界里生活。身体背面体毛为红色,面部和身体腹面为白色。尾长达40-50厘米,几乎与身体的长度相等

  • 红白鼯鼠出现在哪些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红白鼯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很像松鼠,体长35-60厘米,体重2000克。头短而圆,眼睛很大,眼圈赤栗色,瞳孔特别大,可以感受微弱光线,适宜于在地洞黑暗的世界里生活。身体背面体毛为红色,面部和身体腹面为白色。尾长达40-50厘米,几乎与身体的长度相等。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山坡森林地带或石灰岩隐蔽

  • 古代妃子来例假了遇到皇帝侍寝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几千年历史,先后经历了几十个王朝的更迭,在期间也诞生了400多位皇帝,而每位皇帝也都有着他们的后宫佳丽,这便是百姓常说的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某位妃子来侍寝,但如果妃子来“例假”了,又该怎么办呢?首先这种事情的概率是很低的,其次只只遇到了也是有解决办法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一

  • 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红山遗址中有哪些文物发现呢?查海遗址经过发掘出土有玉玦、玉匕、管状器、如斧似锛形器等。陆续发现有:阜新胡头沟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鸮、玉鸟、玉璧、玉环、鱼形玉佩、联环玉璧。凌源三官

  • 松花蛋里的纹路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这是蛋白中生成了氨基酸盐。这些氨基酸盐不溶于蛋白,于是就以一定几何形状结晶出来,就形成了松花,俗称松花蛋。松花蛋腌制液中的氢氧化钠,在腌制过程中,它们穿过蛋壳上的细孔,渗透到鸭蛋里与氨基酸化合,生成氨基酸盐。这些氨基酸盐不溶于蛋白,于是就产生了结晶。这些“松花”正是氨基酸盐的结晶体,松花蛋上的“松花

  • 堵塞7天后苏伊士运河终于恢复通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北京时间3月29日下午5点30分,苏伊士运河正式恢复通航。3月29日下午6点,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AC)工作人员独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现在为所有船只通航做好了准备!”该工作人员透露,苏伊士运河通航的关键在于一支专业国际救援团队的加入,“在该团队的努力下,针对‘长赐’号的救援工作极为有效”。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