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将愧为帝师?大秦为何三世而亡?

此将愧为帝师?大秦为何三世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32 更新时间:2024/1/19 17:17:56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要说秦国,可说是名将如云,白起、王翦、司马错、蒙恬、王龁、蒙骜、王贲、李信、内史腾、蒙武、章邯等各显身手。要说最能打的,当属白起、王翦,皆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跟王翦比起来,白起好象更厉害,他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绰号杀人魔、战神。但这个战神并未得善终,最终将相失和,被秦昭襄王与范雎合谋赐死。与白起相比,王翦却依靠非凡的政治才能,不但是战争统帅,而且被尊为帝师,在秦始皇如此多疑残暴的政治环境下,居然得以终老善终,可谓战神中的佼佼者。

王翦,陕西富平人。作为秦国战神级的人物,王翦可谓百战百胜。在战国七雄中,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一是赵国的战神李牧,二是楚国的战神项燕,皆败于王翦之手。先说李牧,被誉为赵国“最后的长城”,曾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杀伤匈奴十几万人马,吓得匈奴人不敢到赵国边境牧马。与秦对阵,屡破秦军,让秦始皇非常头疼。如果硬碰硬打,战神王翦也不见到是他的对手。王翦与秦始皇商议,行反间计,用重金收买曾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近臣郭开,再次诬陷李牧有投敌叛国嫌疑,结果赵王中计,斩杀李牧,自毁赵之长城。李牧死后,赵国再无王翦对手,王翦乘势急攻,俘赵王迁,赵国灭亡。

楚国是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项羽的先祖项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秦始皇分兵派将,李信扬言只需二十万秦兵,足可破楚,而王翦认为需秦兵六十万,缺一不可。李信也是一位秦国著名将领,“飞将军”李广的先祖,在参与攻伐赵国、燕国、齐国等战役中屡立战功,颇受秦始皇信任,是年轻有为的少壮派。在与王翦争夺“帅印”中,李信与蒙恬取得了始皇信任,率兵二十万伐楚。结果被项燕大败之,成为李信一生中的耻辱。

秦始皇不得不起用解甲归田的王翦,王翦闭门不出,始皇坚请,王翦始出,但坚持需要秦兵六十万,缺一不可。这基本上是秦朝所有的国力,压上了最大的本钱。如果此战失败,丧权辱国不说,很有可能秦国自此被从地球上抹去。残暴多疑的秦始皇相信了王翦,派兵六十万,令其挂帅出征。为了解除始皇“拥兵自重”的疑虑,王翦在出兵过程中,连续六次向秦始皇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表明他建功立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钱,为了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这就是“王翦请田”故事的由来。王翦请田这个故事,后来被萧何应用,自污其名,解除了汉刘邦的疑虑。此次王翦也用这个办法,解除了秦始皇的疑虑。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王翦全力对付楚王和项燕。项燕虽是名将,但面对战神般的王翦和六十万如狼似虎的秦国兵将,岂是对手?最终,项燕被杀,楚王负刍被俘,强大的楚国一朝灭亡。在平定六国的过程中,王翦与其子王贲参与了绝大多数的战争,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和白起比起来,战神王翦“智而不暴、勇而多谋”,故虽攻灭六国,但并未在历史上留下恶名。他打仗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神州大地的统一,而大多数中国人,也渴望统一不再战乱,王翦顺应了天下大势罢。而且,完成历史使命的王翦马上解甲归田,象他在灭楚战前向秦始皇要求财产一样,回家当他的富家翁去了。一个没有野心的军事家,不用赵匡胤演义“杯酒释兵权”故事,自己回家毫无怨言,这大概便是王翦的境界吧。

王翦的军功,王翦的境界,得到了秦始皇的尊重。秦始皇尊王翦为帝师。王翦是四朝元老,他不只是伟大的军事统帅,还是一名出色的谋略家。他曾帮助丞相范睢,不费不刀一枪拿下仇人魏齐,又靠三寸不烂之舌,平定长安君与樊于期的叛乱。最大的功绩,是帮助秦始皇拿下相国吕不韦,而未起多大波澜。王翦的功劳,秦国的开国功臣们,可说是无人可比。但王翦又是一个不居功自傲的人。靠巨大的人格魅力得到了秦始皇的尊重,不起加害之心。不但秦始皇,他与多个丞相同事,史载并无记恨陷害王翦之人,据推算,王翦寿高九十而终,在那个六十还甲子、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可谓真正的寿星。寿星落在杀人百万的战神头上,也算千古奇闻了。

王翦帮秦始皇打下了万里江山,始皇以为秦朝从此要千秋万代了,没想到三世而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直接的原因,在于秦朝出了个赵高,他指鹿为马,杀害忠良。更深层次的原因,司马迁推到了王翦的身上。王翦身为帝师,秦始皇那么尊重他,他只帮秦始皇打天下,却没有帮秦始皇坐天下献出一谋。太史公用求全责备的眼光评论王翦人生的败笔,说他明哲保身,只知道自己功成身退,却没有“助秦建德”,乃至秦始皇建国后施行暴政,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空耗国力,逼得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全民皆反。如果王翦按司马迁这样评论,那岂不是成了周公那样的圣人了,对他要求太高了。秦朝实行不实行仁德之政,固然王翦有谏议权,但更大的谏议权,在于丞相李斯。他才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施政的一把手。王翦耄耋之年的人了,就不要太过多地责烦他老人家了吧。

标签: 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六贼之一梁师成,竟自称是苏轼的遗腹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梁师成(?—1126),字守道。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为“六贼”之一,政和间为徽宗(赵佶)所皇帝宠幸,官至检校太殿。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请人模仿帝字字迹仿冒诏书,因之势力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等十恶不赦,以至于连蔡京父子俩也谄附,故时人称作“隐相”。钦宗(赵桓)继位后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在行到中

  • 宋朝皇帝昏庸吗?为何文臣武将从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农民起义,历史解密

    宋朝的皇上在历史上绝对是非常具有争议的皇上,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与第二任皇帝赵光义多少有点建树以外,其他的都很昏庸甚至无道,残害忠良。但是就算是皇上这样,我们所了解的文官武将很少有反叛的,无论皇上对他们怎么样,他们都忠于皇上与朝廷。他们为什么是这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先说第一位武将岳飞,

  • 宋朝为何存在三百多年?宋朝军事实力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在现代社会人的眼中,普遍认为宋朝在所有朝代中属于最弱的那一个朝代。对外战争听到的最多的只有败退,逃跑,然后就是割地赔款,简直就是在丢中国人的脸!但不可否认,当时情况跟以往朝代都有所不同。宋朝时期,各民族争先崛起,先是辽国契丹族,后是金国女真族,蒙古族,还有西夏,哪个都不容小觑。这些少数民族哪个都是威

  • 武媚娘是怎么从李淳风的预言中逃脱的 都是他的弟弟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是谁将武媚娘从李淳风的预言弄出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太子被禁足于东宫。但是有一次,李世民与武媚娘出去练习射箭的时候。武媚娘遭受李世民身边的人刺杀。幸好太子的出现,才将武媚娘救下。从而也立了大而这次他也立下一点功。从这之后太子的弟弟就想这着,

  • 明朝治贪手段残酷,为什么贪污还是难以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封建王朝官员贪腐问题一直是皇帝们很头疼的问题,要说对于官员贪腐最痛恨和治贪手段最残酷的统治者莫过于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极其贫苦,地主家放牛出身,还被赶走只能出家当和尚,后来当和尚也生存不下去,沦落为小叫花子,纵观华夏历史,像老朱这样出身的皇帝,他是唯一。这些苦难经历让他对百姓的疾苦十分了

  • 朱元璋覆灭元朝后为何放弃了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朱元璋和其手下形成的力量成功推翻了元王朝在中原的政治中心后,元朝的势力便主动放弃了让他们安逸许久的正统宝座,主动的奔向了他们本来的家园,退回了长城以北的土地。在朱元璋的明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他们也对元朝剩余势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击行动,而且不光光是朱元璋这一代,成祖朱棣也曾御驾亲征过北元地区;可在当

  • 唐武宗李炎是怎么死的?是因为服食丹药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性格愈加急躁,喜怒失常。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炎召李德裕询问朝外之事,李德裕回答:“陛下的严厉决断让人们难以猜测,朝外之人感到很惊恐。以前贼寇叛逆专横暴虐,当然应该用严厉的威邢来制服他们;但如今天下既已平定,希望您能以宽容理政,如能使犯罪的人服罪无怨言,为善的人不感到惊恐

  • 斯鲁伊斯海战后 法国入侵英国的野心都没有机会实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英法战争,英国,法国,历史解密

    斯鲁伊斯海战发生在公元1340年,为英法百年战争拉开了序幕。这场英法之间的战争发生在斯鲁伊斯,现位于比利时和荷兰之间。参与斯鲁伊斯海战的法国舰队在爱德华三世给儿子的信中有所提及。斯鲁伊斯海战图片这支舰队总共有一百九十艘战船,还有一部分热那亚佣军,总数为两万人。英国历史一直声称英国舰队不管是人员还是船

  • 大唐四大贤相之一的宋璟,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璟,唐朝,历史解密

    唐代有四位著名宰相被称为四大贤相,其中包括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开元年间的姚崇和宋璟。“房谋杜断”人尽皆知,贞观之治是唐王朝最强大的巅峰时刻。姚崇任宰相期间,兴利除弊、选任人才、整治吏治、抑制权贵,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被称为“救时宰相”。宋璟是姚崇的继任者,能与这三人并称

  • 道教四大真人简介 四位真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真人,历史解密

    道教传说中的仙人。道教中的四位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洞灵真人,道教尊之为四大真人,为道教太上道祖老子的四位弟子。 真人指古代道家、道教把修真成道,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常用作称号。老子与四大真人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简介真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