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教四大真人简介 四位真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道教四大真人简介 四位真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49 更新时间:2024/1/5 15:44:31

道教传说中的仙人。道教中的四位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洞灵真人,道教尊之为四大真人,为道教太上道祖老子的四位弟子。 真人指古代道家、道教把修真成道,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常用作称号。老子与四大真人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简介

真人一词最早出于”

春秋战国《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汉 淮南王《淮南子·本经训》:“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汉王逸《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

东汉魏晋《太上经》曰:混茫之气,变化为真人,与时翱翔,有名无体。

东汉魏晋《洞元自然经诀》曰:道言: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南北《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曰:天尊:道性无隐无显,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现在,非未来,非过去;非因所作,非缘所生。是故名常。道性即是天尊,天尊即是真人。真人是常,道性是常。一切有为之法,皆是无常。虚空无为,是故为常。虚空者,即是道性;道性者,即是天尊;天尊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常乐。

道性、天尊、真人、无为、虚空等等,都是同体异名的概念。如同佛性是佛、真如、如来法身一样,这是道教对真人问题探讨的深入。

四大真人影响

先秦是道家大发展的时期,它人物众多,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齐国与楚国的大力发展,以至于在战国时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到了汉初如先秦齐楚两国一样统治者集团也信奉黄老之学,由是黄老思想全面运用于汉初政治,达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从学术角度看,《淮南子》、河上公《老子章句》的许多观点都反映出黄老思潮的影响;受现实影响,西汉道家多以老子思想为依据批评政治,讨论国是。影响所及,如《史记·外戚世家》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景帝则“以《黄帝》、《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这些都为其后在民间继续发展奠定了根基。汉初的“文景之治“就被认为是黄老之学的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而四子真经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说。

玄学是汉末魏晋时期至宋朝中叶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哲学与学说,是那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所谓“玄”,即《老子》所讲“玄之又玄.谓。西汉之扬雄在《太玄·玄摊》中说:“玄者,幽摊万类,不见形者也。”魏之王弼在《老子指略》解释道:“玄,谓之深者也。”玄学以《老子》的“无为”之论,《庄子》蔑视礼法的态度和《周易》的神秘主义合为主旨,以道解易又符合先秦两汉道家易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又称《南华经》,此二书又被称为“玄宗”。玄学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张湛、韩伯、陶渊明、袁宏等等。玄学是在东汉末年经学衰落之际,抛弃了天人感应之论,冀以清谈和思辨裨补注经繁琐等阙漏,以自然为本为体,以名教为末为用,探讨本末的有无,即宇宙的本体问题;对此哲学目的,又以“得意忘言”为方法,以辨名析理为其思维形式。由是而成为一整套哲学体系。在晋元嘉十六年国家开设五馆中,玄学馆为其中之一,这也标志玄学的确立并为朝廷认可。据南齐陆澄《与王俭书》所载:“元嘉建学之始,(郑)玄、(王)弼两立。逮颜延之为祭酒,黜郑(玄)置王(弼),意在贵玄(学),事成败儒(《南齐书·陆澄传》)。”这说明南北朝时期,王弼的玄学,已经取代了郑玄的经学了。玄学大体上分为三派:以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为代表的玄理派;以王衍为代表的清谈派和嵇康、阮籍、“七贤”等名流的狂放派。玄学的思潮还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新时期,对宋明理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玄学影响广泛,泛浸及医学,后者自然主义的养生观,其重术尊方的发展理路,和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等等,都与玄学的影响有关,这也铸就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的自觉自为的特征。

门阀士族士大夫致力于《老子》、《庄子》、《周易》、《论语》、《列子》、《文子》等儒道经典的注释、研究和谈论,宣传自然无为,崇尚达生任性,于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玄风”,以谈玄论道来逃避现实政治。自曹魏年间的“正始之音”开始,很多名士口出玄言,不务政事,晋元帝司马睿甚至“餐服玄风”,到南北朝时有的皇帝还“尽玄言之趣”,置玄学馆,玄学风行一时。

玄学馆是学习道家学说的学校。宋文帝时创立。元嘉十六年(439)文帝以何尚之为丹阳(今属江苏)尹,建宅于南城外,设置玄学馆,招聚生徒。东海(今属江苏)徐秀、庐江(今属安徽)何昙、颍川(今河南登封东)苟子华、太原孙宗昌、鲁郡(今山东曲阜)孔惠宣等名流学者,都仰慕远道来游,称为南学。受魏晋玄学思想发展影响,玄学列为学校科目,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首开其端。唐代又名崇玄学,京师及地方均设。学习内容为《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玄学馆.又称为南学,学者闻风丽争四馆并置.为后代分科大学之始,对隋唐专科学校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玄、史、文三馆的设立,除《宋书·隐逸传》所言是“上留心艺术”使然以外①,恐怕还有借设馆来确立朝廷在士大夫文化中的领导地位的意味,将思想的生产纳入国家的体制。尤其是玄学,它与史学、文学不同,是士大夫的思想灵魂,关乎治道。朝廷不光要借“抑扬名教”来整肃士风,还要占据思想界的权威地位,引导士风。《宋书·何尚之传》:“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爨、黄回、颍川苟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避,谓之南学。”可见玄学馆的设立的确吸引了一些士人,形成了重要的社会影响。(据《南史·宋明帝纪》载,总明观原设五科,因阴阳学无人,立四科。齐初仍沿用。其分科教学形式,影响后世专科教育的发展。)

北周承西魏之后,其学制较北齐为略胜。太学之外,又有“露门学”、“虎门学”及“通道观”等。“露门学”或称“路门学”,立于武帝天和二年(公元五六七年),与“虎门馆”同为教授贵胄的学校。“通道观”立于建德三年(公元五七四年),与宋“四学”的“玄学馆”相似,盖欲发扬道家思想,也是这时代与前代学制特异的史证(都见《北周书·武帝纪》)。

唐长安玄掌馆唐都长安崇玄署辖下培养玄学人才的教学部门。又称为崇玄馆、崇玄学。其学生称为崇玄生。据《唐会要》卷六四载,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置崇玄学子玄元皇帝庙,开元二十九年正月,设崇玄博士1人,令学生习《道德经》、《庄子》、《文子》、《列子》,“待习业成后,每年随贡举人例送至省,准明经例考试”。有学生百人。天宝二年(公元742年)改称崇贤馆,称博士为学士,助教为直学士,大学士1人则由宰相担任,领两京玄元官及道院。此后崇玄馆因安史叛乱一度衰败。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学生恢复至百人。

宋朝提倡学习道经,并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政和七年八月,徽宗根据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建议,将《亢桑子》《文子》列入国子学,与《庄子》《列子》并行。又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重和元年因知兖州王纯奏请,令学者治《御注道德经》,间于其中出题。同时又下诏规定:“自今学道之士,许入州县学教养,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经,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凡初入学者称为道徒,以后每年进行考试,根据其考试的成绩分别授以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等名号,按五品到九品拨放。又依儒学贡士法,学道之士可通过考试升为贡士,到京入辟雍(北宋末年太学之预备学校,或称“外学”)学习,然后每三年参加“大比”,殿试合格者即为有道之士,可授以道官道职。为了普及道经的学习,又令道录院选择道经数十部,镂板颁之州郡。同年九月,又下诏规定: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二员。后又规定“诸州添置道学博士,择本州官兼充。”通过以上措施,促使道、儒合一。到宣和二年正月,遂下令“罢道学,以儒、道合而为一,不必别置道学也。”

标签: 战国真人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官制下的京官和武官都有着什么区别?都分别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官制,京官,历史解密

    京官宋代在京服职的文官,按其官阶分为京官和升朝官二等。唐代从宰相以下在京师做官者,均称之为“京官”。其中常能朝见皇帝的称为“常参官”,此外称为“未常参官”。宋代的京官含义又有不同,仅指不常参的低级文官,实际类似唐代的“未常参官”。这类京官的寄禄官,宋初有秘书省的著作佐郎、大理寺丞以下到秘书省校书郎、

  • 蜀汉后期无良将?倘若这个大将不死,北伐还有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可以说在三国的时候,三国争霸,蜀汉是有着无与伦比的豪华阵容的,他们的五虎上将和诸葛亮等等都是他们的强大战斗力,而且曹魏也是有着自己的势力的,他们的五子良将可以说也是非常的强,还有大量的谋士。可以说曹操生前是非常的喜欢人才的,对于有才能的人才都是要收入囊中的啊。但是等到了后期,可以说蜀汉的大将和谋士都

  •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提到中国的历史,很多人最羡慕的身份就是公主了,因为皇子们的夺嫡之争实在太过惨烈,而公主们相对来说就好很多。她们从小就衣食无忧,身份尊贵,在众星捧月中成长,真的是每个女子都羡慕的人生啊。不过关注历史的朋友不难发现,公主们的存在感不太强,能够把名字留在史册上的,都是曾经掀起过风浪的人。比如思想开放的山阴

  • 雍正手段狠辣,唯独不敢动废太子胤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在九龙夺嫡事件中,太子胤礽原本是最有竞争力的人,没有之一,他是38年的太子,是康熙最爱的女人赫舍里皇后的遗孤,是打小被康熙看着长大的宝贝儿子,如果不是胤礽这个人做出了很多不可饶恕的错失,他就是必然的皇帝。就算胤礽犯了大错,康熙看在父子之情,看在他母亲仁孝皇后的面子上都曾选择原谅了他,将他从废太子重新

  • 她当上妃子后,将自己的闺蜜献给皇上,这一举动让宋朝又得以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一谈及宋朝,我们很自然的都会想到他的开创者—赵匡胤,赵匡胤是一个将领,他披荆斩棘了大半辈子才建立起北宋这个王国,很多人都有一个疑虑,赵匡胤是将领生于,而他的生活中元勋大多也都是将领,那么为什么宋朝的重文轻武会那么严重呢?这个基本国情肯定是经过深谋远虑后才拟定出来的,这一基本国情是完全汲取五代十国时期

  • 秦始皇是否死于谋杀?史料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关于秦始皇是因病驾崩还是死于赵高与胡亥的合谋杀害,这一点在历史上一直没有一个定论。但是秦始皇驾崩前后发生的三件事充满了诡异色彩,如果我们把史料记载的这三件事的发生顺序颠倒一下,就会得出一个不一样的结论。赵高扣押秦始皇传位给公子扶苏的诏书,加上赵高和胡亥的一番谈话,已经透露了秦始皇的死亡方式,丞相李斯

  • 中国第一女将军妇好,她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第一女将军妇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当今社会对一位全能女子的最佳评价!在历史上曾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但是中国史上也出了一位第一女将军,武功高强相夫教子都不在话下,可却嫁给过4位皇帝!“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就是对中国第一

  • 他是乾隆的儿子,后来被送给大臣,一生与皇位无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永城,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的一生中共有十七个儿子,可活过成年的却只有十个,而且在这十个儿子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儿子,他是皇贵妃和乾隆的儿子,可长大后却被乾隆送给了大臣,因为成了大臣的儿子,跟皇室再无瓜葛,因为不再是乾隆的儿子了,所以乾隆的这个儿子也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从此与皇位无缘,这位与皇位无缘的皇子就是乾隆的第四

  • 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伯爵提出蒙巴顿方案 最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巴顿方案,印度,历史解密

    70年前,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计获得独立,对印度而言是既喜悦又悲伤的一年。喜悦是因为在长期的抗争下,印度人终于获得了独立和自由,悲伤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因此而分治,至今仍纷争不断。决定印度命运有几位关键人物,而当时的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伯爵则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47年,英国海军元帅路易斯·蒙巴

  • 刘备有子嗣后,刘封如果改寇姓,他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历史解密

    每当一提起刘封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219年,受封前将军的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曹魏,当时关羽率军围攻了襄樊两城,并主攻樊城,虽然当时关羽几乎以一己之力打得曹仁抬不起头,同时还水淹七军,声势威震华夏,以至于让曹操都不得不迁都以避其锋芒,但对于关羽来说,当时的处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