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保初有多爱写诗?简介其生平轶事

吴保初有多爱写诗?简介其生平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915 更新时间:2023/12/8 12:18:57

安徽庐江吴保初,与湖南浏阳谭嗣同、江西义宁陈三立、广东丰顺丁惠康,在当时以名公之子而锐意革新,且兼擅诗文之名者,天下称为“清末四公子”。

吴保初(1869—1913年),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安徽庐江沙湖山人。因家有北山楼,故又被人称为北山先生。其父吴长庆为淮军名将,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曾亲率庆军六营迅速平定了朝鲜壬午兵变而受到清廷嘉许,赏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光绪十年(1884年),吴长庆奉命率部从汉城撤防金州,旋患重病,保初年方16,渡海省亲,割臂肉疗亲,以尽孝道。而吴长庆终于不起,病逝金州营次,谥号“武壮”。李鸿章闻其事,奏表吴保初孝行,朝旨褒许。吴保初亦得以荫生授为主事,服满入都,分兵部学习。

保初幼年即随其父在军营读书。与当时名士范当世、朱铭盘、张謇等朝夕相处,学问日有长进。父丧回籍后,曾随母拜见时任四川总督的刘秉璋。刘公与吴长庆为至交,问保初《五经》,保初生疏,遭刘训斥,从此发奋求学。回京后,拜礼部侍郎宗室宝廷为师,为以后的诗文功底打下了坚实基础。光绪二十一年,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兼秋审处帮办。吴保初在刑部干了一件得意的事情,就是不畏权势,为裕善遗属裕董氏雪洗冤狱,这在当时为权贵荣禄所忌,但吴保初力平冤狱后,声誉鹊起。京察上考,可以补放直隶州,但他不愿做“风尘俗吏”,想转任御史,放弃了这个对他人来说难得的外放升迁的机会。

光绪二十三年,鉴于甲午战败,朝廷下诏求直言,保初乃上《陈时事疏》,洋洋洒洒万余言,希望皇上“怵危亡” 而“谋富强”。因照例应由堂官代奏,时任刑部尚书的刚毅,抑不上达。吴保初一怒辞官,回到了家乡庐江。然而,他的奏疏在上海报纸上登了出来,以致出了大名。范当世称其“以行得官以言去,古人如此亦堂堂。”

吴保初在未辞官之前,就有变法维新思想,与文廷式、梁超交好,政治见解颇受此两人的影响。吴保初尤其难能者,曾慧眼识俊,将《上孙尚书书》荐之于大学士孙家鼐,称梁启超“奇才淑质,独出冠时;综贯百家,凌跞一代。”并在《送任父之申江》一诗中,写道:

吾友梁任父,飘零真可哀。

少年入京国,下笔挟风雷。

亦有新亭泪,斯人贾谊才。

江湖须自重,宾獭久相猜。

推崇之意,溢于言表。梁启超经吴保初力荐,得入自强书局,而逐步走向政坛。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吴保初正赋闲乡里,惊悉“六君子”遇难,愤然作《哭六君子诗》以悼:

圣朝不杀士,尼父吊三仁。

西市诸君子,东林旧党人。

涓涓流碧血,扰扰窜黄巾。

未必逢天怒,阴霾黯紫宸。

光绪二十六年,他致书《与东抚书》,要求袁世凯支持光绪皇帝,实行维新变法。

光绪二十七年,他又入京上《请还政疏》,请求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帝,辞旨切直,当路忌之。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廻銮以后,薄海所想望者,唯此一举,然莫敢言也,唯君毅然犯政府所最忌而言之。”虽然他是“披沥直陈”,其目的却是为了“挽人心而延国命”,“直言所以竭忠”。然而,此疏又被刚毅所格,没有上达,但疏语却被世人流传,声震天下。

此后,吴保初多寓居上海,徜徉于革命与维新之间。南北士人,访晤不绝。尤其难能可贵的,吴保初还“屡以身家遮蔽”革命党人“章太炎、沈翔云之徒”。章太炎曾因《苏报》案被捕入狱,保初又多方营救。表现了吴保初的思想始终与时推移,始终立于先进者行列的可贵品质。袁世凯授直隶总督时,招君游天津,月致用度甚丰,但开出的条件是,先生不得议政事。保初终年郁郁不乐。袁罢职后,保初念与袁有兄弟之谊,与之往来唱和。

光绪末,袁世凯新贵后,吴保初赠诗给袁,写道:“君王神武丁多故,好建奇功答圣朝”。但袁不肯采纳。因此,袁虽赠以重金,保初也斥而不受。其志向之高洁,在其所作《答周彦升》诗中可见一斑:

局促莫如鸟被囚,横流无计释幽忧。

丈夫饿死寻常事,何必千金卖自由。

民国初年(1912年),因南京兵变,战事不断,保初又移居上海,住女婿章士钊、女儿吴弱男夫妇家。其时已得风痺之症,卧床两载,于民国二年二月二十一日,逝于上海,时年45岁。遵其遗嘱,葬于上海静安寺第六泉旁。吴保初病逝后,维新党魁康有为为其作《吴彦复墓志》,革命党人章太炎为其作《清故刑部主事吴君墓表》,可谓极一时之荣。1940年代,因上海规划建设需要,又将吴保初墓迁于江苏昆山教会公墓。

吴保初夫人黄裳,常年寓居南京大石桥姚家巷二道高井家中。生二女弱男、亚男。无子,以从兄子炎世为嗣。

吴保初著有《北山楼集》,文章似两汉,诗学柳韦荆公,有劲气。文合骈散,指归适用。书法行楷学褚遂良,得其神韵,草书学赵松雪,有秀逸之气。对乡邦后进,多所奖掖。

保初一生笃于友朋,不避危难。淡泊名利,典衣留客。海内士人,以得访晤为荣,即日本、朝鲜人士,也多有请教。保初临终,捐田千亩,养士恤孤。少哉,真君子风也。

标签: 吴保初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的魏国和战国时期的魏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国,春秋,历史解密

    说魏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魏武子还是曹孟德?是三家分晋的魏还是三家归晋的魏?其实都不重要,因为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东周魏国,与三国魏国并无半点联系。之所以说东周时期,是因为春秋时期的魏国和战国时期的魏国其实有很大的区别的,连先祖都是不一样的。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们通常所说又是哪一个魏国?先来回答

  • “关公面前耍大刀”,一人深有体会,万人感同身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关公面前耍大刀,历史解密

    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兄弟,一直是刘邦麾下的一名虎将,也有着“中华武将”的美称。他在三国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大有名气。有一民间说法很形象,说他骑着战马,拿着他那“千斤”重的大刀,威严的立在那,都有可能吓破敌人的胆了,那还有心思和他对决呢?这也说明关羽的英勇在民间威望很高,广为流传。关羽这个“万人敌”真的

  • 《注解伤寒论》是成无己写的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无己,宋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一书中,运用《内》、《难》之学的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其病机、治则、方剂等,使《内经》、《难经》与《伤寒论》之间一脉相承,完全符合仲景著书的原意,成为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注本之一。例如,对《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

  • 盘点:古代四大“打昏君、锄奸臣”的兵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朝代中,即使位高权重的皇帝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并且有“明君”和“昏君”两大分类,想要建立强盛的江山社稷,明君励精图治,奈何还是要将位子传给后人,为了鞭策后人,就出现了“打昏君、锄奸臣”的兵器,古代四大“打昏君、锄奸臣”的兵器,第三件让人意外,她也拥有。第一件打王鞭,也就是金锏,有皇帝托孤之意;古典

  • 秦国能统一华夏,看看对官员的规定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的历史, 打仗是主旋律。短短200多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几百次,平均下来几乎年年都在打仗,而且有些仗一打就是几个月甚至更长,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不打仗的和平时光,似乎是那么的不正常。那么打胜仗靠的是什么?很多人会立马想到强大的军事实力啊,谁不听话就教训谁,军事实力才是硬道理嘛,也有人会想

  • 唐宣宗在位期间有何功绩?后人评价相当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宣宗,唐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在820年,唐宪宗驾崩以后一直到840年唐宣宗上台,唐朝换了穆、敬、文、武四位皇帝。政治上:内朝:在唐宪宗时代被打压的宦官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直至酿成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几乎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中。外朝:牛李党争加剧。军事上,唐宪宗时代一度得到抑制的藩镇割据加剧。在经济上,藩镇割据加剧导

  • 于谦:一个正直的良臣,结局却十分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此于谦不是和郭德纲一起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是我国明朝的名臣,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是和岳飞、张煌言齐名的“西湖三杰”。于谦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气节,他非常敬佩文天祥,一直以他为榜样。于谦考中进士是在永乐十九年,但是真正

  • 朱祐樘:明朝最专一的皇帝,只是寿命不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时候皇宫里人数众多,其中皇帝后宫的妃子就有上千人,对皇帝来说国家有一位皇后作为领导掌管大小事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宠幸其他妃子,谁都想每天有不同的人陪着自己。但是明朝的时候有位皇帝他十分专情,他坚持只娶一位老婆的理念,一直也没碰过其他女子。他就是朱祐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

  • 三家分晋后,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赵国的国力并不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赵国分到了晋国的土地后,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力并不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家分晋”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时代的序幕。而在短时间内,三晋也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联盟,这使得三晋在分家的初期,能够有效的面

  • 她出身名门嫁给王爷,最后为什么又被迫嫁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当中,随着朝代更迭,无数的家族沉沉浮浮,从微末走向繁荣,又从繁荣走向衰败。有一部分家族诞生出许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弘农杨氏,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弘农杨氏自西汉丞相杨敞起,便是郡望之一。杨敞玄孙杨震在东汉时官居太尉,人称“关西孔子”,德高望重。杨震其子孙皆继承家风,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