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卫青和霍去病还活着的话太子刘据还会被冤枉吗

如果卫青和霍去病还活着的话太子刘据还会被冤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36 更新时间:2024/2/4 12:55:45

“巫蛊之祸”是卫太子刘据极其背后卫氏外戚覆灭的主要事件,其事件本身在于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但同时卫氏外戚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地位显赫,卫霍死后,卫氏子孙中没有能够获得皇帝亲近的人,地位显赫却没有近臣庇护,卫太子和卫氏集团就面临了灾祸。 首先我们来看下整个事件,每个家族败亡的发起,总是因为一个败家子,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老子英雄儿混蛋的例子屡屡不绝,卫氏的坍塌,就来自一个纨绔,卫青的姐夫,也就是霍去病和刘据的大姨夫公孙贺,征和二年时任丞相,此时的丞相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不被皇帝重视,成为朝廷的吉祥物了,而且公孙贺这个人能力也比较一般,军功什么的,都是抱着卫青的大腿混上侯爵。

征和二年,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在太仆任上,不遵法纪,因为私自动用北军的军费,事情败露被抓捕下狱,这时一个全套调到了公孙父子的头上,阳陵大盗朱安世触怒了汉武帝,皇帝紧急下令抓捕,丞相公孙贺认为这是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想通过抓捕朱安世救儿子出狱,结果一场大祸落在了卫氏头上,朱安世在狱中揭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的事情,同时告发卫氏一族行巫蛊之事,诅咒皇帝,自此一场笼罩在卫氏头上的大案发生,公孙贺被灭族,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长子卫伉等都被杀。

这还没有结束,最后一把烧到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事件还在持续酝酿中,汉武帝因为年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疑心却越来越重,噩梦不断,江充因为与太子刘据有嫌隙,借机向武帝诬告宫中有巫蛊事件,汉武帝随即下令江充为使者调查巫蛊事件,开始栽赃陷害太子刘据,汉武帝身边的奸邪小人韩说、苏文等人,也纷纷协助江充,声称在太子宫中发下巫术。

案发之后,太子刘据非常害怕,原本打算亲自去甘泉宫向汉武帝说明情况,但是江充等人根本不给太子与汉武帝沟通的机会,刘据被逼无奈起兵自保,打开武库武装长安的百姓,巫蛊之祸发展到高潮,汉武帝发兵进行镇压,刘据逃出长安,在湖县自杀。

巫蛊之祸的原因在于父子无法联系,产生相互猜疑

从巫蛊之祸的整个事件来看,刘据的失败来源于无法与汉武帝取得联系,及时说明自己的处境,而汉武帝身边又被奸邪包围,处处与刘据作对,这是刘据被迫起兵自保的根本原因,汉武帝与太子之间信息沟通被阻断,造成双方的相互猜疑,造成了兵祸。

如果卫青和霍去病还在世,那么这种信息的沟通阻碍,完全是不存在的,卫霍二人被司马迁称为幸臣,说白了就是汉武帝最亲近的臣子,漠北之战后,卫青任大司马大将军,管理日常军政事务,他完全具备想见汉武帝,就随时能见到的权力,韩说、江充、苏文之流根本没有办法阻拦,汉武帝巡幸甘泉宫,如果卫青身体无恙,都会把卫青带在身边,随时了解军队情况。

刘据的表哥霍去病,相比于舅舅卫青,更加得到汉武帝的亲近,可能汉武帝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想法,都教授给了霍少爷,他寄托着汉武帝自己在军事战术上的思想,从小就在汉武帝跟前长大,出身于武帝身边的近臣侍中,开侍中掌权的先例,此后侍中在朝中的地位日益加重,只要有他在,就不可能出现刘据无法与汉武帝取得联系的可能,因为霍去病的原因,汉武帝十分信任霍光,在汉武帝身边的秘书监,想给汉武帝传递消息,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隐藏幕后的宵小之辈,在卫霍之下根本没有发挥空间

巫蛊之祸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公孙贺父子被朱安世报复而引发,此后与刘据有嫌隙的江充等人借机发难诬告太子刘据及皇后,但其实这背后是储位之争,背后有贰师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的推波助澜,甚至是暗中谋划,才引发如此大案。

很多人说,霍去病为人骄纵,即使不是自己英年早逝,也会被汉武帝清算,这话就太不了解汉武帝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于军事将领,是爱其才,却不重其德,只要不过分,都不会太在意,霍去病虽然不像卫青那样体恤将士,同甘共苦,但是有一点却是霍少爷的优点,从小生活好,不在意钱财,所以霍少爷对战利品从不贪婪,每次打仗,属下将士总能赚得盆满钵满。

相比之下,汉武帝后面重用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不但是打不了胜仗,而且非常贪婪,对属下士卒非常苛责,导致军队的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刘向评价李广利:

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母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

汉武帝连这样的只知道吃饭,打仗不行,自身品德可以用垃圾的废物都能容得下,又怎么会容不下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名将霍去病呢?

卫氏一族在卫青时期已经达到了顶点,霍去病给卫氏带来的权势必然是无法威胁皇权的,卫霍二人又不积蓄自己的私人势力,摆明了就是抱皇帝大腿的,所以霍去病在世,必然刘据无忧,卫氏无忧。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是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 王蕃在早年间担任尚书郎一职,之后因为某些原因选择辞官。太平三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请孙休回京即位,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是为吴景帝。孙休登基后,王蕃与贺邵、薛莹、虞汜三人一同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后

  • 秦王子婴和胡亥是什么关系?关于子婴的身份有哪些猜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子婴,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完全就是一场“标点符号”引发的千古谜团,关于秦王子婴的身份,其实《史记》之中是有多处记载的,然而就因为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结果导致后世对于记载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再

  • 刘备汉室后裔身份是真的吗 刘备投奔他人为何还受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身份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是汉中靖王的后代,拥有一定的家族背景和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早年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挣扎和努力,是一个自力更生、勇于进取的人。在历史上,刘备最为著名的身份是“汉室宗亲”,这意味着他自认为

  • 历朝历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过侍卫行刺皇帝的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但不论是汉朝的南北军,还是隋唐的十二卫,宋朝的殿前司、元朝的宿卫军、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大内侍卫,都没有发生过侍卫行刺皇帝的事件,这是为什么呢?皇帝是如何确保侍卫的忠诚呢?接下来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拔极为严格:武功不是重点,忠

  • 历史上有哪些被继承并沿用至今的先进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我国古代的制度其实也一直在进步和发展,虽然很多制度已经被历史所抛弃,但同样有一些些先进和合理的制度得以保留,甚至沿用至今。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自隋唐建立至今,仍一定程度保留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以来,官员选拔机制便一直在改革和发展

  • 宋高宗是昏君吗 宋高宗杀岳飞后悔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大家认为宋高宗是昏君吗?岳飞,是宋高宗的臣子,为宋高宗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可惜还是被宋高宗杀害了!那么,宋高宗杀岳飞后悔吗?网上的言论,称宋高宗非常后悔。但是,这个说法也有不少人反驳。岳飞被害 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戎,岳母于其背刺以“精忠报

  • 垓下之战中项羽为什么不渡过乌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楚汉之争是一段极具影响力的历史,这段历史从秦朝覆灭后便开始了争雄之战,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也不乏出现著名的典故,譬如背水一战、指鹿为马、一决雌雄……等等。这个纷争的时代,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垓下之战是楚汉双方

  • 古代是如何防御寒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在如今这个年代,夏天热了有空调,冬天冷了有暖气,但是在古代,在寒潮来袭,古人到底如何防御寒潮的呢?大家都知道,明清两代,都是以北京为首都的,故宫作为皇帝日常办公的场所,一直是守卫森严的地方,再加上明清其实的宫廷比较混乱,往往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即使在如今开放了的故宫里面,每每走到一些点,游客们的

  • 古代太后能够掌权 皇后为何往往总是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芈八子成为秦国太后后,她掌握了秦国的政治大权,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对于秦国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芈八子改变了当时嫡母不能夺位的惯例,将权力转移给了自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摄政的人物。她采取了许多举措,如提倡“以法治国”,推行“摇铃”政策,限制官

  • 上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究竟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上古时期在烈山里有一位与众不同的人,他在烈山里的一个石洞中出生,牛头人身。由于他的外貌不同于常人,再加上他非常勤劳,又比一般人勇敢,长大后大伙儿便推选他当了部队的首领。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鸟儿衔种中得到了启发,便发明了农业。这个发明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于是大家给他起了神农这个名字。后来人们生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