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媒婆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媒婆又是怎么知道别家情况的

古代媒婆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媒婆又是怎么知道别家情况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14 更新时间:2024/1/25 7:20:05

古代影视剧作品经会出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话,到底什么是媒妁呢?其实它是古代媒婆的称呼。 现代的自由恋爱的爱情不同,在古代男女双方结婚前是要经过媒婆的说媒的。

媒婆在我国古代的婚姻史其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影视剧作品常把媒婆的形象丑化,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很多时候让人误解了媒婆的真正作用。

那么在古代媒婆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她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如?

一、媒婆的来源

媒婆只是一种称呼,在古代媒人的称呼分别是红娘、月老、媒妁以及媒。她们在我国悠久的婚姻历史中,默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历史记载来看,真正形成媒婆制度的朝代在周朝时期,媒婆被称为“媒氏”。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古代媒婆还是个公职单位,中央会按期发放俸禄,而她们的工作就是负责全国各地的计生等民生问题。

《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

其主要意思新生婴儿出世后,必须到媒婆处登记生辰八字。同时规定,男子三十娶妻,女子二十岁嫁人。

同时条例规定,如果经过媒婆邀约后,男女有一方临时放鸽子,是要被罚款的;另外,如果已婚夫妇,在家里和外人偷情,一旦被抓住,不仅罚款,还要经受牢狱之灾。想不到在古代,媒婆的权利这么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代以后,虽然在官方上没有关于媒官的记载,但从各种历史献中能够看媒官平时的工作内容。她们的工作主要是在衙门里处理婚姻登记等事宜。

《红楼梦》中也有关于媒婆工作的记录,第七十回里就说到:“有官媒来求说探春”。这里的官媒可不是如今所说的官方媒体,而是官方媒婆。

根据当时的法律,官媒的身份是在被衙门所认可的,她的职务和身份等同于衙役。其工作内容种类繁多,甚至包括管理衙门里的女犯人的婚姻之事,当然,民间的夫妻间吵架甚至闹离婚,也是媒婆需要处理的事务。

二、媒婆的工作是什么?

古代媒妁,也就是媒婆的工作分为公私两种,一种是官媒,类似于现代的“民政部门”。

这些官媒的工作除了说媒之外,最主要还是负责各个地方的男女适婚青年的登记、登记、调研等管理工作。在西周时期,官媒就已经出现。

“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唐朝时期,不仅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媒,如果双方私自结婚,是需要受到当时相关条例的惩罚的。

《唐律疏议·户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

另外,如果在媒人说媒的这对男女中,发现他们的年龄不合法,这是的媒人就需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未成者,各减已成五等。媒人各减首罪二等”

这是唐朝法律对于官媒的约束与管理,对后世关于媒人制度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唐朝政府本着为男女双方认真负责的态度,正是怕有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媒婆,错报年龄和家庭,导致男女双方的“非法婚姻”。

同官媒相对应,私媒则是民间以媒人为职业的人,他们大多对当地各家各户的状况了如指掌。

平时也经常走家串户地了解情况若是哪家有适龄男女,他们就会从中间拉线搭桥,进行说合,待说合成功后就会收到一定的财物报酬。

官媒在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对于男女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影视剧中故意丑化的媒婆形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更像是民政局碰到认真工作的阿姨。

媒婆对于当时所有新生儿的管理就是一项繁杂而琐碎的统计工作,对于当地每个新生儿的生日,健康程度,家庭状况,媒婆都要了如指掌。

同时如果社会上有夫妻之间因为吵架而闹离婚,也是需要媒婆去处理的。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女性如果被丈夫一纸休书休了,基本上宣告她下半辈子无法再结婚了,因此媒婆对于夫妻吵架事务的处理方式,粗中有细,像极了如今居委会热心肠的大妈。

放在现代社会,如果有人问“几岁了,还不结婚?”估计没有人会搭理他。

可在古代,问这种问题的肯定是媒婆,而且媒婆有权利要求男女双方,在规定的年龄结婚。

这也是她们日常的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督促适婚男女成婚。

官媒的说媒方式可比私媒霸气多了,毕竟她有政府撑腰。比如某个地方如果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如某个村的男光棍太多了,官媒在说媒时,就会附上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给增加几头牛,增加几亩田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女方心甘情愿嫁过去。

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长期下去会导致某个地方的人口比例出现严重失衡。

在古代,人多就代表劳动力多,更决定了地方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关系。

如果女性到了是试婚年龄,还是不愿意嫁人,官媒就有权利为她制定一个男人,这是通过官方口令传达的,如果女性拒绝,是犯法的。

有时候制定的男性,品行优良,那就是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可对方如果是个好吃懒做的人,那女方也只能自认倒霉。

官媒说媒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因此每个家庭对于说媒的关注很高。尤其是女性,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就会火急火燎地找到媒人讨论关于女儿的婚姻之事。

媒人不仅有官方认证,就连文学界也认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出自孟子之口。这句流传千古的肯定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形态如同给媒人盖上了个大红章。由此可见,媒人对于封建家庭中的地位,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家族今后的兴衰。

《诗经》记载,当时不少女性拒绝男性的原因,不是因为不够爱对方,而是因为男子找不到好的媒人说媒,由此可见,婚嫁之事不是男女双方你情我愿就行,还得有靠谱的媒人,这桩婚事才能成。

当然了,既然有官媒,民间就有私媒。和官媒相比,私媒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对于当时的社会形态来说,也是民心所的事情。

私媒就是我们口中的媒婆,也就是影视剧作品里丑化的经典原型。可不要小瞧这些媒婆的本领,她们那三寸不烂之舌,能把死人说成活人。

也正因为此,官媒怕私媒在民间弄虚作假,导致男女婚姻之事出乱子,于是规定,通过私媒介绍的婚姻,必须要到官媒处登记,才算是当时法律承认的婚姻。

男权社会的封建社会,男女授受有别,在很多时候,男子和女子相处的机会少之又少。顶多在街上见过面,断然没有如今的厚脸皮问:“姑娘,结婚没有?”

而这也是不少女子纠结的地方,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婚嫁,于是这就是需要私媒,她们掌握了区域内各个适婚男女的情况,从中为他们牵线搭桥。

三、媒婆的社会地位

说到媒婆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我们再回顾孟子那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的地位已经和父母一样,她们的地位如同家中的长辈。

在人与人隔阂的封建社会,只有通过媒人的走街串巷,才能为男女牵线搭桥。

在没有社交软件的古代,就算是自己的邻居,也未必知道对方是男是女,婚嫁与否。媒人的工作和地位正体现在此。

从汉朝开始,中国人的婚姻遵循“三媒六证”的礼俗。男女婚姻必须要经过媒人,甭管你们爱得多深,没有媒婆的婚姻,在当时被称为“私合”。

这样的婚姻不仅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就算在社会上,也不被人承认。

这样习俗延续至今,现代在结婚典礼上,都会出现证婚人。而证婚人正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或领导才能担任,由此可见媒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婚姻观早已没了媒妁之言这一说,自由爱情是当今的主旋律。

甚至很多年轻人,奉行“丁克”和“无性婚姻”等各种婚姻模式。时代的发展让社会的包容性更强,现代人以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在同一个社会中生活,这是时代赋予人们的权利。

而古代人的婚姻中,对于“自由”的概念几乎为零,婚姻自由在古代虽然是个美好愿景,可在男权社会的当下,是没有成立根基的。

媒人的出现正是对这种社会的完美互补。往小了说,她们成就了男女的姻缘,往大了说,她的出现,改变了一个地方的人口配比,甚至拉动了整个地区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诗经》

《周礼·地官·媒氏》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如果卫青和霍去病还活着的话太子刘据还会被冤枉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巫蛊之祸”是卫太子刘据极其背后卫氏外戚覆灭的主要事件,其事件本身在于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但同时卫氏外戚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地位显赫,卫霍死后,卫氏子孙中没有能够获得皇帝亲近的人,地位显赫却没有近臣庇护,卫太子和卫氏集团就面临了灾祸。 首先我们来看下整个

  • 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是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 王蕃在早年间担任尚书郎一职,之后因为某些原因选择辞官。太平三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请孙休回京即位,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是为吴景帝。孙休登基后,王蕃与贺邵、薛莹、虞汜三人一同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后

  • 秦王子婴和胡亥是什么关系?关于子婴的身份有哪些猜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子婴,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完全就是一场“标点符号”引发的千古谜团,关于秦王子婴的身份,其实《史记》之中是有多处记载的,然而就因为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结果导致后世对于记载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再

  • 刘备汉室后裔身份是真的吗 刘备投奔他人为何还受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身份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是汉中靖王的后代,拥有一定的家族背景和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早年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挣扎和努力,是一个自力更生、勇于进取的人。在历史上,刘备最为著名的身份是“汉室宗亲”,这意味着他自认为

  • 历朝历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过侍卫行刺皇帝的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但不论是汉朝的南北军,还是隋唐的十二卫,宋朝的殿前司、元朝的宿卫军、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大内侍卫,都没有发生过侍卫行刺皇帝的事件,这是为什么呢?皇帝是如何确保侍卫的忠诚呢?接下来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拔极为严格:武功不是重点,忠

  • 历史上有哪些被继承并沿用至今的先进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我国古代的制度其实也一直在进步和发展,虽然很多制度已经被历史所抛弃,但同样有一些些先进和合理的制度得以保留,甚至沿用至今。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自隋唐建立至今,仍一定程度保留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以来,官员选拔机制便一直在改革和发展

  • 宋高宗是昏君吗 宋高宗杀岳飞后悔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大家认为宋高宗是昏君吗?岳飞,是宋高宗的臣子,为宋高宗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可惜还是被宋高宗杀害了!那么,宋高宗杀岳飞后悔吗?网上的言论,称宋高宗非常后悔。但是,这个说法也有不少人反驳。岳飞被害 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戎,岳母于其背刺以“精忠报

  • 垓下之战中项羽为什么不渡过乌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楚汉之争是一段极具影响力的历史,这段历史从秦朝覆灭后便开始了争雄之战,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也不乏出现著名的典故,譬如背水一战、指鹿为马、一决雌雄……等等。这个纷争的时代,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垓下之战是楚汉双方

  • 古代是如何防御寒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在如今这个年代,夏天热了有空调,冬天冷了有暖气,但是在古代,在寒潮来袭,古人到底如何防御寒潮的呢?大家都知道,明清两代,都是以北京为首都的,故宫作为皇帝日常办公的场所,一直是守卫森严的地方,再加上明清其实的宫廷比较混乱,往往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即使在如今开放了的故宫里面,每每走到一些点,游客们的

  • 古代太后能够掌权 皇后为何往往总是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芈八子成为秦国太后后,她掌握了秦国的政治大权,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对于秦国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芈八子改变了当时嫡母不能夺位的惯例,将权力转移给了自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摄政的人物。她采取了许多举措,如提倡“以法治国”,推行“摇铃”政策,限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