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当年不自立为帝的原因

曾国藩当年不自立为帝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45 更新时间:2024/1/17 16:44:25

太平天国事起后,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军队,曾国藩也就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人物。于是各种各样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国藩身上,不少人视其为即将诞生的新主。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利,地位和号召力,加上怂恿他当皇帝的部将和政客又大有人在,因此,他完全有条件黄袍加身。然而曾国藩却不敢有此念头,更不敢答应下属的劝进,还是硬下心肠,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

在曾国藩的劝进行列中,第一位且始终如一的一位当属湖南著名才子王运。他在经、史、文学方面都卓有成就,并注重学以致用,特别是想寻找机会,实现其所谓“帝王之学”的机会。最初,王运曾多次向曾国藩上书言事,并得到曾的重视。此后,他又三度至曾国藩驻地探视,并参与谋划。游说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连衡”反清。但曾国藩把其看作是狂放不羁的文士,虽优礼甚之,而于其意见却很少采纳。

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原来咸丰帝临死的遗言,克复金陵者王,可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新朝廷却仅仅给其一个一等侯,并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视其为十二道金牌,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并约集30余名高级将领于深夜请见曾国藩。曾则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联作答。双方虽都未点破,但曾的对联却把四人的打算消弭于无形。

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郭松焘、李次清皆是。如李次清借贺功向曾国藩进联曰:“王侯无种,帝王有真”;胡林翼借曾国藩寿诞进联曰:“用霹雳手段,辛菩萨心肠”;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彭玉麟则直接给曾国藩写信称:“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此时,一向以霸才自居的王运也来到安庆,第二次向曾国藩行其“纵横术”。为曾国藩指出两条路:

一是拥兵入觐北京,申明垂帘违背祖制,请行顾命;

二是干脆在东南义举,为万民做主。

同时告诫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前车之鉴。

最后一个劝曾国藩称帝的还是王运。那是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并自剪羽翼,裁撤湘军一年以后。王运此时已成了名满天下的学者,以讨论学问为由劝曾国藩做曹操,曾则平静故作不知。王运终知其帝王之术再无实现机会,只得悻悻而归。曾国藩不听劝进,不当皇帝,固然有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响,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不敢当这个皇帝:

1、曾国藩深知清政府对于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敝,都软弱无能。但对汉官的防控却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当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虽占优势,但清廷的官文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增格林沁屯兵粤皖之间,这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备。

2、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因劝进不成,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

3、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

4、湘军经过长期征战,已不复当年朝气,军纪腐败甚至超过当年绿营。靠这支名声早已败坏的军队争夺天下,天下人谁会跟从?

5、即使曾国藩黄袍加身,恐怕也会演赵匡胤赵光义的故事。其弟曾国荃倔强狠毒,野心勃勃,胜过赵光义多倍。他能带头劝进,把黄袍加在曾国藩身上,也会随时夺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不定落骂名的是曾国藩,得实惠的是曾国荃。

正因为以上原因,曾国藩才不敢听从劝进,去当皇帝。也正因为以上原因,他才采取措施,自削兵权、利权,稍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试想当年曾国藩如听从劝进,打起驱除满清,兴复汉家天下的义旗,历史将会怎样改写?但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现代人去假设,曾国藩最终也只能做一个对得起清朝的忠臣,让现代人去骂他为阻挡历史前进的千古罪人。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周文王开创八百年基业是因为梦见姜子牙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盍往归之,至于朝歌,道穷困,因自鼓刀而屠,遂西钓于渭滨。文王梦得圣人,于是出猎而遇之,遂载以归,用以为师,言:“吾先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离骚·经第一》入选理由:得到一个梦中贤人,开创了八百年的周朝。“马作的

  • 历史上各朝代是怎样反贪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夏朝衰亡是因为太康骄奢贪逸,商纣亡国也是贪贿所致,周厉王被国人赶走还是缘于其重用贪臣……历史上,因贪亡国的教训数不胜数。于是,历代贤君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不仅举起“肃贪”大旗,而且“反腐败”的招数不断翻新周公考察官吏&ldqu

  • 蒲松龄究竟是哪个民族的?蒲松龄身世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蒲松龄究竟是哪个民族的?蒲松龄身世解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甚至走出国门,对西方文学家如卡夫卡等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

  • 豪格在皇太极死后没能顺利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1643年,明崇祯16年,清崇德8年,清朝的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突然驾崩,由于皇太极死的很突然,没来得及留下遗诏,整个清王朝的上层贵族围绕着皇位的归属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其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其次则是皇太极的兄弟睿亲王多尔衮。 但最终两人都没

  • 古代的皇帝为何不能随意废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历史上皇帝想要把太子废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刘邦想要废掉刘盈这个太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并没有成功,还是让刘盈继续当太子。而刘邦最后也搞得灰心丧气,在戚夫人面前丢了脸,还对着戚夫人唱悲伤的歌。隋文帝把杨广立为太子,最后他想废掉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但结果是,他不但没能把杨勇立为太子,而

  • 古代夫妻在睡觉的时候 丫鬟为什么得守在一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古时候有着很严格的等级尊卑制度,社会上的人们被划为不同的阶层自然也就拥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而处于最底层的当然是那些专门为大户人家或是王公贵族服务的奴仆,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丫鬟,可以说,这是很多大户人家的标配,无论是老爷还是大小姐身边总会有很多的丫鬟服侍着,照顾着他们的衣食起居

  • 为何说诸葛瞻的战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独子,在蜀汉生死存亡之战中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拒绝招降,最后与与其子诸葛尚在绵竹血战至死。然而,实际上蜀汉的灭亡其实和诸葛瞻也是有一些关系的。 由于诸葛亮的名号,诸葛瞻自出生起便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诸葛亮去世后,他娶了刘禅的女儿,成了当朝驸马。后来又升为行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成

  • 吕雉当政后为什么会如此残忍毒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高后吕雉乃一毒辣之主。早在汉高帝刘邦还在世

  • 孙权称帝后是怎么对待托孤大臣张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208年,曹操领兵亲征荆州,此时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领全州降曹,之后曹操又在当阳击败刘备,下一步,曹操就要对江东展开攻势。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江东群臣无不色变,以张昭为首的大臣们极力主张投降。 众所周知,东吴的君主虽然是孙权,但东吴基业的真正奠基人却是孙策,在《三国演义》中,孙策临终前曾嘱咐

  • 孙权称帝后是怎么对待孙策的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孙策一生有一子三女,其实从孙权建国之后对待孙策及其后人的结果就能看出来,孙权的器量真的不大,孙策的子孙最后都断子绝孙了。 孙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孙策外号江东小霸王,而在历史上孙策也被评价为类似于霸王项羽的英杰人物,历史上的孙策骁勇善战,统一了江东地区,但是孙策却在26岁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