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名将侯君集简介生平,唐朝名将侯君集是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侯君集简介生平,唐朝名将侯君集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34 更新时间:2024/1/25 21:24:46

中国历史悠久,能被历史记住的名将,都是大浪淘沙经得起考验的,那绝对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有赫赫战功的。

唐朝的名将多,但是一点也不惨水,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侯君集,他就曾经灭了高昌国,这在唐朝的名将中完全不算什么,但侯君集的一生却非常的跌宕起伏,他一生的荣耀于耻辱,用两个字就能总结,谋反。

侯君集一生两次谋反,一次成功,一次失败,成功的这次,让他名利双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失败的这次让他坐罪处死,家人流放岭南。

侯君集的一生,包括这两次谋反,都深深地和李世民嵌套在了一起,他的荣耀和失败,都是李世民给的,甚至是最后的死亡,如果换做其他皇帝,可能他就不用死了。

给他打来的荣耀的这次,就是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秦王府可以说是倾巢而出,连长孙无忌这种文官都亲自上阵。

玄武门之变就不多说了,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侯君集是参与了政变的,当时具体做了什么,并没有说,前面我们分析过,这是李世民修改了史书的结果。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应该是有两个战场,一个是在玄武门,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一个是在太极宫,控制李渊

控制李渊的这部分,实际上史书中是被故意隐藏的,没有控制李渊这一步,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李世民是在无法背负这样的罪名,于是史书里就轻描淡写的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和亲信在划船游玩,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

综合当时的情况和后面李世民的反应来看,侯君集应该就是那个控制李渊的人,因为对玄武门功臣的封赏来看,并不突出成绩的侯君集被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太宗皇帝也说,玄武门之变侯君集出力颇多。

从此侯君集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从秦王府不知名的小将变成了帝国显赫的大将军,领兵出征为国杀敌,那也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

但人都是会变得,尤其是国家进入正轨之后,偃武修文成为太宗时期的国策,文臣多少还是要比武将高一点,尤其是在约束武将方面,唐太宗李世民是丝毫不吝惜,经常敲打这些功臣宿将。

侯君集灭了高昌国,如此大功一件,人都还没到长安,参他的本子已经到了,说他藏匿了高昌国的珍宝。

古代打仗,破城之后的劫掠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许侯君集确实是有点贪,但这事本质上不是什么大事,当年李靖带兵回来,也别人以同样的理由参奏过。

但显然李靖的境界远比侯君集要高,不但是兵法上面,李世民让侯君集跟着李靖学习,看来侯君集只学会了打仗,没学会做人。

李靖率领部队,在高原上九死一生,大破吐谷浑之后,同样被人参奏说他劫掠钱财,李靖是啥也没说,闭门谢客。

但是侯君集呢,自以为看透了这是李世民的权谋术而已,打了胜仗完全没有封赏,大发牢骚,甚至还跑去跟张亮诉苦,说自己气的都想谋反了。

古代说这话那可是要杀头的,张亮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当时同样也是受到排挤,张亮来告发侯君集要谋反,李世民问清楚缘由之后,也就没有再追究,武将发发牢骚有时候也正常。

说说胡话,太宗没有放在心里,但有人记住了,他就是李承乾,当时的太子,因为自己的储君之外危在旦夕,纠集了一帮功勋二代们,准备先下手为强。

所以他要找个重量级人物入伙,于是他们找到了侯君集,没想到侯君集还真答应了,反正他十七年前已经干过一次这样的事情。

可惜李承乾的太子府不是十七年前的秦王府,还没等到他们发动政变呢,就被告发了,结果一干人等全都被抓了。

一开始侯君集还是什么都不说,没想到他的女婿出卖了他,真是祸起萧墙家门不幸呀,此时李世民的表现很有意思。

他担心侯君集受到狱卒酷吏的折辱,于是亲自审问侯君集,而且最后坐实之后,李世民居然替侯君集求情,说他有功于国家,能不能不杀他,结果群臣们都不同意。

这件事其实在历史上也算是奇葩了,皇帝居然为一个造反的人求情,可见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侯君集真的居功至伟,要不然多年后,李世民居然还念着他的功劳,连谋反这种十恶不赦的大罪都不愿意处死侯君集。

但这事有趣也有趣在这个地方,侯君集最后还是被杀了,李世民问他还有没有什么心愿,他所希望给自己保存点血脉,最终侯君集的家人只是被流放,没有被杀。

为什么李世民都不希望侯君集死了,他还是会被杀,这就要说道贞观为什么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典范意义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里,皇帝尊重法律和大臣,宰相也有非常大的权力,皇帝的命令,不经过中书省附署,是不能生效的。

这种集体决策权,相互制衡,皇帝的命令不大于国家法律的时代,被看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完美的时代,李世民也因为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这也许就是侯君集的命,遇到了李世民,给了他十七年的荣华富贵,最终一切又成了过眼云烟,这种事换了别的皇帝,专断独行也许就不用死了,可偏偏是李世民,一个尊重法律和群臣的皇帝。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关于刮目相看的历史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刮目相看是三国时期的吕蒙。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刮目相看的意思是: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刮目相看的前一句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 吴三桂造反为何失败了,吴三桂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六十七岁的吴三桂,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尽管此时他身穿龙袍,但他熟读历史的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被历史承认了,而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吴三桂的一生一直都是被反复讨论的。吴三桂于万历四十年出生在辽宁,一个典型的军人世家,因为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吴三桂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是个军人。大

  • 鱼俱罗是什么人有什么战绩,鱼俱罗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隋朝名将。在我国历史上,“重瞳”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象。所谓重瞳,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眼睛里长了两个瞳孔。如果放在今天,现代医学会表示重瞳其实就是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属于早期白内障的一种症状。不过,在古人眼里,重瞳却是圣人的象征,拥有重瞳者要么是圣贤,要么就

  • 三国之后的历史是什么,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三国之后是晋朝。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

  • 汉朝的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之死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晁错这个人小编先前觉得他应该是水浒传里的人物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其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了,而且他真的超级厉害的,“重农抑商”这个政策就是他搞出来的,但是其实晁错的死还是有很大的疑问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晁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明代东林党人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

  • 四更是几点,一更、二更、三更、四更是几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四更指凌晨一时至三时。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四更在丑时,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名鸡鸣,又名荒鸡,在古代夜间五更分时法中属丁夜。”四更天时间段:凌晨1点到3点打落更(即晚上七点十二)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rdquo

  • 芈启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芈启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在《大秦赋》前半部中,华阳太后所领导楚系的芈启,虽然在剧中,他成了嬴政的岳父,却仍只是个偶尔出场的小角色,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有关芈启事迹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秦王政九年,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

  • 靠山王杨林真实存在吗,靠山王杨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看过《隋唐演义》或者《隋唐英雄传》的朋友肯定都对靠山王杨林这个角色记忆犹新。不过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杨林,他是《说唐全传》和《兴唐传》中虚构出来的角色,其历史原型是杨坚的异母弟杨爽,但两人的经历是完全不同。在演义中,杨林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隋唐第八条好汉,因为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虽然杨林是虚构出

  • 汪直是谁,大太监汪直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南直隶(今安徽歙县)人,本名锃,号五峰船主。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键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但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