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三大征是怎么回事,万历三大征对明朝带来了哪些影响?

万历三大征是怎么回事,万历三大征对明朝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19 更新时间:2024/1/17 5:38:53

万历年间,明神宗曾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宁夏之役、万历朝鲜战争、播州之役,后世将这三场大战称之为万历三大征。

明朝,虽然在文化上没有办法实现如同唐宋一样的辉煌,但这并不妨碍明朝的皇帝们在巩固中华疆土上的“硬实力”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继承了这位开国鼻祖的硬气和坚韧,无论是对待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乱臣贼子”,抑或是帮助那些前来求援的属国,都无一例外地用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予以回应。这其中,就有明朝万历年间向西北、西南和朝鲜展开的三大战役。

“三大征”贯通南北,从1592年一直延续到1600年,对于明神宗而言,它们成了他在位时间里最为重要的课题。从1592年鞑粗部出其不意地造反开始,万历皇帝朱翊钧就参与到这三大战役中,直至他驾崩离世,明朝的铁骑才放缓了脚步。

战争的硝烟和屠戮虽然带来了伤害,但与此同时,它也为万历皇帝树立了前所未有的威望。通过这“三大征”,明朝所辖范围内的疆土被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领土意识也日益在人们心中扎根,同时,从整个东亚来看,明朝用这三大战役亮出自己的实力,使获取东亚地区的主导权一事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历史上,最为人们认可的“三大征”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分别是李如松平定蒙古叛乱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叛变的播州之役。关于这三大战役,它们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所讲述着。

不可否认,万历皇帝在刚刚即位之初,确然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小的时候,朱翊钧作为李贵妃的第二个儿子,因其父穆宗迷信道教的缘故,朱翊钧的诞生并没有获得普天同庆的祝贺,更在第一时间通知给他的父皇,甚至连赐名一事都无人敢提及。

直到他五岁的时候,朝臣上疏皇帝为国家立皇太子,而此前朱翊钧的兄长们均已早天,穆宗才为他取名“钧”字,希望他能如同“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一样,宏图大展、光耀国风。

不曾想,穆宗的这一期望最后还真就实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三大征”,让万历皇帝的名号传遍了四海,不仅华夏之内记住了他,就连远在天边的人们也是久仰其名。

万历二十年,登基将近二十年的朱翊钧虽然在这些年经历了不少朝政中的明争暗斗,但看着自己治下的国家日益繁荣,心里还是不由地生出了骄傲满足之情。只是,这样一份心境并没有保持多久,就被来自西北的糙粗叛乱给打破了。

这一年,原宁夏镇副总兵哮拜父子带着它们企图改天换日的阴谋找到了蒙古河套部落,并和他们达成了战略联盟,共同在宁夏一带燃起硝烟,宣布起兵造反。

叛军的铁骑很快就攻占了广武、灵州等地,所到之处城池被烧毁、大批百姓被屠戮,一时间无人能拦,明朝政府闻讯迅速派出了几支镇压叛军的军队,但最终都失败而归。

四月,深谙兵法之道的李如松临危受命,以讨逆军务总兵官的身份,带领着朝廷的大军对叛军进行了反击和围剿,一路冲杀至宁夏,打破僵局,力挽狂澜。

战事的优势逐渐向明军倾斜,就在李如松率大军到达宁夏之后的第二个月,明军再次给予叛军以决定性的打击。击败蒙古河套部落的明军麻贵部为李如松专心在宁夏消灭叛军清除了后患,被迫退至宁夏城的叛军再无援军可支持。

为了彻底歼灭敌军,李如松观察了宁夏城周围的地形,并做出了引黄河水水淹宁夏城的决定。

与此同时,退至宁夏城的叛军内部也开始因为弹尽粮绝、军心涣散而出现内证,甚至于刀兵相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李如松扫平战乱带来了利好和推动。不到半个月,宁夏城被彻底攻陷,哮拜虽然以杀死两名下属的举动向明军示意投降,但李如松还是在接受了叛军的投降之后,将整个脖拜族一灭而尽。至此,持续了一年多的宁夏叛乱终于结束在了明军的胜利当中。

宁夏战役的胜利让万历皇帝开始对自己国家的实力以及自己的军队拥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场来自于属国的求救,让明朝在东亚地区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尊崇。

朝鲜皇帝李盼是朝鲜王朝的第十四代君主,十五岁继位的他从登基之日起,就开始面临着朝廷内的朋党之争。年幼君主面对东人党和西人党之见的争权夺利,十五年的岁月在这些老谋深算的人面前,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皇帝虽然知道朋党之争的危害,也知道自己会因此受到牵连,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去制止,更多的时候,他是带着祈祷的心情希望眼前的这些争斗能在睡一觉之后便烟消云散。

当然,这样天真又省事的愿望只能在梦里才会出现,醒来后,东、西人党的较量没有最厉害只有更厉害。在愈演愈烈的朝政纷争中,朝鲜王朝开始朝着朝政紊乱的局面演变,到最后,整个朝廷的风气已经败坏到连路边扫街的阿伯都能看得出来,但皇帝却依旧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隔着一道海峡的日本军在丰臣秀吉的带领下,横渡海滨登上了朝鲜的土地,动了他们进犯朝鲜的计划。

由于丰臣秀吉曾经请求朝鲜协助攻打明朝的建议遭到了拒绝,因此当日军登陆釜山之后,他们便开始毫不留情地屠杀朝鲜民众,日军所到之处皆是尸骨遍地。

面对外来入侵者,有志之士自然不愿意屈服,朝鲜国内也掀起了抗击倭寇的运动,这其中包括了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名将李舜臣。

但是,朋党之争让那些稳坐朝堂的官员们完全沉浸在争权夺利的游戏中,在他们的眼中,权力、金钱、利益才是最需要被关心的事情,致于那些倭寇的进犯,他们远离海疆,眼不见为净,压根就不关心事态的进展。结果,支持抗倭的李舜臣因为挡在了他们继续掠夺财富的路上,被他们罢贴了实权,成了最为低等的庶民,朝鲜抗倭运动一时间陷入了僵局。面对日军肆无忌惮的侵略,朝鲜王朝无力抵抗,只好派遣使者前往明朝求援。明朝政府得知此消息以后,深知日军进犯朝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侵犯朝鲜,“实所以图中国”,并做出了“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的决定,迅速派兵五千前往朝鲜,随即命令“战神”李如松前往指挥作战。经过三日激战,中朝联军首战告捷,日寇不得不从汉城撤退,士气日益低下。

面对越来越不利于日本军队的战事,日本军同意谈判议和,但他们提出的要求却让人无法接受,除了太过分就是太缺乏诚意,这让朝、中两国开始怀疑日本方面进行谈判的目的。谈判破裂后,日军果然卷土重来,集结了几倍于此前战役的兵力投入战场,朝鲜王朝猝不及防,第一回合就落得个水师主力全军覆没的境地。

于是,朝鲜王朝第二次向明朝请求救援,明朝当机立断,派遣朝中名将李如松、麻贵等前往支援,最后与重新被启用的朝鲜名将李舜臣联手,连连获胜,逼得丰臣秀吉郁结而亡。随着日军主将的死去,日军无心作战,几个月后,战争以日军大败彻底结束。

的确,万历皇帝的安防战略眼光还是很不错的。表面上看,日本军队进犯的是朝鲜,但中朝两国接壤而居,如果朝鲜不慎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那么中国也将成为日军觊能的对象。正是有了这次出兵,才彻底断绝了日本军以朝鲜为跳板进犯中国的企图,而战役的胜利也在某种意义上将此时明朝船坚炮利、战斗实力强的现实摆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眼中,为此后明朝在东亚以及世界的地位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万历年间的另一大战役,就是播州之战,有关它的故事,同样是激烈而精彩。

播州位于川贵之间,向来都是险要之地。从唐代开始,播州就是接受中央皇朝任命的边封之地。万历年间,新任的播州宣慰司杨应龙开始骄横跋扈地统治着这一地区,对于他的暴行,明朝政府并非毫不知情。而杨应龙也知道,朝廷对于自己在管辖地的胡作非为有所察觉,而且甚为不满,为了拖延时间,心机慎重的杨应龙一方面惺惺作态地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心”,表示愿意通过“出钱出人”的方式来抵罪,一方面又将反叛意愿强烈的苗军引入播州,导致当地居民惨遭屠戮。

万历二十六年,明朝政府识破了杨应龙的阴谋,派兵进剿杨应龙,经过三年的征战,最终大破杨应龙叛军,取得了播州之役的胜利。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极为出名的万历三大征。虽然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但它们却从实际上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和安定,进而维护了明朝在东亚地区的指导地位,从而为明朝呈现“万国来朝”的盛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

  • 蓝玉被杀的原因,为何朱元璋要将蓝玉剥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屡立战功,一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可是他的结局并不好,朱元璋将其剥皮实草。为什么会这样呢?剥皮是古代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处决方式,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了。朱元璋之所以在建国后使用这种刑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出身草根,做过和尚,也要过饭。起初他甚至

  • 古代宁古塔是什么地方,满清都有哪些人发配宁古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曾经被流放至宁古塔的犯人描述说:“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见宁古塔是一个非常让人发毛且可怕至极的地方。据史料考证,宁古塔原为满清发源地,属极北之地,但此地缘何如此恐怖异常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解析。宁古塔旧址一、宁古塔的前世今生宁古塔,并没有塔,是妥妥的一个地

  • 曹丕没有害曹冲?曹冲死亡之谜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曹冲自小伶俐,最出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足可见其聪慧甚至已经超过了成人,《三国志》中也有具体的描述。《三国志》记载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操曾经在众多场合都曾经表现过对曹冲的喜爱,多次在众人面前表示以后的大业想让曹冲来继承。因为曹冲除了聪明伶俐、善于观察、容貌姿美,还怀有着一颗仁

  • 雍正皇帝死后真的没有头吗,吕四娘刺杀雍正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雍正皇帝死后真的没有头吗?雍正没有头颅一说是怎么来的?真相是什么样的?所谓雍正的头颅被砍一说,其实源于两个民间传说:一、吕四娘刺杀雍正说雍正七年五月,湘南士人曾静受吕留良反清思想学说影响,将遭遣戍广西的允禩余党传言雍正阴谋夺位事继续散播,称:“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

  • 皇帝为什么都要自称为朕,“朕”字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要自称为朕,这个字到底有什么寓意?皇帝为什么选择这个字?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中,周润发饰演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君主,对着周杰伦饰演的元杰皇子曾说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天下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其中这个“朕&rdquo

  • 菊酒是什么酒有什么作用,菊酒的来历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酒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古代有桂花酒、兰陵酒、金陵春等等,现在有茅台、红酒、啤酒等。酒是消愁的好物,也是很多诗人必不可少的陪伴之物。不仅如此,在很多诗词中也有酒的身影,比如“会须一饮三百杯”、“绿蚁新醅酒”、“葡萄美酒夜光杯&rdqu

  • 菊酒为什么被称作长寿酒,菊酒被称作“长寿酒”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酒在古代不仅是消愁的好物,还是许多诗人必不可少的陪伴之物,比如“谪仙人”李白。不仅如此,在很多诗词中也有酒的身影,比如“会须一饮三百杯”、“绿蚁新醅酒”、“葡萄美酒夜光杯”等等。酒不仅仅是在我们现在得生活

  • 邓通是谁,邓通富甲一方为何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这个邓通是谁?是怎样的达官贵人?为什么能够自己制造货币?其实邓通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族背景,相反他的出身十分卑微,能得到后来的地位,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邓通的父亲邓贤生于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的时候,正好就避开了秦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在他的不懈经营下家境还算是殷实,而且读过些书,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就这

  • 刘备为何是皇叔,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汉献帝都应该叫刘备一声“叔”,对于刘备的身世,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备属于陆城亭侯刘贞的后人。《典略》记载:“临邑侯枝属”。刘胜的儿子刘贞只不过是个亭侯,后来还丢了爵位,到了刘备的时候,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