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中宗李显是个怎样的人,李显的一生有多悲惨?

唐中宗李显是个怎样的人,李显的一生有多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20 更新时间:2024/1/26 6:07:24

唐中宗李显,又名哲,唐朝第四代皇帝。

前半生被武则天压制,后半生被妻女掌控,唐中宗李显的一生极为悲剧,这是由于他的庸弱无能导致的,而他这种性格的养成,显然与从小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从小便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他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强势。而不论是母亲武则天,还是妻子韦皇后,甚至是女儿安乐公主,又都不是易于之辈,这一切便造就了其悲剧的一生。

李显的一生极为悲剧

从小生活在武则天阴影之下,导致李显性格极为懦弱

李显是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生下的第三个儿子,生于显庆元年(656年),出生第二年便被封为了周王。就在李显出生后的几年,即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由于风疾发作,不能处理朝政,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

武则天和高宗李治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然而数年后,李弘便在跟随例李治出行的时候,在合璧宫绮云殿突然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李弘去世之后,李贤被立为太子,并先后三次监国,虽然得到了唐高宗的称赞和朝臣的拥戴,却被武后所猜忌,最终于 调露二年(680年)被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

先后两位太子,李显的两位兄长,一死一被废,对于二十岁出头的李显的来说,打击应该是相当大的。虽然在李弘、李贤之后,李显自己被立为了太子,将称为未来的皇帝,但有两位兄长的前车之鉴在,恐怕李显不仅不会感到高兴,反而会感到恐惧吧。

李显的两位兄长一个身死,一个被废

正因为从小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又先后历经了两位兄长的变故,导致李显从小便养成了谨小慎微、软弱无能的性格。正因如此,在唐高宗李治于弘道元年(683年)病逝之后,李显虽然成功继位为皇帝,但他不仅没有执政经验,再加上对武则天的恐惧,使得他在政事方面,只能完全取决于武则天。

李显虽然软弱无能,但他的妻子韦氏却不是个省油的灯,在她的建议下,李显开始重用韦氏外戚,意图组建忠于自己的集团,逐步将权力从武则天手中收回来。李显先是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之后又想要将其升任侍中(宰相),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奉命辅政的裴炎的反对。

想必是源于韦后的压力,在遭到裴炎的拒绝后,李显罕见的发怒了,“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人生第一次发脾气,便被废了皇位

裴炎听后,知道仅凭自己是根本无法劝谏李显,于是便将此事告知了武则天。于是乎,继位仅仅55天的李显,便被武则天废为了庐陵王,被贬出长安,另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神龙政变重新复位,韦后趁机执掌大权

李显被废后,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而唐睿宗此后不久便上表逊位,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而李唐宗室则开始大量被杀,这令曾为皇帝的李显惊惧不已。而此时无论是徐敬业的兵变,还是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的反叛,均打着“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这更是令李显极为恐惧,生怕武则天将自己处死,经常夜间被噩梦惊醒,甚至一度想到了自杀。

武则天导致李显始终处在惊惧之中

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圣历元年(698年)三月,被软禁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李显才重见天日,得以回到洛阳,并在同年九月被重新立为皇太子。长久以来的恐惧,已经彻底磨灭了李显的最后棱角,此后他开始极为重视与武氏集团的关系,他甚至将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安乐公主则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

然而在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一个重大打击再度降临到了李显的头上,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因不满张易之、张宗昌的所作所为,暗中进行议论,却不想传到了“二张”耳中。于是张易之添油加醋的将此事告知了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儿子和女儿、女婿的去世,可以说彻底浇灭了李显的希望。

儿子、女儿因得罪“二张”而死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在王同皎前去迎接李显时,长久以来形成的恐惧,使得李显始终犹豫不决。虽然李显最终随同张柬之等人诛杀了张宗昌、张易之,并成功迫使武则天退位,但在整个政变过程之中,李显却始终处于被动之中。

李显复位之后,韦氏重新成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反而不予信用。迅速崛起的韦氏集团很快便和武三思等武氏集团结成了政治联盟,开始掌握朝政大权,而李显却对此无能为力。

李显虽然软弱无能,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却并不安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均有志于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她们积极攥取权力。

对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来说,李显根本对自己形成不了威胁,她们认为威胁来自于太子李重润,因此韦皇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等人对其百般凌辱,安乐公主甚至要求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

李重俊在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最终于景龙元年(707年)七月,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以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发动“景龙政变”,结果临门一脚遭到队友反杀,兵败被杀。

于此同时,太平公主也在神龙政变之后走到墓前,开始积极参与朝政。如果说韦氏集团在联合武氏集团形成了一股庞大势力的话,那么太平公主凭借从武则天时期积蓄下来的力量,再加上李唐宗室朝中代表这个超然身份,同样聚集起了一股极为可怕的力量。

还有一位人物,此时也在秘密发展力量,那便是李旦之子李隆基,他虽然没有韦氏集团和太平公主集团权势那么大,那么明目张胆,却在暗中拉拢羽林军和万骑底层军官,这些人在朝中的话语权虽然不大, 却能够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致命的作用。

李隆基也在暗中积聚力量

对于以上的一切,天性软弱的李显不仅没有任何警惕,且显得极为无能。最终在景龙四年(710年),在复位仅仅五年之后,李显便被韦皇后和李裹儿合谋下毒暴毙身亡,终年五十五岁。

在其死后,韦皇后拥立温王李重茂为帝,韦皇后开始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然而在同年六月,临淄王李隆基便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并韦氏集团和武三思集团等人,废除李重茂皇位,拥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关于太平公主之死,关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她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李

  • 西晋开国皇帝是谁,晋武帝司马炎简介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懿孙,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4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年号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采取一系

  • 康熙帝如何智擒鳌拜,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龄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

  • 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包拯的简介生平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

  • 宋仁宗赵祯之后的皇帝是谁,宋仁宗死后谁继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宋仁宗之后的皇帝是谁?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宋朝的第六个皇帝,是宋代帝王中的名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有42年,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宋仁宗有几个儿子,宋仁宗儿子是谁?他死后谁继承了皇位呢?宋仁宗赵祯,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赵曦。

  • 寿王李瑁的一生是怎样的,寿王李瑁和杨贵妃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唐玄宗的儿子、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一生分三个阶段:出生高贵、青年凄凉、晚年善终。寿王李瑁,出生高贵,是标准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主。他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更重要的是他的母亲是武惠妃。武惠妃,可不是一般的后宫女人,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不仅人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温柔贤淑,有知识有文化有内涵,&

  • 年羹尧是怎么死的,年羹尧的家人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年羹尧,清朝名将,曾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但这样的特殊待遇没有持续很久,没有多久年羹尧却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被赐自尽了。这样的罪名对年羹尧的家人而言也是个致命打击,那么年羹尧自尽后,他的家人都是什么结局呢。《雍正王朝》里说年羹尧是雍正潜邸时的包衣,他的一切都是源于雍正,毕竟人家是雍正的

  • 万历三大征是怎么回事,万历三大征对明朝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万历年间,明神宗曾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宁夏之役、万历朝鲜战争、播州之役,后世将这三场大战称之为万历三大征。明朝,虽然在文化上没有办法实现如同唐宋一样的辉煌,但这并不妨碍明朝的皇帝们在巩固中华疆土上的“硬实力”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在某种程度

  • 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

  • 蓝玉被杀的原因,为何朱元璋要将蓝玉剥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屡立战功,一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可是他的结局并不好,朱元璋将其剥皮实草。为什么会这样呢?剥皮是古代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处决方式,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了。朱元璋之所以在建国后使用这种刑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出身草根,做过和尚,也要过饭。起初他甚至